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日本学》是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它的宗旨是,对日本进行综合研究,探索其与他国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民族性格、历史传统和深层文化方面的特点。故命名为《日本学》。 研究日本学必须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全面观察日本,而不失之偏颇,才有助于人们深刻地了解日本,客观地评价日本。《日本学》采取这种态度。 一国的特点只有在与他国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而且,这种比较必须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比较多方法既可以采用人文、社会学科的一些传统方法,也应该吸取自然科学、边缘科学的新鲜方法和现代化手段。《日本学》提倡并突出比较研究、学际研究,重视新方法、新手段的运用。 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按照某种主观意图去剪裁甚至曲解事实,这种削足适履式地为现实服务的方法,是不足取的。提供确切的事实和对事实的正确解释,是学术发挥其社会效益的专享正确途径。《日本学》坚持这一原则。 日本学的定义、内涵,乃至其能否构成一个学科,人们的意见未必一致。尽管如此,日本学已经成为靠前学术界广泛研究的对象,并且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应该积极吸取靠前外各学派的日本研究成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应照搬,不应人云亦云,做传声筒。历史证明,照搬、当传声筒只会扼杀创造性。《日本学》的目标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日本学。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国日本研究者的坚毅的努力。 《日本学》虽然主要反映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取得的成果,但它并不是狭隘的同人出版物。《日本学》实行开放的方针,热忱欢迎靠前外日本研究者在这块学术园地上发表论著,交流见解,展开争鸣。
目录 中日家训特征之比较续论 日本的隐居制度与家长权的传承 元禄货币改铸刍议 唐罗倭济战争与日本外交方针的转换 安史之乱与渤海 研读古代史籍与字义考证 考试与任用——明治政府留学政策研究 明治政府地税制度改革的策略措施评析 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日妇女争取参政权运动 吉田茂对英政策的资料考察 日本母亲大会:历程、特点与意义 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与农民的政治参与 日本防卫体制改革评析 二战后日本文化外交观的演进 新时期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展望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过程中的台湾因素 学无止境:观世荣夫与中田康雄对话录 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记述的近世韩日关系 日本历史教科书记述的特征和问题 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日军“慰安妇”叙述的变化 日本歪曲历史行为之真相及其政治目的 编辑后记
精彩页 中国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创造了家训这一包含着丰富的齐家教子思想的文化载体。以家训治家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显著特色,也是东邻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过程中积极借鉴和模仿的内容之一。然而,日本的家训在很多方面明显有别于中国的家训,体现了日本家族结构与社会结构的特征。笔者在本刊上一辑曾从中日家训比较研究的角度谈到日本家训在注重实用功能、训诫对象的超血缘性及在近代社会以后进一步发展三个基本特征。在此,续论日本家训的存在范围、编撰风格和发挥的作用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各个阶层普遍存在 通观中国历代的传世家训,尽管各个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但有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即这些家训几乎都是官僚仕宦家训,不少作者是正史中立传的人物,而几乎不见普通农民或商人。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家训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治家、教子形式,是以文化修养为基础的。而中国历目前专制统治的存在是以民众(主要是农民)的贫困无知为条件的。民众生活在社会很底层,物质生活贫乏,以衣食温饱为优选满足,不敢奢望精神上的更高追求,大多数是文盲。所以,普通百姓是说不出、更写不了什么家训的。这样的家庭即使有家训,也只能是耳提面命,口口相传。对儿女的教育,不过是言教加身教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