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设计思维与产品设计创新 |
分类 | |
作者 | 蒋红斌,赵妍 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课程特色汇总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文理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在设计思维中的融会贯通,为设计创新、原型呈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提供高效的、严谨的、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研究路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同时,在教学研究中不断纳入和更新知识体系,将艺术设计与工业工程的原理、思维、实践、原型在课程中整合,促成多学科与跨学科的资源对接。第二,注重设计的创新原理与设计思维的底层逻辑搭建,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转变,探求设计创新的根源;以高品质的生活和生产为系列化设计主题,运用设计思维与企业、产业建立双向促进式的可持续性互动。第三,启发学生从社会趋势中寻找设计势能,释放势能以促成艺术与科学的良性“对话”。引导学生完成从微观产品设计向宏观产业设计战略的思维转化,并能够在未来语境中探索设计势能的价值空间。第四,夯实设计思维作为基础课程的普适性作用,善于从理工科视野建立理性思维的逻辑架构,将定量与定性研究、客观与主观分析兼并,促使学生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多学科、跨学科的通识课程,聚焦艺科融合、交叉学科中新理念、新规划、新模式以及新的教学成果。全书分为三篇,共十一章,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引导读者理解产品设计,通过技术原理、生活原型、企业考察、专题实训、学术研究等环节进行文理融合,形成跨校、跨专业的交叉学科设计团队,实现“科技先行”与“设计先行”并轨式创新实践。 经过多轮课程教学与教研迭代,在探索与实践中将本书的课程特色汇总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文理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在设计思维中的融会贯通,为设计创新、原型呈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提供高效的、严谨的、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研究路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同时,在教学研究中不断纳入和更新知识体系,将艺术设计与工业工程的原理、思维、实践、原型在课程中整合,促成多学科与跨学科的资源对接。第二,注重设计的创新原理与设计思维的底层逻辑搭建,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转变,探求设计创新的根源;以高品质的生活和生产为系列化设计主题,运用设计思维与企业、产业建立双向促进式的可持续性互动。第三,启发学生从社会趋势中寻找设计势能,释放势能以促成艺术与科学的良性“对话”。引导学生完成从微观产品设计向宏观产业设计战略的思维转化,并能够在未来语境中探索设计势能的价值空间。第四,夯实设计思维作为基础课程的普适性作用,善于从理工科视野建立理性思维的逻辑架构,将定量与定性研究、客观与主观分析兼并,促使学生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本书所介绍的设计思维与方法适用于设计从业者、设计专业师生,还有跨学科领域希望通过设计思维赋能未来领域发展的相关人员 目录 第一章 设计与设计思维 1.1 设计 1.1.1 设计与艺术 1.1.2 设计与技术 1.1.3 设计与人文 1.1.4 设计与生产 1.1.5 设计与生活 1.2 设计思维 1.2.1 思考 - 思维 - 思想 1.2.2 设计思维的进阶 1.2.3 设计思维的本质 1.2.4 设计思维的维度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二章 产品设计创新 2.1 微观的产品设计创新流程 2.2 宏观的产品设计创新流程 2.3 产品设计创新的内在因素 2.4 产品设计创新的因素 2.5 连续性的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三章 产品设计创新的研究方法 3.1 创新的生产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思考 3.1.1 企业 - 竞品 - 市场研究 3.1.2 产品的主辅功能分解研究 3.1.3 产品商业模式画布研究 3.1.4 产品服务蓝图研究 3.1.5 从产品设计到 PI 设计研究 3.2 创意的生活方式:在生活场景中讨论 3.2.1 核心利益相关者调查 3.2.2 观察、访谈与问卷的逻辑关联 3.2.3 用户需求与期待的划分 3.2.4 用户分类及其差异 3.2.5 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2.6 同情心与共情能力的区别 3.2.7 用户心智模型的洞察 3.2.8 人 - 机 - 环境 - 技术组合创新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四章 多学科与跨学科的课程规划 4.1 教师的教研收获 4.2 课程的教学规划 4.3 联合课程的机制研究 4.4 教案的细致推敲 4.5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五章 课程架构:互助、互动和互合 5.1 互助:交叉学科融合的教研理念 5.1.1 设计思维——设计实践与学术研究:方法层 5.1.2 设计战略——企业组织考察:方略层 5.2 互动: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5.2.1 工程学科学生的优势分析 5.2.2 设计学科学生的优势分析 5.3 互合:镜像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5.3.1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的教学资源与学科优势 5.3.2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教学资源与学科优势 5.4 互融:课程实施流程 5.4.1 实施流程 5.4.2 课时安排 5.4.3 教学对象 5.4.4 课程提交作业形式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六章 课程第一阶段 6.1 阶段目标:有温度的生活 6.2 产品设计调研 6.3 产品技术调研 6.4 设计思维与方法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七章 第一阶段成果 7.1 团队设计成果展示:概念设计 7.2 教学成果的阶段点评 7.3 课程的洞察与评估 7.4 教学与教研观念综述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八章 课程第二阶段 8.1 阶段目标:高品质的生活 8.2 泛家居时代的知识体系地图 8.3 以“Z 世代”为目标群体的设计机遇与挑战 8.4 设计趋势预测的思路与方法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九章 第二阶段成果 9.1 团队学术成果展示:趋势报告与学术论文 9.2 教研成果的阶段点评 9.3 课程的洞察与评估 9.4 教学与教研观念综述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十章 课程第三阶段 10.1 阶段目标:高品质的生产 10.2 企业 PI 设计战略的价值 10.3 认知科学的设计启示 10.4 企业文化与竞品调研 10.5 PI 设计的研究方法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十一章 第三阶段的设计研究报告 11.1 产品设计战略的价值 11.2 战略层次与战术层次 11.3 设计战略与设计创新 11.4 宏观层级——整体意向(PI 管理 1 级) 11.5 中观层级——共性要素(PI 管理 2 级) 11.6 微观层级——个性塑造(PI 管理 3 级) 11.7 课程综述与教学评价 课后思考与作业 结?语?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