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西安美术学院很好博士文丛”的一种。本书着眼于20世纪中国高等专业美术院校中的美术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其创始、发展和固化的演进过程,分析内在特征与影响因素,提出构建当代专业美术教学模式的设想,在美术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目录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演进中的“西化”情境 第二节多元格局中的主体意识 第三节美术教学与美术发展观念互涉 第四节相关研究综述 第五节概念定位与思路 第六节主要研究内容 第七节方法与手段 第二章演进中的迷失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仿制与模仿 一移植日制 二模仿欧派 三折衷中西 第二节1949年至今的正规化与学院派 一亦步亦趋的全面苏化 二标准一统的正规化运动 三全面开放与正面冲击 四“学院派”的范式形成 五大美术与大美院 第三章迷失中的反思 第一节三门核心课程 一素描的造型艺术观 二人体教学的西化意义 三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照 第二节被窄化的西方和被异化的传统 一西方美术教学史中的三种模式 二在“改造”中被异化的传统 第三节基于演进的反思 一主体性的迷失 二价值判断的混乱 三标准单一机制僵化 第四章基于理想的重塑 第一节根本目标 一文化主体性之重塑 二树立“成人”培养的教育目标 三彰显中国美术价值的艺术目标 第二节基本思路 一强化中国美术的内容 二贯穿中国艺术的方法 三塑立开放整体的模式 第五章重塑之下的构建 第一节模式构建 一以人文为核心的艺术学科 二“学科基础+实践创作”的模式探索(以美术学造型艺术类为例) 三“学科基础”阶段的内容与要求 四“实践创作”教学阶段的内容与要求 第二节构建系统 一“造型基础”锻造艺术能力 二“地域文脉”植根民族土壤 三“美术理论”树立文化立场 四“实践创作”培养创新精神 第三节构架机制 一体系开放的模式构架 二专业融通的工作室与实验室 三目标分类的学分制 四评价独立与标准多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延安模式”:20世纪美术学院教育的决定因素 作为身份认同的传统绘画标准 艺术,还有什么可以教? 从登封嵩阳书院说开去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