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涵盖了传染病学领域的内容和进展,讲解详尽、精湛、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本书章按病原体分类,节按病种纵向展开按照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预后、治疗、预防。归并同类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疾病: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感、吸虫病、线虫病。结合近年疾病谱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补充近年新进展、新观点、新成就,结合近年疾病谱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补充近年新进展、新观点、新成就。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2 一、感染的概念2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2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4 四、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4 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5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5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6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6 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7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7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8 第四节传染病的特征9 一、基本特征9 二、临床特点10 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12 一、临床资料12 二、流行病学资料12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12 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14 一、治疗原则14 二、治疗方法14 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16 一、管理传染源16 二、切断传播途径16 三、保护易感人群17 第二章新发感染病18 一、基本概念和组成18 二、流行病学特点21 三、流行因素22 四、防治对策24 五、展望25 第三章病毒性疾病26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26 第二节肠道病毒感染50 一、脊髓灰质炎50 二、柯萨奇病毒感染54 三、手足口病58 四、病毒感染性腹泻64 第三节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68 一、流行性感冒68 二、甲型H1N1流感73 三、人感染禽流感74 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76 第四节冠状病毒感染81 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81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86 第五节麻疹90 第六节风疹95 第七节水痘和带状疱疹99 一、水痘99 二、带状疱疹102 第八节流行性腮腺炎103 第九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07 第十节巨细胞病毒感染110 第十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113 第十二节肾综合征出血热119 第十三节登革热129 第十四节狂犬病134 第十五节艾滋病137 第十六节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47 第四章立克次体病151 第一节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151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151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154 第二节恙虫病156 第三节人无形体病159 第五章细菌性疾病163 第一节猩红热163 第二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67 第三节白喉172 第四节百日咳175 第五节沙门菌感染177 一、伤寒177 二、副伤寒185 第六节细菌性痢疾185 第七节细菌感染性腹泻190 第八节细菌性食物中毒196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196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200 第九节霍乱203 第十节布鲁菌病211 第十一节炭疽214 第十二节鼠疫217 第十三节结核病222 第六章深部真菌病230 第一节念珠菌病230 第二节新型隐球菌病234 第三节曲霉病241 第七章螺旋体病246 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246 第二节梅毒251 第三节莱姆病256 第八章原虫病261 第一节阿米巴病261 一、肠阿米巴病261 二、阿米巴肝脓肿265 第二节疟疾269 第三节黑热病275 第四节弓形虫病280 第九章蠕虫病284 第一节吸虫病284 一、日本血吸虫病284 二、并殖吸虫病290 三、华支睾吸虫病295 四、姜片虫病298 第二节线虫病300 一、钩虫病300 二、蛔虫病303 三、蛲虫病305 四、旋毛虫病307 第三节绦虫病309 第四节囊尾蚴病312 第五节棘球蚴病(包虫病)317 一、囊型棘球蚴病317 二、泡型棘球蚴病320 第六节蠕虫蚴移行症321 第十章其他感染相关问题325 第一节败血症325 第二节感染性休克331 第三节医院感染340 第四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345 一、抗菌药物的定义与范畴345 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原则345 三、常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特点349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与管理353 第五节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与实践354 第六节人工肝脏359 一、人工肝概念360 二、人工肝分型360 三、非生物型人工肝原理和疗法361 四、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适应证362 五、非生物型人工肝禁忌证363 六、非生物型人工肝并发症363 七、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疗效和评估363 八、小结363 附录364 附录一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364 一、传染病的消毒364 二、传染病的隔离367 附录二预防接种370 参考文献37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75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