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序:童心永驻“不老海”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风起云涌三十载,书海破浪潮自开。 扶摇勇做领头雁,妙笔飞评大时代。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的儿童文学和童书出版愈加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出现了被誉为“黄金十年”的发展期,而在我国首倡“童书”和“童媒”概念,又力推“童书大时代”并使这一概念家喻户晓的人,非海飞先生莫属。 我和老海相识三十年,知道他是“十易其业”后赴京从事少儿出版的,一干就是三十年。二十年前,我在中少社出版的第一本自选集,就是出自海飞先生的创意。我们曾经共同参与若干儿童文学评奖,老海每次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直言不讳,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退休后我们仍然常一起开会,老海每次都如数家珍般讲述童书出版的林林总总,说起儿童文学,每每喜不自禁乃至手舞足蹈。这部新作《书海飞评》,可谓是一部极生动的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实录,以深刻和丰富的评论论证了当代童书的巨大变化与发展。 老海的书评,以评带论,以近带远,源自深厚的历史眼光,走向开阔的世界格局。不同于“学院派”立足专业场域“念兹在兹”的评论体系,老海以“实践派”和“贴身肉搏式”评论的独特之姿,以童书出版现场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的身份,从实践中锻造如炬目光,关切和审视着儿童文学的当今面貌。这种厚重、高远、独具慧眼,正是“身兼四家,笔力通达”的生动写照。 这是一位资深出版家的书评。老海当过被我称为“少儿出版航母”的中少总社的社长、总编辑,是一位资深的出版家。他由共青团省委书记和省电视台台长转任这项工作,丰富的政治经历使他能编研相长,历练出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更高的政治站位。长期和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打交道,了解国际形势、熟悉国内政策,又长期担任国家“三大奖”及国内重要奖项的评委,视野宽,大局意识强,所以老海的书评能够长驱直入,洞见作品的立意主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且看整体编排里有挖掘红色主题的“峥嵘岁月”、书写人与自然主题的“生态画卷”、聚焦国家大政方针的“时代新曲”等篇章名,即可见他对重大题材和厚重主题的洞察与提炼。 这也是一位数据分析家的书评。老海在大学读的是高分子专业,这种理工科的背景,塑造了其为人处世看世界的细致严谨之风。不同于文科生的精于文字,理科生重数据,所以老海的书评常常是“心中有数”的书评。国际国内行情数据,他了然于心,旁征博引、准确列举。用数据支撑论点,用数据说服读者,以丰富的数字化参照,从另一个维度推动了儿童文学评论新水准的构建。 这更是一位出版战线战略家的书评。老海曾任少读工委的负责人兼任CBBY主席,长期跟IBBY打交道,经常进行国际访问、参加国际书展,在国际上拥有不少从事童书出版事业的朋友。这样的视野和经历让老海决心要在中国少儿出版的小舞台上唱出让世界瞩目的大戏。让世界认识中国作家、了解中国童书、关注中国式童年,都离不开老海的积极推动。而全球化语境下的各种国际横向类比,也让老海的书评显示出开放的胸怀和宏大的愿景,发出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应该“走向星辰大海”的殷切呼唤。 最后,这是一位学养深厚的作家的书评。成功的出版家身份,可能让人忽略了老海的作家出身。实际上,在当社长之前,老海也是一位成熟优秀的散文家、小说家,还做过新闻记者。政治家、媒体人、文学家的三重身份,让他有了“三只眼”看世界,能够多角度讲问题,所以书中评论足见新颖的构思、娴熟的架构、独特的修辞,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评童话人物时,妙语连珠;评文化题材时,传统古诗词信手拈来;评对“国之重器”的描摹,既有上天入地的博学巧思,又透出爱国情怀与磅礴之气,笔力深厚。补充一句,老海本性骆,浙江金华义乌人氏,唐代“神童”、大诗人骆宾王的后人。这个基因端的了得! 一部《书海飞评》,擘画出一幅激情洋溢的新时代儿童文学及童年文化蓝图。 海飞先生以其独有的大气和深邃,无可替代地参与了中国少儿出版的发展历程,仿佛不知疲倦,也永远不老。他有一句名言:“有一种幸福,叫童书出版;有一种期盼,叫童书大时代。”这些年,我们同幸福,共期盼。外国儿童文学有本描写“不老泉”的童话,我祝福老海一直做中国童书界的“不老海”。这部《书海飞评》,必将化作文学巨浪,推动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向前,直到抵达新的彼岸。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少儿出版领军人物海飞先生的一部儿童文学评论集。全书由《品·多彩童年》《记·青葱时光》《忆·峥嵘岁月》《绘·山河画卷》《谱·时代新曲》《探·童话天地》《观·出版万象》七个篇章组成,首次全面收录海飞先生从业近三十年来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出版》《中国编辑》等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主要按照儿童文学的体裁和题材进行分类编排,兼有对儿童文学出版的剖析与展望,字里行间既显示出一位出版家的高远格局,又不乏一位评论家的独到分析,清晰地彰显了我国儿童文学朝向精品力作和经典图书演进的努力。 目录 第一辑 品·多彩童年 大爱的年轻与厚重 ——评唐天的《我的乡村伙伴》/3 上海漂来的文学新流 ——评赵丽宏的《童年河》/5 一部活生生的百年北京童年史记 ——评“中国百年个体童年史”系列/9 “中国式童年”的崭新解读 ——评舒辉波的《梦想是生命里的光》/13 儿童文学的北京味和国际范 ——评肖复兴的《红脸儿》/15 天才作家儿童文学作品的早期模样 ——评张炜的《狮子崖》/18 “中国童年”丛书总序/21 白雾是一抹美丽的文学乡愁 ——评刘玉栋的《白雾》/26 记忆流淌成一条河 ——评王立春的《蒲河小镇》/30 中国儿童文学高难度的新突破 ——评李秋沅的《天青》/33 此马非凡马 犹自带铜声 ——评刘海栖的《街上的马》/38 从北平到北京的童年巨变 ——评宗介华的《北平的孩子》/41 旋出新时代海派儿童小说的斑斓世界 ——评陆梅的《万花筒》/45 像写悬疑剧那样写好看的京剧题材儿童小说 ——评王苗的《国色天香》/49 第二辑 记·青葱时光 贴着大地的飞翔与升华 ——评秦文君的《贾里日记》《贾梅日记》/55 给儿童文学注入成长的重量 ——评“老臣阳光成长小说”系列/58 洒向男孩的文学阳光 ——评“阳刚男孩”丛书/61 一束高起点的希望之光 ——评汪含的《乍放的玫瑰》、“狂想家黄想想”系列/65 “奇妙学校”的文学奇妙 ——评郑春华的“奇妙学校”系列/69 “与己不同”和“慢笔生花” ——评彭学军作品/73 文学智慧的力量 ——评张之路的《弯弯的辛夷花》/76 在冒险中成长 ——评秦文君的“王子的冒险”系列/79 第一亲情的回归 ——评祝蓉的《小舅妈和小弟弟》/82 追随着太阳生长 ——评刷刷的《向日葵中队》/84 呵护文学“美”的生态 ——评徐玲的《爸爸和安安都在》/88 听到了开花的声音 ——评李东华的《焰火》/92 串联起小家成长与大国情怀 ——评徐玲的《长大后我想成为你》/95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评孙卫卫的《装进书包的秘密》/98 第三辑 忆·峥嵘岁月 “红穿”:儿童文学的一种新创造 ——评赖尔的《我和爷爷是战友》/103 一部具有战争穿透力的儿童文学力作 ——评李东华的《少年的荣耀》/107 历史担当与和平呐喊 ——评“烽火燎原”系列/112 唯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 ——评海飞、陈树的《石榴红》/115 一部震撼灵魂的红色儿童小说 ——评孟宪明的《亲娘》/119 灯火漫卷 初心不灭 ——评徐鲁的《远山灯火》/123 像清澈甘泉滋润少年的心 ——评何建明的《不能忘却的少年——欧阳立安的故事》/128 少儿主题书写的家国视野 ——评许诺晨的《百年仁心》/131 高扬抗战精神的旗帜 ——评刘海栖的《风雷顶》/133 儿童文学的海蓝蓝 ——评陆颖墨的《蓝海金钢》/135 儿童文学红色新经典 ——评《半条棉被》(青少版)/138 儿童文学主题出版的灯火阑珊处 ——评韩青辰的《中国少年》/145 奋斗的青春少年是光明的使者 ——评张剑彬的《使者》/149 烽火少年激昂的成长之歌 ——评徐贵祥的《琴声飞过旷野》/152 把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告诉孩子 ——评刘东的《回家的孩子》/155 一条流淌着军民大爱的月亮河 ——评裘山山的《游过月亮河》/160 第四辑 绘·山河画卷 提升儿童文学的“含金量” ——评张炜的“半岛哈里哈气”系列/167 “林野志异”的儿童传奇 ——评张炜的《少年与海》/170 生态文明启蒙与动物童话创新 ——评“成长筑梦——生态文学儿童读物”系列/175 一个充满鱼味的人生世界 ——评张炜的《寻找鱼王》/179 一座充满趣味的科普文学公园 ——评胡冬林的《巨虫公园》/183 沐海而歌的童年 ——评郝月梅的“我的海岛我的家”系列/186 极地科学家的暗物质科幻 ——评“位梦华少儿科幻系列·暗物质探索者”/189 以童真笔法书写生态文明 ——评湘女的《勐宝小象》/194 来自三江源头的文学活水 ——评杨志军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197 好看国土里的少年梦 ——评邓西的《秘境回声》/201 生态变迁的童年之歌 ——评栗亮的《江水清清到我家》/204 第五辑 谱·时代新曲 中国的“国家星空” ——评《感动一个国家的人物》/211 乘风破浪的海军少年 ——评赵菱的《乘风破浪的男孩》/216 中国科幻的一条全新轨道 ——评吴岩的《中国轨道号》/219 脱贫攻坚的童声赞歌 ——评李姗姗的《羊群里的孩子》/223 有光的儿童文学 ——评舒辉波的《逐光的孩子》/227 儿童文学大视野的精彩呈现 ——评孟宪明的《会飞的日子》/229 闪烁着民族大爱的草原星空 ——评张琳的《草原额吉》/234 儿童文学踏破昆仑的石油赞歌 ——评于潇的《冷湖上的拥抱》/239 谱写新时代儿童爱的新华章 ——评“我的童年·我的爱”系列/244 《七子之歌——澳门》的少年新声 ——评曾平标、廖子馨的《中国的孩子》/247 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评阮梅的《一个女孩朝前走》/251 一叶轻舟见证生活巨变 ——评薛涛的《桦皮船》/255 本真,穿透时光的力量 ——评陈洪金的《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259 群星灿烂的中国科学家星空 ——评《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261 儿童文学向山而行的力量 ——评杨筱艳的《向山而行》/265 儿童文学的星辰之歌 ——评叶梅的《北斗牵着我的手》/270 书写美丽边疆的乡村振兴故事 ——评唐池子的《我的阿角朋》/275 第六辑 探·童话天地 “剪出”中国童话的一片新天地 ——评刘海栖的“扁镇的秘密”系列/281 纯真清新的“童话汤” ——评“汤汤奇异童话”系列/288 努力打造中国21世纪的“童话鼠” ——评晓玲叮当的“超级笑笑鼠”系列/292 中国乡村教育的美丽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