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外名人传记(第3辑共6册)》精选中外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名人,让读者了解这些名人的真实故事,学习他们的金精神和品质。第三辑包括:安徒生、莎士比亚、贝多芬、毕加索、梵高、雨果六位名人的传记故事。 目录 《贝多芬》 《凡·高》 《莎士比亚》 《安徒生》 《毕加索》 《雨果》 精彩页 《凡·高》 凡·高童年的那些事儿,尽管人们所知甚少,但是后人还是掌握了他成年之后个性的主要特点,再参照他的书信,就能了解他的活动。正如法国哲学家巴什拉尔谈到爱伦·坡时指出,童年就是充满梦想的陈旧感觉和感知的蓄水池,能供一位艺术家终生渴饮。 在凡·高出生之后,他的两个弟弟、三个妹妹相继出生:安娜·科莉妮娅,取自她母亲名字,生于1855年;提奥多勒斯,取自他父亲的名字,生于1857年;伊丽莎白·于贝尔塔,取自一位曾祖母的名字,生于1859年;威廉米娜·雅克巴,取自另一位先祖母的名字,生于1862年;科尔利乌斯·文森特,取自一位叔父和一位伯父的名字,生于1862年。 在弟妹们陆续来到人世之前,小凡·高独自享受着父母的爱。大概是因为第一个儿子夭折所引起的悲哀、歉疚、怀念和疑惧,也是因为中年得子的不易和欣喜,父母对小凡·高格外呵护。不知是否由于这一原因,小凡·高的脾气从小就执拗得很,就连他的外婆也没能改掉他的倔强脾气。 小凡·高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到了凡事较真的地步。有一次,他用油灰捏了一只小象,父母对之大加赞赏。然而,小凡·高并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十分高兴。相反,他认为父母并没有仔细欣赏他的作品就啧啧称赞,对他的辛苦创作是一种敷衍的评价。他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作品还不够完美,所以得不到父母认真严肃的对待。于是他就把小象毁掉,重新捏了一个,他还撕毁了一张自己精心描绘的小地图。还有一次,小凡·高背着个大包从80千米外的步雷达市步行回家。同行的大人们看他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样子,主动提出要帮他背包。没想到,小凡·高干脆地拒绝了:“不了,谢谢!每个人都必须自己背自己的包。”虽然小凡·高的肩膀被沉重的背包勒出了血泡,但他还是坚持背回了家。后来,凡·高的这句话几乎成为当地人的一句谚语。 在同龄人中,小凡·高并没有什么领导欲望与侵略性,邻居们认为除了他拥有与自身年龄不相称的孤僻个性之外,他和他的母亲其实很相似,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善良之极,有一副少见的好心肠”。小凡·高的父亲经常到村里的教民家里去,看看他们需要哪些生活必需品。小凡-高就经常跟在父亲身后,跑前跑后,尽力帮忙。看到哪个村民卧病在床,小凡·高都会感同身受地难过,想着能做点什么让他好受点。有的时候,他还会帮助生病的村民干农活。村民们渐渐了解了这个不苟言笑的孩子,发现这个孩子有一颗善良敏感的心。 同他的母亲一样,小凡·高从小就热爱大自然。他喜欢与各种各样的动物打交道,什么事物都会弓l起他的浓厚兴趣。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只表现出好奇而已,他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像只野猫似的跑到野外,长时间在大自然中探索,有时会走出去10多千米。他是个敏锐的观察者,特别迷恋罕见的野花,还知道去哪里能找到它们。他熟悉当地所有偏僻的角落,还像博物学家那样,收集各种昆虫,配上标签,观察解剖体的细小部位。凡·高在孤独的游荡中,接近痴迷于无边的幻想。空旷的原野,遍地丛生的石楠和松林,金灿灿的麦田,流水淙淙的沟渠,自家的花园和菜地,父亲布道的教堂,教堂的园地……津德尔特是凡·高童年的王国。 P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