本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写,是我国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一次最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创新和集成它为各个部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对我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1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写,是我国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一次最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创新和集成它为各个部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对我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内容推荐 内容提要本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写,《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1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已由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完成,并作为教育行业标准由教育部正式发布实施,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从事教育管理软件开发与服务工作的厂商严格遵照执行。本书的附录A的内容为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相关的国家标准代码;本书的附录B的内容为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相关的教育部使用的代码。 目录 目 录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1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的内容 l 前言 2 引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和定义5 4结构、编制原则、编制依据 5 4.1结构 5 4.2编制原则 5 43编制依据6 4.4信息集的信息项编制原则 6 4.5代码编制原则 7 5幼儿园管理信息8 5.1幼儿园管理信息集 8 5.1.1幼儿园基本情况信息子集 8 5.1.2幼儿信息子集 9 5.1.3教职工信息子集12 5.1.4体育卫生信息子集3l 5.1.5办公管理信息子集 34 5.1.6房产与设施信息子集37 5.1.7仪器设备信息子集39 5.1.8图书管理信息子集 42 5_2幼儿园管理信息代码集46 6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信息9l 6.1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信息集 9l 6.1.1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子集9l 6.1.2学生信息子集94 6.1.3教职工信息子集99 6.1.4科研信息子集1 1 7 6.1.5体育卫生信息子集1 25 6.1.6办公管理信息子集128 6.1.7房产与设施信息子集1 32 6.1.8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子集134 6.1.9图书管理信息子集1 37 6.2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信息代码集142 7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195 7.1 E和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集195 7.1.1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子集195 7.1.2学生信息子集1 97 7.1.3教职工信息子集203 7.1.4教学管理信息子集221 7.1.5科研信息子集223 7.1.6体育卫生信息子集231 7.1.7办公管理信息子集235 7.1.8房产与设施信息子集238 7.1.9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子集241 7.1.10图书管理信息子集245 7.2 E和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代码集250 8高等学校管理信息304 8.1高等学校管理信息集304 8.1.1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子集304 8.1.2学生信息子集309 8.1.3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子集323 8.1.4研究生非学历教育信息子集328 8.1.5教职工信息子集330 8.1.6教学管理信息子集347 8.1.7科研信息子集349 8.1.11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子集369 8.1.12图书管理信息子集 375 8.2每等学校管理信息代码集 380 附录A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相关的国家标准代码+441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442 二人的性别代码541 三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542 四 中国各民族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546 五 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547 六文化程度代码554 七家庭关系代码555 八政治面貌代码557 九党、派代码558 十本人成分代码559 十一家庭出身代码560 十二婚姻状况代码561 十三健康状况代码 562 十四语种名称代码563 十五中国语种代码566 十六职业分类与代码567 十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583 十八语种熟练程度代码 584 .十九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585 二十专业技术职务代码 588 二十一奖励代码598 二十二出国目的代码601 二十三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603 二十四干部职务名称代码604 二十五干部职务级别代码609 二十六社会兼职代码610 二十七学科分类与代码618 附录B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相关的教育部使用的代码631 一DM-ZDZY《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代码》632 二DM-XXDM《高等学校代码》?637 三DM-BZKZY《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代码》660 四DM-HSSZY《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代码》667 五DM-GDZCFL《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675 03000000 仪器仪表675 03010000 工业自动化仪表675 03020000 电工仪器仪表687 03030000 成分分析仪器695 03040000 光学仪器706 03050000 试验机718 03060000 实验仪器及装置727 03070000 天文仪器739 03080000 气象仪器740 03090000 海洋仪器743 03100000农、牧、渔仪器745 03120000 纺织仪器748 03130000 动力测试仪器750 03140000 教学实验仪器及装置752 03150000 教学示教演示仪器及装置762 03160000 电影机械766 03170000 照相机械768 03180000 计时及校验仪器770 03190000 电子测量仪器770 03200000 通信仪器783 03210000 核子仪器786 03220000 地质勘探及地球物理仪器791 03230000 航空航天航海仪器。795 03240000 建筑工程仪器798 04010000 金属切削机床806 04020000 锻压设备810 04030000 铸造设备81 1 04040000 木工机械812 04050000 焊接设备813 04060000 电炉815 04070000 通用机械817 04080000 动力机械821 04090000 电机822 04100000 变压器824 04110000 电器设备825 04120000起重运输机械829 04130000 交通运输车辆830 04140000 铁路交通设备832 04150000 船舶设备833 04160000 航空航天设备834 04170000农、牧、渔机械834 04180000 森工营林机械838 04190000 纺织机械838 04200000 造纸机械843 04210000 橡胶机械845 04220000 塑料加工机械845 04230000 制革皮毛加工机械846 04240000 日用轻工机械846 04250000 服装加工机械847 04260000 钟表机械848 04270000 工艺美术机械848 04280000 制药机械849 04290000 制糖机械850 04300000 制盐机械851 04310000 食品机械851 04320000 粮油加工及仓储设备 852 04330000 工程机械853 04340000 地质勘探及煤炭机械 855 04350000 冶金及矿山设备856 04360000 建筑材料加工设备857 04370000 化工及石油设备857 04380000 兵器859 04390000 橇器860 04400000 净化工艺设备860 04410000 常用小型机电设备863 05000000 电子设备865 05010000 计算机865 05020000 广播电视设备869 05030000 通信设备871 05040000 视听设备876 05050000 工业电视879 05060000 雷达879 05070000 机器人880 05080000 电子产品工艺设备880 06000000 印刷机械885 06010000 铅印印刷机械885 06020000 复印设备+887 06030000 油印设备887 06040000 影印设备887 06050000 打字设备888 07000000 卫生医疗器械890 07010000 手术器械890 07020000 诊察器械893 07030000 X光放射仪器897 07040000 同位素设备897 07080000 卫生断发器械 901 07090000 中医专用器械901 07100000 兽医专用器械902 07110000 卫生医疗用车辆902 07120000 医疗辅助设备902 07130000美容设备903 08000000文体设备904 08010000文艺设备904 08020000体育设备907 08030000 军事体育设备910 08040000娱乐器械911 12000000 工具、量具和器皿912 12010000量具912 12020000量仪912 12030000工具914 12040000器皿915 13000000家具"916 13010000木制家具916 13020000金属家具916 13030000钢木家具916 13040000竹藤家具916 13050000塑料家具916 13060000 其它材料家具917 14000000 行政办公设备918 14010000 安全消防设备918 14020000炊事设备918 14030000 清洁卫生设备919 14040000生活用具919 15000000被服装具921 1 qOl 0000被服921 15020000 装具 921 六DM- JXYQ{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922 B 教学用标本、显微标本 922 C 实习实验用材料93 1 。D 邑教仪器设备及器材933 E (儿童)游艺器材937 F 一般(泛用)仪器设备及用品 939 G 教学用挂图、活动挂图940 H 化学药品、试剂944 J 教学专用仪器设备947 K 科学普及器具及学具 972 L 玻璃仪器 973 M 教学用模型975 Q 其它仪器设备 983 R 教学用软件 983 S i十算机及其示教仪器设备 990 T 体育器材及用品、体能检测器械 992 U 音乐舞蹈用乐器及设备997 W 文教美术用品,黑板,测绘仪器999 Y 一般工具、用具 1001 z 学校专用家具 1002 编后记1005 试读章节 第562页十三健康状况代码代码 健康状况10 健康或良好20 一般或较弱30 有慢性病31 心血管病32 脑血管病 "33 慢性呼吸系统病34 慢性消化系统病(包括溃疡、肝炎及肝硬化)35 慢性"肾炎36 结核病37 糖尿病38 神经或精神疾病39 其他慢性病40 有生理缺陷4l 聋哑42 盲人43 高度近视49 其他缺陷50 残废5l 特等残废52 一等残废53 二等甲级残废54 二等乙级残废55 =三等甲级残废56 _l二等乙级残废59 其他残废 序言 序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现已由教育部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教育行业标准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自1992年颁布《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基本信息集》、《高等学校教职工管理基本信息集》以及1994年颁布《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基本信息集》以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一次最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创新和集成,对于我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是为适应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形势,是为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快速、健康、稳步发展而制定的。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NEMIS),并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对推动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数据资源难以交流与共享等突出问题,原国家教委相继于1992年、1994年发布了有关高等学校学生、教职工、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基本信息集。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标准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范围不断扩大,已涵盖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另一方面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领域也不断延伸,已覆盖了人事、学生、科研、体育卫生、办公、房产与设施、仪器设备与实验室、图书管理等以及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同时,还有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基层单位面对不同部门的要求建立了一些互不兼容的信息系统,信息资源难以交流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市场的软件产品信息不规范,兼容性差;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一规范而无法实现等等。综合上述问题,制定一套相对全面、系统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已迫在眉睫。为此,教育部于1999年开始组织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出台是部领导高度重视、各司局和地方教育部门群策群力、各方面专家集聚创新的成果。从项目开始到标准的出台,部领导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部内各司局对此项工作也积极支持,由办公厅、发展规划司、人事司、财务司、高教司、高教学生司、基础司、科技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学位办、信息中心负责人等组成的项目顾问组对项目组工作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由部内司局有关人员、地方教育部门、部分学校以及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标准规范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研究、讨论,继承己颁布的行业标准和国标的有益成分,研究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新特点,广泛征求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意见,集聚专家与实际管理工作者的优势、行政管理工作者与学校管理工作者的优势,努力创新又遵循规范技术原则,终于历经三年数易其稿而成。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还将进一步制定"标准""实施办法、开展"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和教育管理软件认证工作。我们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扎实工作,做好这一系列的推广配套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实施将会使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引导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向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咸立亭2002年10月引 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已开始采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育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缺乏有关教育管理方面的标准和规范,造成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兼容性差、数据信息资源难以交流与共享。 为弥补以上不足,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向规范化和健康化方向发展,特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用于规范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本部分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第一部分,其他部分的标准和规范将在今后陆续制定。 后记 编后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应用已逐步普及。1989年,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和实施《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对推动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我国所有的高校和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绝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和部分中小学校、县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已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教育信息和辅助教育日常管理工作,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己开始逐步建立区域网和校园网络,实现办公管理的本地网络化及与国内外多种信息网络的联网。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准规范问题,主要有: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原有的基本信息集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缺少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出现信息交流受阻、信息系统封闭等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软件信息内容不规范,兼容性差,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严重影响了教育部门问的信息交流;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十分薄弱,普遍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和应用投入的现象,因此造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率低,造成严重资金浪费。 鉴于上述现状,经反复研究,教育部于1999年开始组织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方面的人员参与,特别是需要教育部内有关司局和部分专家参加该项工作,经报部领导同意,我们组织成立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顾问组、专家组和具体负责编制标准的课题组。顾问组:由主管部长牵头,教育部办公厅、发展规划司、人事司、财务司、高教司、高教学生司、基础司、科技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学位办、信息中心负责人及信息技术知名专家和标准规范知名专家组成。 专家组:由教育部办公厅、发展规划司、人事司、财务司、高教司、高教学生司、基础司、,科技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学位办、信息中心有关人员、部分省地市县教委、各级各类学校及信息技术和标准规范专家组成。 课题组: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信息中心的具有多年从事教育统计工作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员组成。 课题组于1999年开始工作,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调研涉及范围包括教育部相关业务司局,如办公厅、人事司、财务司、高校学生司、高教司、科技司学位办、发展规划司、基础司、体卫司、职成司等;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如四川、广东北京、黑龙江、江苏、陕西等省市的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如北京大学、四川德同一中在内的近20所大中小学校;其他部门,如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电力总公司等近10家单位。资料收集工作集中于国家标准和规范、教育部标准规范、教育部各种统计报表、教育部各司局采用的编码和指标、其他行业的标准、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采用的信息指标、现存的部分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信息指标及编码等。 2000年开始了标准起草的前期技术性工作,即起草有关制定"标准"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三份,即(1)"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工作规范,强调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完整性与独立性等主要原则;(2)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要吸纳已有行业规范和国际的有益成分,要采用教育部门相关业务司局目前正相使用的一些信息及编码,要能够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信息资源共享;(3)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编制依据,即满足学校的管理需求、教育部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统计及信息的需求、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规范及要求等。同时对整个工作计划作了安排。 2000年1月~2001年11月,经过大量细致的研制工作,初步完成"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征求意见稿,涵盖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涉及学校基本信息、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科研信息、体育卫生信息、办公管理信息、房产与设施信息、仪器设备与实验室信息、图书管理信息等。 2001年11月~2002年3月,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广泛的征求意见活动,范围包括:征求全体专家组成员的意见;征求教育部办公厅、发展规划司、人事司、基础司、科技司、高校学生司、高教司、职成司、体卫司、社科司、学位办、民族司、师范司、督导办、语言文字应用司、语言文字信息司等司局的意见;征求"全国高等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与会近30所高校专家的意见;征求北京市教委、四川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委、四川德阳市教育局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征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德阳一中、重庆树人小学、重庆实验幼儿园、四川黄旭职业中学等学校的意见。 2002年3月在第一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形成"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修订稿),并开始第二轮次的意见征询,范围集中在专家组和教育部各司局,并于2002年5月形成"学校管理信息标准"(送审草稿)。随后进行了第三次征求意见工作,范围包括:①召开"教育管珲信息化标准专家组第二次扩大会议",除专家组成员外,还邀请了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代表参加,包括北京、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福建、四川、重庆、新疆的地方和学校的代表。②作为教育行业的标准,为保证其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我们还将制定的标准送国家标准研究中心,就标准的书写格式、框架和内容进行了严格的审核。⑧教育部部分业务司局意见,包括高校学生司、学位办等。另外,还和各相关业务司局、学校和部分专家进行了小规模的研讨会。并于2002年6月完成"学校管理信息标准"送审稿。 2002年9月,通过"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专家的审查和教育部主管领导的批准后,由教育部作为教育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通过近三年的工作,在教育部领导关心下,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支持下,在各位专家、有关部门、地方和学校的配合和参与下,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努力,编制完成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现在这一标准已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为满足各方而需要,我们将其汇编出版,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工具书。 本书包含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是顾问组、专家组、课题组以及各方面力量共同汇聚的成果,我们要特别感谢教育部领导对此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领导对此项工作的直接领导和重视,感谢教育部各司局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感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一批大、中、小学校对此项工作的参与,感谢四川、重庆、北京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埘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专家组成员三年来付出的辛勤劳动。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课题组2062年1 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