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剖析职场现实,打工人的职场指南:从工程师个人成长的视角总结了作者的观察和感悟,总结了职场中少有人关注到的发展定律和(潜)规则。
2.从个人发展到团队管理进化的方法论与实践:不仅涵盖促成团队效能的方法论,还对如何提升个体效能给出了实践指导。
3.真实的失败分享:通过分享工作中的失败经历以及生活中的时刻,本书传递了一种真实、接地气的生活哲学。这些真诚的分享让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更勇敢地面对职业与生活中的挑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面效能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 |
作者 | 李云 楼建芳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深度剖析职场现实,打工人的职场指南:从工程师个人成长的视角总结了作者的观察和感悟,总结了职场中少有人关注到的发展定律和(潜)规则。 2.从个人发展到团队管理进化的方法论与实践:不仅涵盖促成团队效能的方法论,还对如何提升个体效能给出了实践指导。 3.真实的失败分享:通过分享工作中的失败经历以及生活中的时刻,本书传递了一种真实、接地气的生活哲学。这些真诚的分享让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更勇敢地面对职业与生活中的挑战。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为职场人提供职业发展指导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读者在职场中实现个体、团队和组织的效能优选化。本书先是总结了职场中九个堪忧的现象和职业发展的八大定律,前者希望给读者带去警示,后者希望给读者引导和鼓励。然后,本书通过丰富又鲜活的案例,给出了职业发展的行动指引,着重阐述了由沟通机制、工作流程、文化氛围、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和激励手段六大要素组成的集体环境效能,并从自我管理、知识管理、专业技能和业务技能四大维度讲述发展个体的职业素养。最后,本书提供了在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时如何平衡工作、生活和育儿的经验与建议。 本书适合所有想要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全面发展的读者阅读。无论读者是职场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这本书都能提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 目录 第1章 那些堪忧的职场现象 2 1.1 业务成了一切 5 1.2 将勤劳当作效率 8 1.3 服从代替责任 11 1.4 认为技术是万能的 13 1.5 严重忽视细节 16 1.6 因较真而变成异类 20 1.7 集体不是团队 22 1.8 对狼性文化存在误解 26 1.9 生活角色缺位 28 第2章 职业发展的定律 31 2.1 经历密度决定成长速度 31 2.2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33 2.3 专业化带来工作质效 35 2.4 年龄焦虑源于成长慢 38 2.5 担当入局带来机会 41 2.6 职业化让人走得更远 43 2.7 时代光环并非个人能力 46 2.8 突破需要自我发展 47 第3章 个体发展的模型 51 3.1 被忽视的自我发展 52 3.1.1 个体发展双螺旋模型 53 3.1.2 双螺旋模型的价值 53 3.2 痛苦是成长的起点 55 3.2.1 POG个体成长模型 55 3.2.2 POG个体成长模型的价值 57 3.2.3 POG个体成长模型与家庭生活 58 3.3 职业发展是外在驱动 59 3.3.1 职场生命周期 59 3.3.2 专业技能层次模型 62 3.3.3 职业发展四部曲 63 3.3.4 职业发展行动指引 68 3.4 自我发展是内在成长 85 3.4.1 从原生家庭层面认识自己 85 3.4.2 在生活中发展自我 88 3.4.3 关系改善需要双方成长 89 3.4.4 以兴趣相伴 95 3.5 在压力下激发潜能 96 3.6 统整带来和谐 97 第4章 改善效能的方法论 101 4.1 何为效能 102 4.2 为何要方法论 102 4.3 先相信再看见 103 4.3.1 共赢可实现 104 4.3.2 潜能可激发 106 4.3.3 团队可塑造 109 4.4 六要素组织身份模型 113 4.5团队效能动力模型 115 4.5.1集体环境效能 117 4.5.2个体职业素养 122 4.6运用团队效能动力的几个原则 125 4.6.1全员参与 125 4.6.2由大到小 126 4.6.3以小拉大 129 4.6.4找准切入点 129 4.6.5警惕管理者瓶颈 130 4.6.6寻求周边支持 131 4.7路走对了就不怕远 133 第5章使沟通成为润滑剂 136 5.1“三不”带来的挑战 136 5.1.1不好奇 137 5.1.2看不见 137 5.1.3不改变 139 5.2用好沟通方式 140 5.2.1会议 141 5.2.2邮件 152 5.2.3直播 156 5.2.4文档 156 5.3虚实结合的沟通 157 5.3.1轮值周例会 157 5.3.2月度交流会 158 5.3.3面对面恳谈 160 5.3.4在对外互动中塑形 162 5.4站好沟通的立场 162 5.4.1别轻易挑战决策链 162 5.4.2必要的越级汇报 163 5.4.3 发生冲突时立场为先 165 5.5 以沟通促进关系 166 第6章 打造流程化组织 6.1 清晰的组织架构 168 6.1.1 分而治之的必要性 169 6.1.2 “扶正”才能落实职责 172 6.1.3 保持能上能下的弹性 175 6.2 敏捷的项目管理 176 6.2.1 项目管理的本质 177 6.2.2 自组织项目管理法 178 6.3 制度化管理者 187 6.3.1 技术管理价值 187 6.3.2 管理指导 189 6.3.3 管理制度 196 6.4 落实工程方法论 197 6.4.1 工程方法论=流程+工具 198 6.4.2 打造工程方法论的手段 202 6.5 流程带来质效 204 第7章 培育文化氛围的土壤 7.1 良好文化氛围须具备的元素 208 7.1.1 共情 208 7.1.2 透明 213 7.1.3 开放 219 7.1.4 互信 222 7.1.5 有序 224 7.1.6 批评 224 7.1.7 肯定 226 7.1.8 冲突 227 7.1.9 闭环 229 7.2 提升管理透明度 231 7.2.1 定义个体能力 232 7.2.2 确立发展观 233 7.2.3 强调上下协力 234 7.2.4 明确抓小放大 236 7.2.5 主张人事结合 238 7.2.6 倡导运用法则 239 7.3 通过闭环持续优化文化氛围 242 7.4 文化氛围关乎每个人 245 第8章 让绩效成为镜子247 8.1 绩效管理的困境 248 8.2 跨过困境迎接挑战 249 8.3 抓住本质找出路 252 8.4 构建积极的绩效文化 8.4.1 勇于挑战 254 8.4.2 过程重于结果 255 8.4.3 相对公平与公正 257 8.4.4 竞争与合作 258 8.5 绩效管理实践 8.5.1 定量加定性 259 8.5.2 述职汇报 261 8.5.3 小团队确定排名 263 8.5.4 大团队确定结果 264 8.5.5 提升考核透明度 266 8.5.6 沟通面向未来 267 8.5.7 申诉释放委屈 268 8.6 区分功与劳 269 8.7 以绩效照见不足 271 第9章 用目标牵引发展275 9.1 KPI与OKR的根本区别275 9.2 好目标的特点277 9.2.1 系统性277 9.2.2 逻辑性279 9.2.3 留白280 9.3 目标拆解281 9.4 设置多维度目标284 9.5 目标管理的价值284 第10章 发挥激励的作用287 10.1 影响激励的因素287 10.2 有效激励之我用288 10.2.1 环境激励289 10.2.2 成长激励291 10.2.3 责任激励292 10.2.4 目标激励294 10.2.5 榜样激励295 10.3 警惕支持部门的掣肘296 第11章 以自我管理为舵手299 11.1 为何管理那么难299 11.2 自我管理的发展特征300 11.3 管理的起点与终点301 11.4 管理的有效性304 11.5 自我管理九要素306 11.5.1 自我约束307 11.5.2 自我提升310 11.5.3 自我影响力313 11.6 习惯和意识是关键 315 11.7 管理者的影响力 317 11.7.1 技术敏感度是基础 318 11.7.2 以身作则 王道 322 11.8 自我管理的内涵 323 第12章 构建知识智库 12.1 意识先行 328 12.2 抓住知识架构 329 12.3 阅读是源泉 331 12.4 强化文档管理 333 12.4.1 文档类型多元化 333 12.4.2 文档模板化 334 12.4.3 文档贡献度量化 335 12.4.4 让文档良性循环 335 12.5 知识流动创造价值 336 第13章 用好专业技能做价值创造 13.1 提升工作质效是发展主轴 340 13.2 保证质效的核心能力 342 13.2.1 设计能力是本 342 13.2.2 工程能力是脚手架 345 13.3 软件框架和平台的打造 346 13.3.1 不可避免的衰退 347 13.3.2 破解衰退之困 349 13.4 研发平台的打造 351 13.5 全面提升专业技能 353 13.5.1 思维先行 353 13.5.2 设计能力是壁垒 357 13.6持续夯实专业技能 359 第14章掌握价值变现的业务技能 362 14.1克服业务盲点 363 14.2建立价值变现意识 365 14.3从业务视角挖成果 366 14.4提升业务技能的方法 368 14.4.1业务价值优先 369 14.4.2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371 14.4.3以产品思维指导工作 372 14.4.4多与客户交流 373 14.5关注业务结果 374 第15章在生活中发展自我 376 15.1家也会伤人 376 15.2我们的生活感受 378 15.2.1他的视角 378 15.2.2她的视角 385 15.3生活没有捷径 396 第16章在育儿中发展自我 398 16.1不破不立 400 16.2我们的育儿观 402 16.2.1陪伴是不二法宝 404 16.2.2培养孩子的兴趣 405 16.2.3家庭教育是底色 407 16.2.4确保家校一致 409 16.2.5鼓励孩子折腾 412 16.2.6不执着于结果 414 16.3 高质量陪伴416 16.3.1 处理好情绪是基础417 16.3.2 与时俱进的 PBL 养育421 16.4 一点育儿经验428 16.4.1 每个孩子都不同429 16.4.2 小心隔代养育430 16.4.3 看见孩子并不易431 16.4.4 不插手孩子之间的冲突432 16.4.5 让孩子成为自己433 16.5 育儿就是育己435 第17章 穿越迷茫与平凡439 17.1 成长是阶段性的439 17.2 我的困难时期441 17.3 关注心理能量442 17.4 我们一起在路上444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李云对职场和生活的观察、思考与实践的结晶,也是他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多维度的总结。从个体效能到团队效能,再到组织效能,效能的规模越大,背后的复杂度也越高。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不同复杂度的效能问题呢?本书所提出的团队效能动力模型,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推荐你阅读本书,相信书中的内容能够为你的日常工作、团队管理、创业,乃至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何小鹏 阅读本书时,我常常被其所蕴含的对教育的思考所打动。本书以真实的场景与案例呈现出人的自我发展对职业发展、家庭生活,乃至亲子关系的影响。此外,我也感受到办学校与做企业在管理上的相通之处。书中把自我发展与职业发展、家庭生活中的夫妻相处之道,以及亲子关系相结合,让每一个场域都成为自我发展的“修炼场”,这让我深有感触。这部定位于方法论的工具之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方法和工具,还有更多的收获,特此推荐给大家! 杭州云谷学校小学与初中部校长 冯晨 在我看来,发挥一个组织的效能,或者说发挥组织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键的驱动要素有三个:目标、规则和文化。本书所提出的团队效能动力模型中的集体环境效能,很好地涵盖了这三个驱动要素。其中,目标管理和文化氛围这两个子变量直接对应目标和文化这两个要素,工作流程、沟通机制、激励手段等是服务于规则这个要素的。本书除了关注团队和组织的效能,还花了很多笔墨聚焦个体的发展,从更宏观的、“全人”的视角帮助职场人士应对工作与生活的双重挑战。本书对个体、团队和组织的发展进行了整合,相信能更好地帮助到广大读者。 阿里巴巴高级研究员 蒋江伟(小邪) 在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下,我们需要精益求精、提升效能。本书不仅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而且教会我们如何化解效能危机,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作者希望通过总结与复盘二十余年的实践经历,帮助大家开创职业新局面,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持续进步。 msup创办人兼CEO,中国计算机学会TF工程师文化委员会主席 刘付强 组织既要关注团队的有效能增长,又要激发员工全面成长,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工作幸福感。作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全面效能做了解读,从普遍的低效职场现象出发,引出个人发展双螺旋模型。以POG个体成长模型等众多方法论为指引,以实际的大公司 和小公司不同角色为案例进行论述,为提升全面效能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实践指南,让我产生了深切的共鸣。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作者,对于事业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书中的观点值得你精读与借鉴! 自如技术副总经理 应阔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