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精选了能够展示中国建筑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系统整理和记录了这些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每个项目一个分册。各分册根据营造技艺的特点,介绍其历史、形制、结构、做法、工序、相关文化习俗、传承等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可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依据,对相关地区文化的形成给予建筑层面的诠释,旨在深化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促进传统营造技艺传承。
客家土楼是世界传统建筑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住宅建筑及夯土版筑文明的光辉典范。
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之早期形态,就其造型艺术与思想及技术而言,无论是圆形还是方形,都是以“四架三间”为基本原则的。客家土楼与中国其他传统民居非常大的共同点就是其“四架三间”的结构形式。它在内部布局上,中轴线鲜明,如五凤楼(府第式)的厅堂、大门、主楼都建在中轴线上,横楼(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严格对称;以祖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以主厅(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以此体现中国的封建礼教、宗族制度和儒家思想。
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博大深邃的文化内涵、巧夺天工的都市化聚居景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住居文明的非同寻常的理想追求。它具有极典型的民族性、历史性与地域性特质,是中国传统理念追求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体现,也即现代科学所追求的生态环境的优秀成果。大量土楼实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保存了5000年来不同时代中国传统住宅的造型艺术风格和夯土技艺,表现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