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黄宗智先生的《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法律史著作。这本书有几点非常吸引人:一、今天中国法律的很大一部分直接继承自清代与民国的法典,其中经历了哪些损益因革,有哪些得失教训,本书都有详细论述;二、从近代无论是被迫卷入还是主动进入“西潮”以来,中国的方方面面变革都与西方(包括日本)有关,本书详细介绍了清代以来西方法律在中国的“移植”过程,其中诸多“抽象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方面,对我们当下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分歧很有帮助;三、启发和帮助我们反思“进步”(如我们很多人下意识就会认为民国民法会比清代民法进步)等已经潜移默化接受的价值,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论述。举例说来:黄宗智先生力图证明,不同于传统的封建、落后等暗黑叙事,清代法律在许多方面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价,比如对待寡妇、童养媳,在清代法律下妇女或许可通过贞洁理想等得到少数保护,但在民国民法下,新法律根本不承认她们在清代法律下还能要求的这些“权利”。 内容推荐 本书为黄宗智教授法律社会史代表作。全书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对清代与民国时期中国法律的修订过程做了细致梳理;又从巴县、宝坻、淡水-新竹等地诉讼档案出发,对其进行深挖,比较和还原了清代与民国民法处理户、婚、田土等民事纠纷的不同之处。作者从清代与民国的法律变化观察近代中国转型,全方位展现了清代与民国民事法律之种种异同,以及与社会的复杂纠缠。全书学术视野广阔,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吸收大量中外学者如马克斯·韦伯、瞿同祖、滋贺秀三等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之对话。作者从“表达”与“实践”的角度切入法律社会史研究,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议题与分析角度 过去的研究 对研究结果的几点说明
上篇 从清代法律到国民党法律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民法:修订过的《大清律例》 清末法律改革 民国对经过修订的《大清律例》的援用 清代法典中的民事条例 清代法典的更改 第三章 清末民初司法制度的改革 晚清司法行政改革 贯彻新的法律体制 第四章 1929—1930年的国民党民法典 国民党法典的起草 从禁与罚到“权利” 资本主义对小农经济 男女平等 社会公正与矛盾倾向 习俗对成文法
下篇 清代与国民党民事法律制度的比较 第五章 典 清代的法典和习俗 清代的习俗与法庭行为 民国时期的典惯习 持续的问题 第六章 田面权 习俗中的佃权与所有权的起源 双层所有权的常规与语汇 成文法 适应与对抗 司法实践 第七章 债 生存借贷与资本主义信用 司法实践中的延续与新发展 法律和惯习间的拉锯战 第八章 赡养 民间惯习 习俗与法律 第九章 清代法律下妇女在婚姻奸情中的抉择 司法分类与相关的法律 清代的构造 司法实践与社会惯习中的变异概念 妇女作为受害者 消极自主的负担 第十章 国民党法律下妇女在婚姻、离婚和通奸中的选择 国民党法律下妇女的自主 实践中的妇女自主 第十一章 结论 清代法律和民间习俗的逻辑 清代的司法实践 向现代法律过渡 现代化的地方实践
附录 引用书刊目录 索引 表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