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厅载笔》作者法式善(1753-1813),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别号梧门、诗龛。蒙古乌尔济氏,隶内务府正黄旗。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中试时受乾隆帝嘉赏,赐今名。曾授官检讨、国子司业、祭酒、侍读学士等。
《槐厅载笔》二十卷,十二大类,从多个层面展现了清代科举,所引材料丰富,徵引采集各种书籍四百种,对研究清代科举文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清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如卷一规制载:“顺治三年丙戌,取中四百名。四年丁亥,再行会试,取中三百名。六年己丑,取中四百名。九年壬辰,取中四百名。十二年乙未,取中三百五十名。十五年戊戌,取中四百名,又钦赐殿试一名。十六年己亥,云、贵荡平,恩诏再行会试,取中三百五十名。十八年辛丑,取中四百名。康熙三年甲辰,取中一百五十名。六年丁未,取中一百五十名。九年庚戌,取中三百名。”卷九掌故载:“康熙三十三年秋七月,御试翰詹于西苑,擢赞善陆葇为内阁学士,余各赏賫有差。试题:丰泽园赋;理学有真伪论。葇名在di一。夏六月,再试于畅春园。试题:万寿无疆赋,以题为韵。詹事徐秉义名在di一,并赐御书‘擢秀清流’四大字,少詹事以下皆有赐。”诸如此类史料记载有助后人对古代科举的认识。该书还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书中载录了大量的诗歌,得第谢恩、落第抒情、赴任酬赠,虽多应制体,但较为集中地展现了清代科举诗歌的风貌,对于了解古代科举文学以及古代士子科举仕宦心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此外“述异”“梦兆”“因果”等卷,在反映科举文化的同时,也折射出历史悠远的古代神秘文化的漫延及其对清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