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开国与幕末变革 江户时代后期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井上胜生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关于本书】

本书是“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第九卷,讲述的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历史,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的乾隆至光绪年间。

日本史学家井上胜生经典力作,打破“西方文明、日本落后”的固有印象。

本书鸟瞰东亚乃至世界,刻画幕府从繁盛走向崩塌的全过程。该书试图挑战一直以来“腐朽幕府对抗发达西方”的认知,重新挖掘幕末幕府、天皇、雄藩等历史角色,颠覆了传统学界对这段历史的评价。

重新挖掘幕末的真实面貌,才能理解日本的近代与当代。

幕府迂腐软弱,日本不得已开国,走上明治维新的道路——针对幕末历史的这段经典叙事,井上胜生结合新视角与新史料,尖锐指出日本幕末“内忧外患”的叙事,其实由日本近代精英塑造出来的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恰恰是促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上的关键。

中国同类著述中不会有的新颖切入点,内容充实、厚重又深邃。这部切入点新颖的作品,在日本及东亚世界已颇有影响,值得向中国学界和广大读者推荐。——汤重南




【关于“讲谈社·日本的历史”】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中文版)共十卷。史学名家汤重南、王勇、王新生、刘晓峰郑重推荐。

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讲谈社百年献礼巨制;日本史学名家写给大众读者的诚意之作。

日本史学泰斗网野善彦领衔出品,十位日本一级学者撰述,十位新锐学者译介,整套书开放、客观、国际化,集四十年研究成果,代表日本史学界前沿水准,是一部此前未有的地道日本史。

一套书读懂日本史。

本套书共10卷,4112页,200万字,覆盖了日本从部落发展为近代国家共2000多年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时期,从东亚与世界的视野出发,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今日之日本,乃至今日之东亚以及今日之世界。

每卷以关键问题为锚,日本史学家从内部看自身历史,既有对宏观历史的纵横把握,也有对微观历史的细致体察;讲述既有大家风范,又有超强的亲和力和可读性。

中文版历时五年,精心打造,设计考究,插图精美,值得日本历史和文化爱好者阅读收藏。

从翻译、编辑到装帧设计,诸多细节,无不用心。每卷彩插,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再现经典历史场景,图文互证,颇具风格。
内容推荐
19世纪初,当日本人正欣赏色彩斑斓的浮世绘,浏览歌舞伎剧场前张贴的海报时,鲜有人察觉到一派繁华之下潜藏的危机,直到美国人佩里率舰队出现在江户湾的海面。矛盾与冲突一触即发,幕府、大名、朝廷等不同势力间相互角力,暗杀事件频发,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本卷拨开重重浓雾,讲述云谲波诡的幕末,还原亚洲第一个现代国家诞生前的黎明,重新书写日本开国史。
目录
序章 阿伊努的静谧大地
第一章 日趋“成熟”
第一节 富农的发现
第二节 棉纺织业的新高度
第三节 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民众运动的高涨
第一节 作为合法运动的“国诉”
第二节 农民起义的真相
第三节 民众意识的高涨和变化
第三章 19世纪的世界和天保改革
第一节 和西欧的相遇
第二节 天保的改革
第三节 鸦片战争和改革的挫折
第四节 天保改革前后的日朝关系
第五节 雄藩的改革
第四章 开国与外交谈判
第一节 佩里叩关
第二节 幕府外交的实力
第三节 克里米亚战争与日本的开国
第四节 渐进式的开国之策
第五章 从开国到尊王攘夷
第一节 天皇、朝廷与条约批准问题
第二节 孝明天皇否决条约
第三节 萨长的幕政改革
第四节 尊王攘夷和京都
第六章 动乱的幕末
第一节 贸易的开始
第二节 攘夷战争
第三节 幕末政治斗争
终章 富贵繁昌
附录
年表
参考文献
出版说明
精彩页
     第一节 富农的发现
人口变动
江户时代初期的17世纪,日本人口迅速增长,在一个世纪内几乎增长一倍。进入江户中期的18世纪以后,人口逐渐减少,在18世纪80年代因天明饥荒而触底,后又再次逐步增长。附带说明一下,享保十一年(1726)的人口为两千六百五十四万人,一百二十年后的弘化三年(1846)为两千六百九十一万人,从18世纪前期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二十年时间里,人口增长三十七万人,每十年的增长率只有百分之零点一,只是微增,可见18世纪是人口增长的停滞期。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全球气候处于寒冷的小冰期。在日本,气候异常对农业造成严重打击,出现天明饥荒(1783-1788)和天保饥荒(1832-1838)。但是,气候条件并不对经济起决定性作用,英国的产业革命便是在小冰期内萌芽的,导致大不列颠岛的人口爆发式增长,这是气候异常条件下的正面事例。
近年,学者试图通过计量经济史研究,重新勾勒江户时代的面貌。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推算,庆应元年(1865)日本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五十四美元。而早一步开始工业化的西欧各国GNP的初期水平大力度优惠也有两百美元,可见日本初期水平之低,那些认为江户时代经济成就“乏善可陈”的观点的依据也在于此。
但对上述观点也有学者给出了有力批判,认为用GNP这类货币换算数值本身作为测算工具是不恰当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健康和寿命等生活品质才值得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仅用日本三分之一的时间便实现经济增长,其起点是八十七美元的人均GNP水平。即使抛开这个例子,比较体制不同的国民经济,也不能单纯地用数值一刀切。
至于人口停滞,速水融等学者调查得知,这受到当时“晚婚”现象的影响,如西日本的男子初婚年龄为三十岁左右,女子为二十五岁左右。因此,与其说是人口停滞,认为是人口控制的观点更加引人注目。S.B.汉利甚至认为,幕末的生活水平比工业化启动时期的西欧还高,可以和同时代的西欧比肩。正如速水和鬼头宏等学者的研究和介绍所示,计量经济史的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
历史学上最近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虽然人口停滞,但社会和经济迎来成熟期。笔者也基本赞成18世纪“成熟”的说法。本书论述的19世纪前半期,正是日本社会进一步走向成熟的阶段。
在社会日趋成熟的指标中,以寺子屋为代表的庶民教育水平十分引人注目。寺子屋自18世纪开始增加,在19世纪30年代(天保时期)迎来爆发式繁荣。寺子(学生)不问贫富,还包括女性。延续至今的庶民文化,如人形净琉璃、歌舞伎、戏剧、曲艺场、参拜(旅行)等也开始于19世纪初的文化文政时期。此前的研究一直将19世纪理解为由18世纪的“成熟”走向“烂熟”或“挫折”的时期——烂熟意味着过度成熟,并非肯定的评价,但这种看法开始被近年的经济史研究成果所否定。 对文化文政时期的评价
进入19世纪,日本迎来所谓“文化文政时期”。这一时期从文化年间(1804-1818)到文政年间(1818-1830)持续了二十六年。在此期间,第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在天保八年(1837)让位给亲生儿子家庆后直到天保十二年(1841)去世,一直作为大御所掌握实权。因此,这一时代也被称为“大御所时代”。另外,也有说法认为文化文政时期截止到天保改革开始的大御所时代之前。德川家齐十五岁就任将军,在位五十年,为历代最长。
从宽政到文化文政这一时期是怎样的时代,对本书开篇要讲的天保时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德川家齐白天明七年(1787)开始在老中松平定信的辅佐下开展宽政改革,推行以“宽政异学之禁”和频频发布的节俭令为代表的紧缩政策。松平定信于宽政五年(1793)辞职之后,新任老中松平信明、牧野忠精等“宽政遗老”也继承了这一紧缩政策。此后,文政元年(1818)家齐正值四十六岁的盛年,亲信水野忠成升任老中首座之后,紧缩政策开始转而缓和,所谓“文化文政时代”由此开始。
文化文政时期的政治代表性事件是文政的货币改铸,即被称为“货币的古典”的元文金银的改铸。改铸总额达四千八百一十九万两金和二十二万余贯银,流通货币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六。总而言之,这一策略通过改铸,降低货币质量,并将差额收入幕府手中。幕府通过改铸获得的利润在从文政元年开始的九年时间里高达五百七十万两。此期间的年贡并未增收,财政约百分之五十的来源都依赖货币改铸的利润。负责天保改革的水野忠邦也沿用了这一手段,以弥补天保饥荒时年贡大幅减收的缺口。此后,幕末也时常改铸货币。
P20-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