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旅游与翻译
分类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语种
作者 韩常慧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文化角度总结旅游翻译策略,涵盖不同实际旅游使用场景,旅游翻译实用学习手册
内容推荐
近年来,我国入境与出境旅游迅速发展,旅游游客数持年攀升,但与旅游业的发展相比,我们的翻译工作还不够完善。本书从名称、城市介绍、景点介绍、节日美食、博物馆等若干类别着手,着力分析介绍文化、旅游与翻译的相互影响,在对比研究不同文本下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征的同时,对旅游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总结了相关的翻译策略。全书从实际使用场景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旅游翻译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目录
导语001
第一章文化、旅游与翻译1
1文化背景下的旅游与翻译1
2旅游的产生与发展4
3翻译发展的历史6
4旅游文本翻译8
5结语13
第二章人名与地名的翻译15
1人名翻译15
1.1中国人姓名常识15
1.2英文姓名常识17
2地名翻译19
2.1行政区划英译20
2.2具体地址的英译24
2.3景点/景区名称的翻译25
3结语29
第三章城市介绍与欢迎辞的翻译31
1城市介绍31
1.1城市介绍文本的必要性32
1.2城市介绍文本翻译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34
2城市欢迎辞42
2.1欢迎辞的类型与文本结构42
2.2国外旅游城市欢迎辞的特点45
3结语52
第四章景区/景点介绍文本的翻译53
1景区/景点的类别54
1.1文化古迹类54
1.2风景名胜类54
1.3自然风光类54
1.4红色旅游类55
2景区/景点介绍文本与翻译的现状55
2.1文化背景与语言特点的不同56
2.2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的融合58
3景区/景点介绍文本的翻译方法60
3.1文化传递与文本对比61
3.2文本模板与翻译套用65
4结语70
第五章节日文化与翻译72
1中国节日翻译基本用词73
2中国代表性节日的内涵和翻译75
3西方代表性节日与翻译79
3.1英国节日79
3.2美国节日81
4节日翻译的主要策略84
5结语87
第六章美食文化与翻译89
1中国美食文化与翻译90
1.1烹饪技巧91
1.2中国菜的刀工91
2中国菜名的翻译策略92
2.1《中文菜单英文译法》92
2.2中国美食故事的翻译95
3西方美食文化98
3.1西餐基本的菜式99
3.2西餐菜谱100
3.3英国的代表美食炸鱼排配薯条103
4结语107
第七章饮料文化与翻译109
1中国酒的分类与翻译110
2中国茶叶的分类与翻译112
3咖啡的分类与翻译115
4啤酒的分类与翻译117
5红酒的分类与翻译119
6结语122
第八章宗教文化与翻译124
1中国主要宗教125
1.1儒教125
1.2道教126
1.3佛教127
2佛教文化与翻译128
2.1佛经翻译的历史128
2.2佛教历史与主要内容129
2.3佛教常用文本的翻译132
3西方主要宗教134
4基督教文化与《圣经》翻译136
4.1直译138
4.2意译139
4.3其他翻译方法139
5结论141
第九章博物馆文化与翻译142
1世界主要博物馆143
1.1卢浮宫(The Louvre)144
1.2大不列颠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144
1.3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145
1.4埃米塔什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145
2中国主要博物馆145
2.1故宫博物院146
2.2陕西历史博物馆146
2.3南京博物院147
2.4上海博物馆147
2.5台北故宫博物院148
3古代建筑文本的翻译策略148
4书法与绘画151
4.1中国书法与翻译152
4.2中国绘画与翻译155
5中国戏曲与翻译158
6结论160
第十章博物馆陈列介绍文本翻译162
1青铜器陈列文本的翻译163
1.1青铜器常识163
1.2主要博物馆的青铜器物馆藏简介164
1.3青铜器陈列介绍文本的翻译164
2陶瓷器物陈列文本的翻译166
2.1陶瓷常识166
2.2主要博物馆的陶瓷器物馆藏简介167
2.3陶瓷陈列介绍文本的翻译168
3玉器陈列文本的翻译173
3.1玉器常识173
3.2主要博物馆的玉器馆藏简介174
3.3玉器陈列介绍文本的翻译174
4结语176
第十一章旅游广告和公示语的翻译179
1旅游广告180
1.1广告的历史180
1.2旅游广告中的文化差异181
1.3旅游广告的翻译181
2公示语的翻译188
2.1公示语的类型188
2.2公示语翻译现存主要问题189
2.3公示语的翻译方法192
3结语194
第十二章跨文化意识与翻译能力的培养196
1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196
2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员197
3旅游文本翻译的双重性200
3.1笔译特征200
3.2口译特征202
4旅游文化与翻译203
5结语206
参考书目207
附录一汉语拼音―韦氏拼音(Wade-Giles)对照表219
附录二中国主要地名汉语拼音、邮政式拼音对照表223
附录三中国家庭关系传统称谓226
附录四中国主要节日一览232
附录五英美主要节日235
附录六外国笔下的麻婆豆腐239
附录七早期的神祇246
附录八亚洲主要宗教258
附录九西方主要宗教267
附录十伊斯兰教(Islam)常用知识273
精彩页
    第二章  人名与地名的翻译
作为旅游文本翻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名与地名的翻译作为引导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准确清晰的表达有助于形成准确的地域人文概念。不到位的人名与地名翻译不仅给游客带来极大不便和负面印象,而且很有可能会损害国家的文化形象。为了方便游客,同时更好地对外宣传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地名和景点 /景区名称的翻译显得尤其重要,其翻译的准确度不仅直接反映译者水平的高低,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游客是否会选择此景点 /景区作为参观游览的对象。
早在 1980 年,国务院就发布了中国人名与地名翻译一律采取拼音的规定,较好地解决了音译的统一问题。自 1984 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等颁布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及现行的汉语拼音规范,绝大多数地名翻译都可以直接引用拼音的写法来翻译成英语。同时为了使译名地名易于外国人接受,可省略四声的变化,以符合外国人拼写习惯。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持民族特色,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及译文读者的接受度,使译文达到规范一致的效果。
1  人名翻译
1.1  中国人姓名常识
中国自来对取名非常重视,一般由父亲在婴儿满月时、周岁时以及在出生以前取名。从周朝起,命名已经纳入礼法制度。中国人的名字与儒外诸家和外来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如庄梦蝶取自《庄子》,王约翰取自《圣经》等。中国人在取名时,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表示的含义。中国古代由于宗法制的影响,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由于避讳的影响,现在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的,这一点和西方文化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除了名之外,中国传统上还流行取表字,一般是在成年礼时取字。中国传统,人除了有名与表字之外,有时亦会为自己取“号”,又称“别号”。“号”是较正式的别名,以言意托志。
中国汉族人的姓名是以汉字表示,用汉字进行取名,其他民族的姓名则音译为汉字表示,也有些为自己另取汉名。中国汉族人的名字除姓氏以外,一般习惯用两个字或一个字。三国以前以一个字的名字为主,从晋朝一直到现代,则多以两个字的名字为主。名字与中文姓氏一起构成了中国人的姓名。国家标准规定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必须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都应大写。此外,为了方便外国人分辨中国人的姓氏和名字,姓氏的汉语拼音可以全部大写。
中国汉语拼音的发展演变历程大致经过了韦氏拼音法、注音字母法和汉语拼音法。19 世纪末任英国驻华公使韦德(Sir Thomas Wade)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韦氏拼音法。后来英国汉学家翟理斯(H. A. Giles)在其《华英字典》(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1912)中,对韦德的标音系统又略加改良,形成了“韦德 – 翟理斯标音系统”( Wade-Giles System)。韦氏拼音广泛运用于邮政电信、海外图书馆中文藏书编目、外交护照之中文人名及地名的译音等。1906 年春在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上,为了适应发送电报的需要,在原拼音法基础上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形成了邮政拼音系统(Postal Spelling System),它是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注音字母法是民国初年黎锦熙等学者创制的,主要是通过给汉字注音达到简化汉字的目的。1918 年 11 月 23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表。1958 年 2 月 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中国的地名改用汉语拼音拼写。1977 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9 年联合国秘书处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1982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法的国际标准。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用的就是邮政式拼音。为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少量享誉海内外的商标至今仍旧使用韦氏拼音法如茅台 Moutai,同时它在西方学术界依然沿用了一些重要人物名称如蒋介石 Chiang Kai-shek,宋庆龄Soong Ching-ling 等等,有些专有名词已成为英文的外来语固定表达,例如,功夫 Kungfu、太极 Taichi、易经 I Ching 等等。对于人的称呼除了姓名之外,还有绰号。由于人的绰号往往准确生动地体现了人的某一特征,如果音译其内涵则无法被传达,也就称不上是外号了,因此,绰号一般采用意译法。例如,童话主人公“Cinderella”译成“灰姑娘”比较生动贴切。历史人物名称以及绰号的翻译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使用直译、意译或者直接采用约定俗成的译文,目的是优选地表达出名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让受众得以体会。
一般翻译文本涉及的人名都是有具体要求的,尤其是一些国际上知名的人物,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有名科学家或文学家等,此处要特别注意港澳台地区人名的特殊译法。直接在译文中引用外国人名是不符合要求的。对于人名的翻译拼写,我国是有明确规定的,姓放前面或放后面都可以,名字中的两个字可以连写,这时第二个字不必大写。国际上比较正式的文本中出现的中国人名的翻译都要尊重汉语拼音的拼写形式,如“”先以汉语拼音形式出现:Mao Zedong,加注 Mao Tse-tung(“韦氏拼音”);孙中山的名字则是在 Sun Yat-sen 之后标出 Sun Yixian(孙逸仙),而没有音译“中山”(孙文日本名字的中文读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