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蒙娜丽莎到格尔尼卡 名作背后的秘密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法)莫琳·玛萝佐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令人着迷的作品,像阅读侦探小说般有趣。读者可以在十二件艺术作品的陪伴下,展开异乎寻常的探险。这本书的作者莫琳?玛萝佐是一位记者及艺术史学家,她选取了十二则“案例”,由此叙述了十二件艺术珍品在历史长河中曾遭遇的纠葛往事。往事如云霞远去,有些曾绚烂瑰丽,乃至登上当时年代的头条新闻;有些被笼入迷雾,乃至如今仍有不得明辨的真伪讨论。从娜芙蒂蒂的半身像,到库尔贝的《世界之源》;从《蒙娜丽莎》如何于卢浮宫中被窃,到维米尔的《天文学家》如何被希特勒觊觎——书中介绍的所有作品,被偷窃的,被焚烧的,被割裂的,被深藏的,给予人们启示的,推进艺术进程的,流离失所的,终归故里的……它们过往的经历都值得被看见。本书作者以认真的研究态度和流畅的文笔,一一展示了这些艺术珍品过往的经历。而除去引人入胜的轶事之外,读者还能与作者一同思考隐在每件艺术品背后更深刻的意义。譬如在动荡时期,在战争或革命中,政治的含义到底是什么?针对战争应该有何种反思?有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一件真挚的艺术作品加上其历史背景,能够拥有极大力量:正因如此,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才能沉默着却以万钧的声音反对战争。总而言之,这本书与传统的学术研究书籍是不同的,而在有趣的叙述之下,此书能为读者展开关于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诸多不同领域的思考。
内容推荐
在漫长的艺术史里,有些名作的故事已经众所周知,但有些却是大众眼中的迷。本书中谈到的12件艺术品各自有着特别甚至离奇的经历。这些艺术品或诞生于偶然,或产生于痛苦,或来源于一个荒谬的订单,而后或被盗走,或被遗忘,它们的起点、过程与终点一直启迪着后来的人们。作者用优雅而机敏的文字向读者娓娓道来了名作背后的轶事,讲述了艺术家的生平,点破了艺术品里的奥妙与关键,是一部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艺术史佳作。
目录
前言
美人已然来临
《娜芙蒂蒂半身像》
珀耳塞福涅的胜利
《默干提纳女神像》
最被垂涎的艺术品
《根特祭坛画》
血海中诞生的作品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
谁解其心
《蒙娜丽莎》
希特勒珍爱的维米尔之画
《天文学家》
日暮时分
《路易十四骑马像》
巅峰之遇
《威灵顿公爵肖像画》
九日女王
《处决简·格雷》
裸露的真理
《世界之源》
鸡棚里的凡高画
《雷伊医生像》
格尔尼卡城的悲情
《格尔尼卡》
书评(媒体评论)
- 《巴黎人报》:
“从《蒙娜丽莎》的被窃之案,到《格尔尼卡》如何在几十年后重归故园,作者在这本书中像讲述历险记般讲述了一系列艺术作品的往事,使我们阅读得津津有味。而在与友人的晚餐中,谈论着这些趣味良多的名作轶事,也能使一个夜晚大放异彩。”
- 《Le VIF》周刊:
“用羽毛般轻盈的文笔书写,又有厚实的文献依据。让人一口气读完,流连忘返。”
- 弗雷德里克?鲍米尔(Frédéric Pommier),法国 France Inter 广播电台,《文化的十字路口》栏目 :
“我想向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在这本书中,由十二篇文章讲述了十二件艺术珍品的历史往事。无论是库尔贝《世界之源》一画的命运,还是娜芙蒂蒂半身像的真伪讨论,每一篇文章所介绍的故事都引人入胜,有趣又有益。这本书就是莫琳?玛萝佐的《从蒙娜丽莎到格尔尼卡》。”
- 乔埃尔?艾蜜尔?杜梭(Jo?lle Elmyre Doussot ),《L’Objet d'Art》杂志:
“这是一部令人着迷的作品,像阅读侦探小说般有趣。读者可以在十二件艺术作品的陪伴下,展开异乎寻常的探险。与传统的学术研究书籍不同,在有趣的叙述之下,为读者展开关于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诸多不同领域的思考。”
精彩页
     美人已然来临
《娜芙蒂蒂半身像》
我们常说,美在于对称。古埃及拥有绝世美貌的王后娜芙蒂蒂,就有一张完美对称的脸。娜芙蒂蒂半身像现藏于柏林的新博物馆(Neues Museum),当我们看到这座来自于三十三个世纪之前的珍宝时,我们能从所有细节中感知到这位王后的美艳:她有着使人臣服的高傲姿态;她有着无可挑剔的脸部线条;她的脖颈纤细而精致,眉毛细细地拱起一个弧形;她的鼻子是恰到好处的形状,及至两侧略微凸起的颧骨,也给人以优雅的气质;她嘴唇饱满,充满女性魅力。但是塑像上有一个细节破坏了整体的和谐:这位艳后是独眼人。她的左眼眶中没有像右眼那般被安装进一颗石英石雕出的眼珠,因而空然无物。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美,人们依然惊叹于她完美对称的脸。
娜芙蒂蒂半身像在柏林新博物馆中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她几乎是柏林新博物馆的标志,许多地方都印着她的图像,许多参观者为她而来。自从1912年12月被发掘出土,一大批她的迷恋者就蜂拥而至。不过与《蒙娜丽莎》类似的是,娜芙蒂蒂的拥趸者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把她当作某个符号来喜爱。这就如同20世纪的艺术史学家安德雷·查斯戴尔(André Chastel)说的那样:蒙娜丽莎在大众中的声望,可能是由一种“符号化症候群”堆积起来的。具体化的解释,就是说,如今有很多游客到卢浮宫去专门观赏《蒙娜丽莎》,但他们实际观赏的并不是这幅画,而是这个“物品”。人们在那个有着美丽微笑的“物品”前,从各个角度拍照留念;越来越多的人正千里迢迢来到卢浮宫,站在《蒙娜丽莎》的面前,但他们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欣赏她的美,而是用快门记录下“我来过这里了”。另外,由于《蒙娜丽莎》无比珍贵,于是有厚厚的保险玻璃阻隔了她与欣赏者的沟通。这么说来,可能只有每年一次的专家委员会组织鉴赏和检查时,才能使她从那座精致的玻璃牢笼中走出来;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她那些完美的曲线与细节、微笑背后的情绪,才会在放大镜下被专家们用心体会。
同样的,在柏林的新博物馆中,娜芙蒂蒂半身像也是极易被找到的。即使游客们尚未深入了解娜芙蒂蒂的历史和渊源,但仍很容易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在那一间圆顶的厅堂中,娜芙蒂蒂端居高台,艳光四射。这光艳不仅使知识渊博的人凝视良久,也同样使天真无邪的人发出感叹。因为她的美并不局限于三十三个世纪之前,而是极为和谐地迎合了20世纪和21世纪人类的审美标准。
让我们遐想万千的除了娜芙蒂蒂的美貌,还有她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她的诞生,到被埋藏,到被发掘,到战争中的争抢,到如今的端坐于此。这些传奇使她的美丽更增加了一层云雾般的神秘气质。时至今日,我们无从观察这座半身像在被雕塑时的场景,那已经随时间的长河滚滚而去;但我们依然可以回顾她自被发掘后的历史,了解她从20世纪至今的经历。这段故事起源于那一支由德国考古学家路德维希·波尔哈特(Ludwig Borchardt)带领的德国考古队,他们在1912年来到了位于埃及阿玛纳(Tell el-Amarna)的一座遗址。
美人已然来临
1924年,在柏林的埃及博物馆中,娜芙蒂蒂半身像抢先发售面向公众展览。这座塑像是德国考古队在埃及阿玛纳遗址中发掘的五千五百余件文物中很为重要的一件。娜芙蒂蒂半身像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为这件文物几乎代表了阿玛纳艺术的很高水平。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