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即秦岭北坡25°坡线以下至0°线,并向平原延伸数公里的浅山带状区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防线,但各类生态空间的生态服务持续下降导致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降低。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升生态服务的基本途径,但作为连接格局与服务的关键环节——不同自然过程之间的耦合机制尚不清楚。如何基于不同自然过程之间的耦合机制进行空间格局优化,成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关键技术挑战。本书基于不同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解析秦岭北麓鄠邑段多维空间特征;采取历史地理学定性分析和景观生态学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秦岭北麓鄠邑段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根据本书提出的情境化变量因果关系研究法,揭示秦岭北麓鄠邑段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基于多过程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本书对秦岭北麓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并对拓展“格局-过程-服务”理论框架及景观规划实质性理论具有探索意义。
读者对象: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专业师生,国土空间规划、生态规划相关从业人员、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