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点评
《局方发挥》为元代名医朱震亨所撰,成书于1347年。该书的撰写、刊刻与流传在中国医学目前有着重要意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其重要标志之一即“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争”。
一、成书背景
朱震亨(1281—1358),字彦修,浙江义乌人,因世居丹溪,学者尊称其为丹溪先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自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颁行以后,“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持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至震亨《局方发挥》出,而医学始一变也”。丹溪因《局方》“集前人已效之方,应今人无限之病”,无异于“刻舟求剑,按图索骥”;又因《局方》以“一方通治诸病”,却“别无病源”,且“勉其多服、常服、久服”,故作《局方发挥》以补偏救弊。全书分为7个部分,预设31条问题,逐一进行解答并分析利害,体现了丹溪辨证论治的精神,并阐发了其学术思想。
二、主要学术思想
1.阳有余阴不足论
丹溪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以及《素问·太阴阳明论》“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再加之“五行之中,惟火有二;肾虽有二,水居其一”,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论。丹溪在阐述人体生理功能时提出:“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然气常有余而血常不足”。因此在论述妇人疾病时指出:“妇人以血为主,血属阴,易于亏欠。若非善调摄者,不能保全也”。
在具体病症上,“口鼻出血”“白带、头风、气痛、膈满、痰逆、口干、经水不调、发脱、体热”等,均是阳有余、阴不足的表现。如果阴气靠前不足,甚至会导致“阴先亏而阳暴绝”的危症。
在具体治疗上,或用四物汤加减来养血滋阴,或用八珍汤加减来双补气血。至于“阴先亏而阳暴绝”的危症,丹溪则用灸气海穴和下人参膏的方法来大补元气。
2.相火论
丹溪受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动而生阳”的启发,提出“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君主无为而治,具体措施由宰相实施,“因其动而可见”,丹溪故将之命名为“相火”。
由于“太极动而生阳”,故人体的生理功能离不开相火。“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但如果相火妄动,则会产生各种疾病,所谓“诸火病,自内作”。
而相火妄动多由饮食劳倦、情志过极所致。“又有脏腑厥阳之火,五志之动,各有火起”,“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煽,则妄动矣”。
由于情欲而导致的相火妄动,最后会损伤肺、脾,进而导致痿证。而与肺、脾相表里的大肠、胃均为阳明经,故曰“治痿独取阳明”。
3.阳升阴降论
丹溪指出:“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阳往则阴来,阴往则阳来,一升一降,无有穷已”。由于阳盛阴虚等原因导致阴阳升降失常,有升无降,或血随气上,导致口鼻出血;或火随气上,引起呕吐、膈噎、痰饮、翻胃、吞酸等病症。
4.亢害承制精辨证,调气行血疗滞下
丹溪为刘守真再传弟子,故其深受河间医学理论的影响。
某些真热假寒证因为亢害承制的原因,火极似水,医者极易被其表象所误导。丹溪却能通过四诊合参而直抵病源。或用三黄丸治病求本,或在祛痰以使阳气通达全身之余,再用防风通圣散去麻黄、大黄、芒硝,加当归、地黄,表里双解的同时仍不忘顾护阴液。
此外,刘河间对于治疗滞下的“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等论述,对丹溪的用药有着指导意义。其用药多以四物汤为底方,辅以陈皮等行气药、白术等补气药。
5.反对《局方》制药以俟病
丹溪强调治病必求其本,“病之有本,犹草之有根也”,而“《局方》别无病源议论,止于各方条述证候”,“制药以俟病”,欲以“一方通治诸病”,“集前人已效之方,应今人无限之病”,非但不能临机应变达到“君子随时取中之妙”,反而是“刻舟求剑,按图索骥”。
如至宝丹、灵宝丹“治中风不语,治中风语涩 。夫不语与语涩,其可一例看乎……治大肠风秘,秘有风热,有风虚,曾谓一方可通治乎”;
再如润体丸等30余方,“其为主治甚为浩博,且寒热虚实,判然迥别,一方通治,果合经意乎?果能去病乎”;
又如神仙聚宝丹,“胎前产后,虚实不同,逐败养新,攻补难并,积块坚癥,赤白崩漏,宜于彼者,必妨于此,而欲以一方通治乎”。
此外,《局方》还将泻痢与滞下相混同,“实实虚虚之患,将不俟终日矣”。
由此可见,《局方》不加辨证而用一方通治多病,其危害匪浅。
6.反对《局方》滥用香燥药物
宋人喜用辛香燥热的药物,甚至以这类药物制成饮料,时时饮用。然而滥用香燥药物之后,以火济火,“香辛升气,渐至于散;积温成热,渐至郁火”。
此外,丹溪还阐发了利用丹药降气的机制:“气郁为湿痰,丹性热燥,湿痰被劫,亦为暂开,所以清快。丹毒之发,偏助狂火,阴血愈耗,其升愈甚”。由此可见,这种治疗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丹溪可谓洞见。
三、学习要点
1.注意本书的体例
本书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明刻本《局方发挥》为底本,日本宽永四年刻本《局方发挥》为校本。丹溪在行医前曾师从朱熹四传弟子许谦,研习理学,学医时又师从刘完素再传弟子罗知悌,且旁通东垣、戴人两家学说,故其在撰写《局方发挥》时大量引经据典,遣词用字亦时有较为生疏的词汇。因此该点评本标明了引文的出处,并对影响阅读理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以便读者了解丹溪的学术来源。如丹溪的引文与原文有出入,本书在编写时不做更改,于注释中加以说明。
文中的点评部分对《局方发挥》原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部分丹溪的观点进行了探讨。
《局方》既为当时所熟知,故丹溪在行文中或用简称,或合多方为一。然而现今学者对《局方》已有生疏感,为方便阅读,本书末附录了相关的《局方》方剂内容,使读者可知丹溪放矢之的。书末又增加了方名索引,便于检索。
《局方发挥》原无目录,正文也无标题,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于正文相关处增加了标题,外括六角符号“〔〕”,以示区别,并重新编制了目录。
2.注意本书的局限性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评价《局方发挥》时说:“古之医家各明一义而已,其分别门户以相攻者,则自此书始”。而此风一开,后世医家“每著一书,必痛诋前贤,以为立名之地”(周学海《读医随笔》)。
《局方》本为“熟药”,即成药所设。后世医家贪图简便而机械套用成药,不思权变,更值得批评。而对待《局方》则应实事求是,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金无足赤,丹溪在本书中有少数错误,如将《礼记》中“天产作阴德”记作“阳德”并加以阐发。后世医家却不加核实而径直引用,此与宋元间庸医泥于《局方》之学有何二致?唯有辩证地理解丹溪的理论,才不负其著写《局方发挥》之初心。
3.注意结合既往医经与丹溪的其他著作
传统上认为丹溪师承刘完素一派,并兼通东垣、戴人两家学说。然而在《局方发挥》中我们可以发现,丹溪对仲景医术极为熟稔,而其所谓的“经曰”,除了《内》《难》《伤寒》《金匮》外,还有孙思邈、李东垣等前人的著作。
此外,《局方发挥》本为批判《局方》所作,其中的病案较少,但是这些病案基本都散在于丹溪的其他著作中。
因此,本书虽已针对以上两点列出了相应的引文,但仍希望读者能参阅相关著作,一方面了解丹溪的医学理论来源,一方面学习丹溪的治疗方法。
《局方发挥》原文不足1.5万字,现点评及注释已逾1.5万字,附录《局方》的相关药方的名称、主治、组成、药物剂量等近2万字,可谓“注过半”,望读者有“思过半”之感。囿于水平及能力,漏点、错校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方家不吝指正。
沈成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