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先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学重建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重建的奠基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为纪念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设“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邀请社会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很好的领军学者如赵鼎新、周飞舟、王春光、何雪松等莅临演讲,以期活跃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研究、繁荣学术文化,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本文集收录了“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第三十五讲到第五十讲的16篇演讲稿,内容涉及社会学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相关重要议题。
社会工作的西方传统与中国语境 何雪松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机制的社会学思考 王春光
“饭圈”现象观察 毛丹
我的社会单位理论 胡荣
推理和社会科学:理想类型集方法的运用和发展 赵鼎新
空间不平等与城乡融合发展:一个空间社会学分析框架 林聚任
让科技返回社会: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和主要议题 赵万里
“一本”与“一体”:中国社会理论基础初探 周飞舟
挽回式福利执行机制建设:基于镇街社工站建设的思考 张昱
新兴青年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李春玲
乡村振兴的紧迫性与农村社会基础的建构 王思斌
社会政策在促进我国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作用及相关发展议题 关信平
心怀“国之大者”,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 陈光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 龚维斌
近代社会变迁中的家庭结构变迁 王天夫
从“家”看乡村社会变迁 周大鸣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