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湖广通志》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代道柱修,夏力恕、柯煜纂,清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刻本。
《〔雍正〕湖广通志》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迈柱修,清夏力恕、柯煜纂,清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全志内容上包括湖北、湖南两省。前无序言,首载圣制。共三十一门,并有附见十三门。本志体例上大体与《〔康熙〕湖广通志》一致,依当时事实变化等原因略有更改。雍正志对康熙志讹误之处多有改正,且有据可循。本志涉及若干清代禁毁书,书内亦未见铲板、抽毁迹象,对研究禁毁书者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次出版以湖北省图书馆藏本为底本,四拼一影印,共四册。清代重视修志,顺治时即有方志之修。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大学士卫周祚奏令天下郡县分辑志书,以备《一统志》之采撷。康熙二十二年又敕令礼部催各省纂修。《[康熙]湖广通志》即纂于此时。雍正志距康熙志四十余年而续修,依康熙志旧本,有增有减。全志约一百七十九万字,囊括湖北、湖南两省。前无序言,首载圣制。分星野、舆图、沿革、疆域、山川、关隘、城池、卢口、田赋、水利、学校、军政、祀典、世纪、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乡贤、人物、忠臣、孝子、义士、列女、流寓、仙释、风俗、古迹、陵墓、艺文、杂纪三十一门,并有附见十三门。志中所载各州县之户口、人丁、田亩、赋役之数特详,钱粮银两单位计数之名称多达十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