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采用疾痛解释模型分析的视角,对“躯体化”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认为,“躯体化”是对原因不明的躯体疾痛现象的一种知识建构,而不同的医学体系对该类现象原本就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分类方式,这源于不同文化在身体观、医学观和疾病观上的差异。同时指出,躯体化的真正问题不仅在于由多层次因素叠加而展现出的文化差异表象,还要更深入地追溯“躯体化”这一概念在现代医学解释体系中的内在矛盾,后者又进一步反映出现代精神疾病分类学本身在历史发展中遭遇的困境。躯体化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以生物精神病学的新进展为基础,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模式进行整体革新。 目录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思路 三、主要观点 第一章文献回顾:中国人的“躯体化”问题 第一节“躯体化”的定义 第二节中国人的“躯体化”问题 第三节“躯体化”文化差异的理论解释 一、病理解释 二、社会文化解释 三、整合模型 四、本土心理思想视角对“躯体化”的理解 第四节中国人“躯体化”问题的“再分析” 第二章理论视角:疾痛解释过程中的“躯体化” 第一节从疾痛的解释角度理解“躯体化” 一、疾病与疾痛 二、解释模型理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