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没有在本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创生相应的制度化教育,原生形态的教育是维护族群发展的重要途径,苗族同样如此。由于没有原生文字,主要依靠口头方式传承本民族文化,创生了具有文化“混融一体”性的苗族贾理。贾理从传承形式到内容两个维度补充儒学教化而成为苗族传统社会内部的“官学”,尤其是贾师办班授贾形式因其正式性、目的性,可视作苗族特色“私塾”雏形。本书以苗族贾理流传核心区丹寨县为田野考察点,运用人类学研究范式,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分析框架,经过两个多农业周期系统全面的考察,全程跟踪了24场与贾理有关的仪式和情境,在翔实的田野考察基础上对贾理传承进行研究。本书旨在解决如下问题:是什么样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创生出贾理?为何今天还在传承贾理?贾理传承的现状与机制如何?贾理作为苗族传统文化中轴在各种场域发生、传承时如何作用于人与族群的发展?面对当下遇到的传承困境我们如何应对?
基于以上问题,本书在对清水江流域苗族文化溯源基础上,梳理了贾理流传核心区丹寨县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精神环境,并结合当地苗族文化阐释创生贾理的传统社会结构“鼓社—议榔—贾师”。另外,论证当代传承贾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