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借用真实历史资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发生在长城内外的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它并不是完全的历史事实,所以,勿请读者不要把它当历史史实来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城内外/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帆 |
出版社 | 大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借用真实历史资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发生在长城内外的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它并不是完全的历史事实,所以,勿请读者不要把它当历史史实来阅读。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小说。为了创作上的需要,书中借用了某些真实的材料。请读者勿认为现实生活中与这些真实材料有关的人便是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并依次类推…… 本书是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第1章 聂荣臻飞返晋察冀 第2章 罗瑞卿在军调部 第3章 贺龙来到张垣 第4章 晋察冀战略形势 第5章 雁门关外大同激战 第6章 傅作义倾巢出犯 第7章 保卫张家口 第8章 血洒长城 第9章 傅作义侵占张家口 第10章 罗瑞卿在桑干渡口 第11章 周恩来在第二战线 第12章 谁先打第一枪 第13章 神秘的大使 第14章 涞源会议决策 第15章 钢铁第一营 第16章 战争不是算术 第17章 军事仿生学 第18章 雷公打豆腐 第19章 连队风波 第20章 不要杀他 第21章 挥泪救“马谡” 第22章 整顿部队,改组野战军 第23章 蒋介石调兵遣将 第24章 保北阻援 第25章 飞兵清风店 第26章 歼灭第三军 第27章 我能做他的妻子吗? 第28章 攻克石门 第29章 床下将军 第30章 阜平夜话 第31章 聂荣臻的风格 第32章 朱德会见群英 第33章 全歼“虎头师” 第34章 打回长城去 第35章 战火中的爱情 第36章 牵牛鼻子走 第37章 走役?战役? 第38章 控制热河和冀东走廊 第39章 长城线上“无人区” 第40章 兵团司令员与战士 第41章 平张古三角争夺战 第42章 毛泽东面授机宜 第43章 杨成武西出绥远 第44章 卡住敌人的脖子 第45章 蒋介石押宝锦州 第46章 傅作义偷袭石门 第47章 周恩来运筹帷幄 第48章 毛泽东笔扫千军 第49章 战锦方为大问题 第50章 辽沈决战 第51章 聂荣臻三登长城 第52章 两路大军会幽燕 第53章 平津战役敌我战略 第54章 张家口的钓鱼钩 第55章 罗、杨纵马长城线 第56章 塞上风雪400里 第57章 沉底炮 第58章 杨得志包围新保安 第59章 郭景云、安春山吵架 第60章 安春山片甲不留 第61章 郭景云死不回头 第62章 杨成武解放张家口 第63章 罗瑞卿会见袁庆荣 第64章 刘亚楼请缨打天津 第65章 陈长捷被俘 第66章 傅作义何去何从 第67章 和谈是否投降 第68章 和谈触角 第69章 从毛虫到蝴蝶 第70章 邓宝珊的劝说 第71章 聂荣臻手操和平胜券 第72章 北平和平解放 第73章 米高扬密访西柏坡 第74章 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75章 警戒七届二中全会 第76章 毛泽东两见“神秘客” 第77章 张治中的声明 第78章 临汾立体战 第79章 6万兵歼敌10万 第80章 徐向前桃李不言 第8l章 解放军兵临太原城下 第82章 阎锡山的棺材 第83章 彭总太原搬兵 第84章 彭德怀要看《将相和》 第85章 太原城破群魔现丑 第86章 绥远方式起义 第87章 傅作义、徐永昌包头拔河 第88章 董其武一定当上将 第89章 人民伟大 第90章 蜂媒蝶使飞天下 试读章节 第1章 聂荣臻飞返晋察冀 1945年8月14日,日本通知中、苏、英、美政府,接受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大诏。 喜讯像闪电般传遍了祖国大地。长城内外,锣鼓喧天。辉煌的火炬,在平原滚动,欢乐的歌声,在山区飞扬。人们彻夜狂欢,直到黎明。人们流着辛酸而幸福的眼泪,举起双手,迎接这翘首盼望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整个中华民族沉浸在喜悦之中。 清晨,秋风飒飒。一位身材魁梧、气宇昂扬的中年军人,衣着简朴,沉思眺望。他站在延安宝塔山上,目不转睛地东望,心事浩茫,急于奔赴华北前线。不久前,他还在敌后指挥部队抗战,现在听到日寇投降的消息,自然心情激荡,感慨万分,情不自禁地背诵杜甫的诗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长,我不明白,咱们的部队打进天津,在火车站和日军拼了刺刀。怎么他投降了,还敢和我们打?”警卫员在后边向他提出了问题。 “国民党反动派命令日伪军坚守城市和交通线,等待他前来受降。我倒要看看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怎样独个儿抢摘抗日胜利的果实!” 聂荣臻从这气愤的声音判断是罗瑞卿在讲话。 “原来你在这儿,找你好久了。快走,跟我回晋察冀。”聂荣臻喘着气,急促地说,“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分局改为晋察冀中央局。军区副司令员是萧克,副政委是刘澜涛和你,都马上返回晋察冀。” “什么时候走?”罗瑞卿早就盼望重返前线。他和聂荣臻、萧克、刘澜涛都是中共七大代表留在延安的。 “马上走,乘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如果骑马,我们得走半月或20天,飞机半天就到了。” 飞机很快从延安起飞。陕北高原,气象万千。奔腾怒吼的黄河,从陕晋交界处,一泻千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而晋北的管渗山、恒山却莽莽苍苍,刺破天空,这里是八年苦战的战场。那长城上的平型关,被一片白茫茫的干涸的河滩围绕,更显示了雄关气魄。 聂荣臻当年率部在这里歼敌,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现在他俯视战场遗迹,心中格外兴奋。 越过晋北恒山,飞机很快在灵邱县城外临时机场降落。 他们先骑马到桑干河畔蔚县西合营,然后转坐汽车,飞速北上,直往新解放了的察哈尔省会。聂荣臻的心,早飞到张家口了。 全市人民正载歌载舞,欢庆解放。 聂荣臻等一面欣赏这塞上名城的丰姿,一面迅速地走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这曾是当年日本阿部规秀的办公楼,这是历史的讽刺,又是铁的事实。 张家口地势险要,确是华北战略地。它曾是日本制浩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首都。现在作为我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是很合宜的。”迎接聂荣臻的军区参谋杨尚德说,抗战初期他在阜平就参加了八路军,在军区司令部工作,因此,对首长从延安返回,十分高兴。 聂荣臻走进办公室,军区参谋杨尚德紧跟进来。他倒了一杯水给老首长,接着便指着墙上的地图说: “蒋介石一面和谈,一面打内战。现在傅作义的部队,已侵占我解放了的许多城镇,直逼张家口来了。” 事实确是如此。蒋介石一面加紧抢占胜利果实,一面玩弄和谈阴谋。8月16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续3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家大计”。8月27日,蒋介石的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飞往延安迎接。 可是,就在第一次邀请毛泽东赴渝和谈的第一天,即8月16日,蒋介石却密电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你战区部队,务速沿平绥线向东挺进,勿稍松懈;努力进剿铁路沿线共军,火速接收包头、归绥、集宁、大同、张家口诸城市;已电令张家口日军总部,责令他们暂时维持治安,待缴械投降后,集中遣送回国;伪军(包括蒙疆骑兵)一律收编;行政人员随军前进,及时建立县政府。傅作义接电后,立即出动,连续侵占即将被晋绥部队解放的归绥和绥远东部、南部已解放了的城乡广大地区,直逼张家口。8月23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再次致电日军侵华总头目冈村宁次,要日军在国民党受降前“作有效的防御”,如为共军所占领,应负责任;已占领者由日军将其收复,再交还国民党接收部队。 此时,美帝借协助受降、遣俘之名,派海军陆战队第~师、第三师、第六师和航空兵3个大队,在我上海、青岛、塘沽、秦皇岛强行登陆,并进入天津。在美帝支援下,蒋介石加紧从海上、空中和陆地向华中、华北、东北调运重兵,与日伪合流,抢占大城市,控制交通线,进攻解放区。从上海、武汉空运两个军进占平、津,海运两个军在秦皇岛登陆,侵占山海关,向冀东解放区进攻。第二战区阎锡山集中13个师,侵入晋东南上党地区,第一战区胡宗南两个军沿同蒲、正太线进占石家庄及平汉线北段,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3个军8个师,渡过黄河沿平汉路,侵犯邯郸地区,第十二战区傅作义则进占绥远和侵入察哈尔解放区后,目标是企图夺取张家口。 针对国民党在美帝协助、日伪军掩护下已占领了许多大中城市,苏联红军不久将全部撤离东北,热、察两省苏蒙军将更早撤退的情况,中共中央9月19日发出指示:“目前全党全军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这就是著名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央要求晋察冀(除冀东)和晋绥两大区,联合对付傅作义向张家口的进攻,并准备蒋系军队由北平向张家口的进攻,以保卫察省全境,绥远大部、山西北部及河北一部,使之成为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基本战略根据地之一。 为推迟和阻止国民党军的进犯,促进重庆和平谈判,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4个战役:上党战役、邯郸战役、津浦战役、绥远战役。 上党战役歼灭入侵长治的阎军3.5万余人,毙敌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敏斌、俘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 邯郸战役歼灭了国民党第三十军、第四十军,争取了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八军军长高树勋率部1万余人战场起义,生俘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此役共歼敌4.5万余人。 津浦战役,歼敌两万余人。 绥远战役,歼敌1.2万余人,解放了绥东6县,孤立了大同敌人,减轻了西面对张家口的威胁。这次战役历时两月,战场宽阔。作战部队有的跋涉千里才到达张家口,边行军边装备边整顿,未经训练即投入战斗,很不适应大兵团作战要求;对傅作义地形熟悉,骑兵多,机动性强的特点也估计不足,有轻敌情绪,未能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加上战术上多平面挺进,缺少迂回包围,部队作战英勇,但歼敌不多。突破丰镇时,主力未及时西进,断敌后路,失去野战机会,使敌集中步骑两万多人,退据归绥,凭坚据守,包头未下,而天气已寒,供应极为困难,因此战役结束,未竟全功。 在绥远战役期间,晋察冀军区组建了野战军,共有3个纵队,后称晋察冀第一野战军,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军区副参谋长耿飚兼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为了加强冀热辽的领导,又成立了冀热辽分局,程子华为书记,萧克、罗瑞卿、李运昌等7人为委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萧克兼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任副司令员,程子华,罗瑞卿分任第一、第二政委,尔后,又组建了第二野战军,萧克兼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罗瑞卿兼第二野战军政委,下属5个纵队,任务是保卫热河,坚持冀东和平北的斗争,以保障陆上进入东北的道路畅通。 到1946年11月底,由冀热辽走廊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11万余人,党政干部两万多人。 “要控制东北,就不能不控制热、察,不能不经略冀、热、辽。”聂荣臻看着作战地图,自言自语。 秘书敲门进来,送上一份电报。 聂荣臻打开一看,原来是中央下令调罗瑞卿立即到北平军调部报到。 “你马上告诉罗副政委,到我这儿来。” 罗瑞卿立即到聂荣臻的办公室,说:“有什么指示?我马上就返回冀热辽,军区和第二野战军正要开会。”罗瑞卿站在聂总面前,准备听取临行前的指示。 “中央命令你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的参谋长。接电后立即赶赴北平,到叶剑英同志处报到。” “啊,啊——”罗瑞卿惊奇地答了一声。他正在前方指挥部队,阻止蒋军进犯。现在叫他去北平,他感到突然,精神毫无准备。 “西安事变时,你参加了中共代表团工作,在周恩来副主席领导下亲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亲自聆听了他的指示和教导,亲眼看到了他如何贯彻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英明决策。这次中央又派周副主席任中共代表。”聂荣臻用严肃而信任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得力助手罗瑞卿说,“现在是风云突变的时刻,是全国走上和平或内战的关键时候。如果当年我们党派代表去西安和张、杨谈判,正确解决了西安事变,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那末,今天你们去和国民党谈判,就更有重大意义。” “那次,周副主席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气魄,卓越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才能,完成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为挽救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罗瑞卿把他对周恩来的评价,一口气地说了出来。 聂荣臻紧紧地握着罗瑞卿的手说:“周副主席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国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你有幸又在他的领导下,完成更重要的任务。” “中央派我到周副主席身边工作,我感到十分高兴。当年,杨虎城将军对释放蒋介石,毫无思想准备,捉蒋前夕,他对亲信说:‘把这个摊子(指杨的部队)这样摔了,响!值!决心破釜沉舟。’捉到后,听说中共要放蒋,思想上不能接受。周副主席推心置腹同他谈话后,他说:‘共产党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我尊重中共方面的意见。”’罗瑞卿回想当年的斗争,心情不免激动起来:“在周恩来副主席、叶剑英同志和后来到西安的任弼时同志的努力下,使各方面认识到中共主张是正确的,共产党是民族团结的模范。那次,我们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次谈判任务更重。根据中央的方针,在周副主席领导下。进行谈判,争取全国和平民主,争取更多的朋友;万一出现逆转,也争取大大小小的张学良、杨虎城出现。” “是,是。”罗瑞卿向聂荣臻敬礼之后,转身大步迈出门去,准备奔赴北平。 P1-3 序言 气势磅礴而坚固雄伟的长城,盘旋在重峦叠嶂之间,蜿蜒在沙漠之上。从秦始皇修长城至今,已两千多年,它仍然充满了生命力。 长城东端的山海关,北依燕山山脉,南临渤海,形势险要,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被称为“天下第一关”。长城的西部有嘉峪关,南临红山祁连,北依黑山嘉峪,关适居中,深藏固闭,险峻天成,是“丝绸之路”的军事要塞。登上嘉峪关远眺,长城已不像东部那样奔驰在莽莽山脊之间,而是如游龙浮动于戈壁瀚海之上。当年林则徐被谪贬赴新疆途中,路过嘉峪关,写下了动人的诗句: 严关百丈介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植,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峻峭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海迷。 谁道淆谷千古险,回首只见一丸泥。 长城,你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你的历史和中国历史无法分离。从公元5世纪到17世纪,你不停地书写历史,明代长城起点并不是山海关,而是鸭绿江。金代长城起点不是额尔古纳河流域,而是今莫力达瓦前旗。汉长城并不是到了玉门关、阳关就终止,而是从古楼兰(罗布泊)溯孔雀河北上,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向西伸延,直到帕米尔高原。随着岁月的流失,尽管有些地段被风沙侵埋,遗迹消失,但从整体上说,两千年来,你一直是屹立在北中国的英雄屏障。 你像从天而降的巨龙,奔腾飞舞,在惊涛骇浪般的崇山峻岭中,随山势而伏跃。有时隐藏于峡谷,有时飞越峰岭之巅,迂回曲折,蜿蜒疾驰,跌入深渊,然后一跃而起,飞腾在密云浓雾之中。哪里险要,你就出现在哪里。你阅尽每个朝代的兴衰,经历了长期的风霜雨雪和无数次的战争。你不屈不挠顽强地生存下来,显示了你不畏强暴,勇往直前的性格。诗人说你:“平临星斗三千丈,下瞰燕云十六州。”你的伟大雄姿和坚强的性格,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标是中国各族人民的血汗结晶,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你总长达10万里,仅明代长城从渤海湾头的山海关起,经华北的燕山、太行山、云中山,越过西北的黄土高原和贺兰山,到达新疆和甘肃交界的嘉峪关,也有1万多里。你钢铁般的身躯,坐在花岗岩般的宝座上,伟踞东方,岿然不动。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古代名城,能和你媲美。即使把他们的古城全部连接起来,也没有你那样修长。你的雄姿和气魄,特马伊、罗马、亚历山大等所有世界名城,也不敢和你相比。世界到了电子时代,从月球上俯视,也只有你能代表地球,显露出人类对宇宙世界的虎视眈眈! 长城,你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人和博物馆。你阅尽沧桑,抵御过异族侵略。你听过慷慨激昂的燕赵悲歌,也熟悉音韵低沉的塞外胡笳。你见过中华民族从斗争到团结,从战争到和平,祖国从分裂到统一。你听过多少英雄豪杰向你致敬,为你折腰,他们呐喊着:“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你阅历了无数悲欢离合、威武雄壮的场面: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汉高祖白登之围;成吉思汗从漠北出发,征服欧亚大陆。你听过诗人为英雄浴血奋战的讴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你默记诗人为阵亡将士的眷属幽怨的吟叹: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曲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长城,你是近代中国备受屈辱和反抗斗争的舞台。那朔风漠野和落日寒烟的塞上景色,那奔腾咆哮的黄河,那浩瀚的渤海,作为背景道具,发生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日寇发动“九一八”、“七七”事变的侵华战争,也演出了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团结御侮的八年抗战。在你这个巨大舞台上,中华民族曾演出过许多改朝换代的壮烈历史剧。可是,你从没见过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冰封雪飘的北国,踏破万里云月,波澜壮阔气势豪迈塞上行的壮举;更没有见过像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创建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翻天覆地的史涛。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我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早在春秋末期提出的“修道得法”,就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孙武所谓“道”,就是“令民与上同”。只有国君修明政治,并能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才能使民众“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所谓“法”,就是信赏明罚,令出必行。孙武提出“修道得法”的目的,就是使士卒服从将帅指挥,虽赴汤蹈火而不辞;借助并利用民众力量,采取暴力手段,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 普鲁士人克劳塞维茨(1780—1831)在《战争论》中阐明了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没有目的的手段永远是不可想象的。战争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工具本身是不能活动的,要靠手来操纵,而操纵这一工具的手,就是政治。军事服从于政治,不能相反。军事艺术在它最高的领域内就成了政治,当然不是写外交文书的政治,而是打仗的政治。战争是双方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武装王卜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中国共产党就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向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它是被一定经济利益支配的,而政治则是某种经济利益的代表。利害冲突到了非武力不能解决时,军队出场了,用暴力来解决。 毛泽东在考证前人军事规律,创立革命军事理论、军事科学,和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方面,是前无古人的光辉典范。他指出过,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枯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一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不懂得它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中所提出的战争规律,仍然是一般战争规律。无产阶级革命战争有特殊规律,中国革命战争有更加特殊的规律。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建军原则和作战原则,进行战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斗争之尖锐,场面之壮烈,经验之丰富,指挥之高超,战绩之辉煌,意义之深远,是举世罕见的! 在长城战线上,出现了多次战场上的和平谈判,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将军称之为“战场移交”。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长江,南京政府在行将崩溃之际派出的代表团,接受中共代表团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但旋即被国民党撕毁了。这种政治军事交错进行的斗争,也是世间少见的。 在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卓绝地奋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永远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又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立下了新的功勋,成为我国新的长城,并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我是新华社记者,参加过军调部执行小组的采访,并作为前线记者转战长城内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参加了解放战争的全部过程。我亲眼看到指战员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历尽千辛万苦,而人民群众,特别是土改后翻身的农民,送子送郎参军,支援前线,涌现出“不要杀他”这样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拥军事例。每当忆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拥军的感人场面,总是不能自已。 解放战争胜利后,我访问了当年在华北战场上的敌我双方的高级将领,阅读了大量回忆录,并重访战地,查阅了有关战史、文件、电报,把这些令人感奋的事实,记录下来。为了行文方便,军、师以上人员的活动,以事实为根据,团以下的指战员有的用真人真事,有的则用真事假名,这是因为战争期间团以下人员伤亡多,加上调动频繁,资料散失之故。 在搜集材料和写作过程中,我得到徐向前、聂荣臻两位元帅的关心和支持,聂荣臻元帅还为本书题写了书名。我访问过杨成武、耿飚、杨得志、刘光裕、杨尚德、陈宜贵、朱彪、李快、乔希章、刘煜南等同志,以及傅作义的夫人刘芸生和董其武、王克俊、焦实斋、安春山、刘春方等傅作义身边的朋友,他们都给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材料。我查阅了华北军区等部门的战史、军史、文电和全国政协大量的回忆录,并重访了大同、张家口、易县、石家庄、新保安、天津等当年的战地和西柏坡,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协助,核对了各种史实。在写作中,我得到李希庚、张致祥、魏巍、孙犁、宁干、姚远方和谷岩、田流、李肖白、杜导正、熊怀济、杨煦、周均伦、李而炳诸同志的支持。特别是在书稿的加工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部的许多宝贵意见,使书稿更臻完善,并得以顺利出版。在此谨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欲通过我所在的华北野战兵团,反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壮举。但我的活动范围和视野有限,浮浅遗漏,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清读者批评,指正。 张帆 1988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