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人生意义的问题不仅是一种关乎生死存亡的普遍而永恒的智性困惑,也是一种关乎每个个体的当下视角和切身体会:这意味着追寻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在扶手椅上或实验室里的专业性工作,更是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珍惜或错过的精神之旅,不管当事人对此是否有所自知。 内容推荐 人生意义何在?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当代视域中重新焕发异彩。本书考察了回答该问题的若干建设性方案和消解性方案,分析了各种实在论、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回答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尝试对“规范性理论”与“描述性观点”进行反思平衡式处理,并为我们进一步应对此类问题给出了基于“形式回答”和“实质回答”的方法论建议。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人生意义与存在问题 第一节 “康德问题”:出生辩护 第二节 “哈姆雷特问题”:生死辩护 第三节 “苏格拉底问题”:生活辩护 第二章 人生意义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第一节 “人生”的概念 第二节 “意义”的哲学 第三节 人生意义的实在论 第四节 人生意义的反实在论 第三章 人生意义的三重语境 第一节 “大众学说” 第二节 “规范性理论” 第三节 “描述性观点” 第四章 人生意义问题的二元性 第一节 反思的问题负担 第二节 自明之问抑或自败之问?——反思的理论负担 第三节 实践问题抑或理论问题:反思的实践负担 第五章 谁的问题:人生意义问题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第一节 提问者、被问者与意义承担者 第二节 反思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第三节 意义权利与意义非常不错 第四节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人生意义的视角切换 第五节 意义参照系:人生意义的人际比较 第六节 意义参照系:人生意义的时际比较 第六章 何种意义?——人生意义问题的概念分析 第一节 当我们谈论人生意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第二节 意义不是什么 第三节 行动创造意义 第七章 形式回答(一):逻辑的形式回答 第一节 对一阶问题的六种回答方案 第二节 何种“为什么”? 第三节 意义的限度:人生意义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第八章 形式回答(二):历史的形式回答 第一节 人生的主体限度:自我与同一性问题 第二节 人生的能动性限度:自由意志与实践理性问题 第三节 人生的种群限度:人性与社会认同的问题 第四节 人生的存在限度:死亡与身后事 第五节 人生的时代限度:“后人类”时代的人生意义 第九章 实质回答(一):人生意义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人生意义的知识表达:可能性与必要性 第二节 人生意义的神话表达 第三节 人生意义的悲剧表达 第四节 人生意义的反讽表达 第十章 实质回答(二):正面的本体论回答 第一节 意义的可能性问题和必要性问题 第二节 超越荒谬——托马斯·内格尔人生观之批判 第三节 正面的规范性回答 第四节 正面的描述性回答 余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