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的情景,轻松又温情的对话,让小读者也能有机会谈论和思考生命中的失去。
死亡这种沉重的话题好像很难被提及,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知该如何开口,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公园里,爷孙俩就毛毛虫展开了他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探讨。
2.书中对死亡采取不回避、不弱化的态度,既正视事实又包容不同观点。
爷爷提到了“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一重要观点,生命教育也成成为了人生的必修课。克里斯蒂安提出了自己对“死亡”的好奇,爷爷也真实、坦率地回应了他的疑问,并向孩子坦言了自己的顾虑和心愿,这种不敷衍的态度,为家长做了很好的表率。
3.美丽的类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逝去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故事的结尾,克里斯蒂安给爷爷写了一封信,将日常平淡的对话升华到了哲学的命题,从万物中我们也得到了启示:毛毛虫死了,但它变成了蝴蝶。人死了也可能变成某种我们从未想象过的美丽的东西……这会让人获得新的启发,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去塑造死后的生活,而不是单一的讨论填上的星星。
4.温馨治愈的画风,在轻松的情境下帮孩子建立失去和离开的认知
内文插图采用了细腻的彩铅绘图方式,色彩柔和,爷孙俩的互动亲切自然。可以让小读者沉浸在一中温馨、宁和的氛围中,逐渐熟悉和接纳生活中一些小的失去,进而在面对生活中一些较大的失去和分开时,不至于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