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通向叙事之路(虚构写作十讲)(精)/张清华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张清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通向叙事之路:虚构写作十讲》由北师大教授张清华“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讲稿整理而成,从写作的文化身份问题、如何升华现实经验、文学对现实的伦理溢出、小说叙述的两个向度、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的连通等不同的角度讲解虚构写作。作者作为创研者和教学者,从事过诗歌、散文创作,融合了几重身份经验,以创作者会遇到的写作问题切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揭开了文学创作的“神秘”面纱,为创作实践者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写作方法,是一部具有较强指导性的创作参考书。
目录
I 虚构写作十讲·之一
关于“自我”,或写作的文化身份问题
一 作者与文本间的因果与互证
二 不同时代的文化人格类型
三 新文学以来写作者文化人格的演化
四 人文主义精神与写作者的文化身份
II 虚构写作十讲·之二
从虚构开始,到有效炼意
一 “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二 虚构的理解和操作:一个案例
三 虚构与叙述中的增值:又一个例子
四 以“寓言”赋予虚构意义:一个伟大的例子
III 虚构写作十讲·之三
如何将现实经验升华为精神性命题
一 去往灵魂处境的现实
二 如何洞烛和彰显人性的幽暗
三 历史叙事的心灵化处置
四 如何使历史和现实变为寓言
IV虚构写作十讲·之四
僭越与豁免:文学对于现实的伦理溢出
一 写作者的伦理旨归与主体拷问
二 艺术伦理对世俗伦理的僭越
三 诗歌写作中的“道德豁免权”
四 写作中暴力问题的伦理尺度
V 虚构写作十讲·之五
如何向一个古老的叙事致意
一 什么是“原型”,又如何向其致意
二 原型的类型有哪些
三 一个“物归原主的原型”
四 一个当代的复制:《一坛猪油》
IX 虚构写作十讲·之九
如何写一篇“创作诗学”的学位论文
一 文学研究的框架、概念与几个关键维度
二 “创作诗学”研究的是写作的机理与奥秘
三 创作诗学的选题:一些例证分析
X 虚构写作十讲·之十
从精神人格和公共经验的角度看
一 寻找写作的精神原型或思想背景
二 寻找原始的精神母体
三 人格见证对于写作的感召和引领
四 公共性、经验化与作品价值的提升
序言
本书是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课堂的讲稿,依据录音
整理而成。
2013年,随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的成
立,学校要求文学院强化文学创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彼
时恰好我在文学院担任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在学
校和学院的督促下,我们于2015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的二级学科下,开设了“文学创作”专业方向,力
图依托国际写作中心,在一批著名作家的支持下,探索
培养学生“文学写作能力”的路径。
在专门为该批学生开设的课程中,有一门“文学创
作理论与实践”,是我与张柠教授合开的,每人讲半个
学期,恰好为八次课。我便为自己设置了八个题目,都
是我认为关于文学写作的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我自知
远水难解近渴,不能把课讲得太理论化、体系化,搞得
知识和概念满天飞,弄一套看起来吓人,实际又与写作
没太多关系的说辞。而是力求贴近写作的实际,让学生
尽快上手。虽然我不是小说家,但毕竟多年从事当代文
学批评,且认真尝试过诗歌与散文写作,所以自认为还
是有些许心得,能够从实践出发,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一
些提醒和帮助的作用。
但后来情况又有变化,2017年始,我们又与中国作
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合作,以有一定创作基础的青年作家
为目标,招收了同一专业方向的“作家研究生班”。两
拨学生合并开课,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能只
考虑“零起点”的在校生,还要考虑“高起点”的成人
班,因此不得不又对原来的讲课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提
升。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格局和框架。
2018年,笔者得益于学生的帮助,将课堂所讲做了
录音,并由几位研究生同学整理出初稿,但说实在的,
此稿还非常粗糙。2020年之初,笔者受南京大学教授,
也是《扬子江文学评论》的主编丁帆教授之邀,将此稿
做了深度加工,分为数讲,在该刊发表。丁帆教授是笔
者在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时的导师,
有恩师之命,自然不敢懈怠,趁庚子大疫,居家线上工
作期间,我相继修订了大部分稿子,所剩部分,又在
2021年陆续完成。
付梓之时,思忖再三,定名《通向叙事之路:虚构
写作十讲》。
虽然名为“十讲”,实则为“八讲”。其中第九讲
,是专为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量身定做”的,旨在告
诉他们如何以“创作诗学”为论域,写一篇硕士学位论
文,以区别于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此问题亦须啰唆两
句,所谓“创作诗学”,其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写什么
”,甚至也不是“写得如何”,而是“怎么写”的问题
,要求研究者不是站在一个“读者”的立场,而是直接
作为一个“作者”来看,研究的是写作本身的技术问题
。至于第十讲,纯属凑数了,是笔者在鲁迅文学院的一
篇演讲的录音整理稿,主要涉及诗歌写作的一些问题,
与小说写作关系不大。
最后是关于“虚构写作”的概念。从狭义上说,读
者不难理解,我在本书中主要谈的是小说,但就本质而
言,所有的“写作”都是“虚构”活动,诗歌、散文等
文体也应包含在内,所以,其中有一两篇略有偏离,也
应该不是问题。在前面的八讲中,除了第四讲谈到写作
伦理问题时稍涉其他文类,其余基本都是专一谈小说。
所以,本书的“虚构写作”,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小说
写作”。
最后再强调一点,就是本书在写作策略上的“去知
识化”诉求,因此,并未涉及太多资料引证;但同时,
笔者所讲也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些既有原则性,
又有技术性的问题,所以实操感尚嫌不足。
但不管怎么说,它反映了我目前在写作方面的系统
思考,成败皆为个人能力所限。
成书之时,更感念丁帆教授吾师的督促,若无去载
年初他的鼓励,这些东西还会如一堆建筑材料,胡乱堆
放于某个角落,而不会这样快地成形为一本书。
毕竟因写作经验与视野水平所限,此书一定还会有
许多问题,观点思路也未必都能够立得住。所以恳请各
位同行以及写作界的方家名宿不吝指正。
2021年11月28日
北京清河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2: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