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方清云编著的《民族乡贫困文化自觉--以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为例》是以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为个案进行的一项关于民族乡贫困文化的专题研究。鉴于我国民族地区多年来“物质扶贫”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深入开展困难重重的局面,笔者认为民族乡贫困文化的自觉是民族乡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一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我国民族乡、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对我国民族聚居地区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民族乡贫困文化自觉--以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为例》的研究创新和突破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贫困文化的理论进行梳理,拓展贫困文化研究的视野。贫困文化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在研究如何反贫困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传统的研究领域集中于经济学领域。传入中国之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在不同的层面和场合使用了这一概念。由于学科之间对“文化”和“贫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贫困文化”的定义也就显得纷繁复杂。传统的“贫困文化”研究大多未对国内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投入更多关注,本论文在关注跨学科研究成果的同时,从民族的角度提出贫困文化这一概念,将研究的视点从农村引到少数民族研究上,提出少数民族贫困文化。本研究力图开拓贫困文化的研究视野、丰富贫困文化研究的内涵,并希望为民族地区的研究――尤其是散杂居民族乡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 第二,代表了当前畲族问题研究的方向。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我国对畲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族源认同。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越人后裔说,二是畲瑶同源于湖南“武陵蛮”。②民 目录 摘要 引论 第一章 贫困文化的学术前史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一节 贫困文化的学术前史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节 贫困文化理论与散杂居民族乡问题研究 一、散杂居民族乡的研究意义 二、民族乡发展现状与贫困文化研究 三、畲族民族乡概况和研究意义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贫困文化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贫困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一、贫困 二、文化 三、贫困文化 第二节 贫困文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 二、贫困文化与反文化 三、贫困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贫困文化 四、贫困文化与传统文化 第三节 贫困文化的运行机制 一、文化模式论 二、贫困文化运行机制一:培养自身延续的承载体 三、贫困文化运行机制二:消解外来扶贫力量 第三章 穿越樟坪畲族乡的历史空间与生活空间 第一节 穿越樟坪畲族乡的历史空间 一、江西畲族溯源 二、樟坪畲族的迁入 三、樟坪畲族与汉族散杂居的分布格局 第二节 穿越樟坪畲族乡的生活空间 一、文献资料中的畲族乡 二、穿越樟坪畲民的生活空间 第三节 樟坪畲族的民族性格及形成 一、山地环境对畲族民族特性的影响 二、盘瓠精神是畲族传统文化的内核 三、汉族文化对樟坪畲民性格的重要贡献 第四章 贫困文化视域中的畲族传统文化变迁 第一节 山居民族的生产方式 一、以农耕、狩猎为主的山区生产方式 二、山区副业 第二节 樟坪畲族的生活习俗 一、服饰 二、饮食 三、居住 四、生活用具 第三节 樟坪畲族的家庭与村落 一、含族的家庭 二、畲族的村落 第四节 樟坪畲族婚俗与丧俗的变迁 一、婚俗 二、葬俗 第五节 畲民传统娱乐方式的改变 一、山歌 二、马灯舞 三、麻将 第六节 畲族盘瓠信仰及其引发的争议 一、樟坪畲族盘瓠信仰的珍贵资料 二、关于盘瓠信仰的争议 三、外来力量对樟坪乡盘瓠信仰的作用 第七节 贫困文化视野中的畲族文化 一、山居地理环境是樟坪畲族乡贫困文化形成的基础 二、汉民族文化对樟坪畲族乡的贫困文化形成有很大影响 三、本民族传统文化对贫困文化的存在具有“保护作用” 第五章 樟坪未来:贫困文化的自觉 第一节 贫困文化的自觉 一、贫困文化自觉和民族乡贫困文化自觉 二、樟坪的反贫困措施及成效 三、樟坪的发展与畲族乡贫困文化的自觉 第二节 樟坪贫困文化的自觉构想 一、贫困文化自觉与文化变迁理论 二、贫困文化自觉的必要性 三、贫困文化自觉的措施 结束语 一、物质文化脱贫一民族乡贫困文化自觉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二、精神文化脱贫――民族乡贫困文化自觉的核心和重要环节 三、和谐社会――民族乡贫困文化自觉的目标和终极关怀 参考文献 附录一:我国畲族乡分布表 附录二:樟坪乡地图 附录三:双圳林场地名图 附录四:畲族祖图 附录五:鹰潭市文化局“关于立项建设江西鹰潭畲族博物馆”的答复 附录六:部分调研图片 附录七:当地媒体对笔者调研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