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士文化与希伯来先知文学研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张若一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希伯来文学是学界对犹太古典文学的称谓,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二希源头”之一,其核心经典是《塔纳赫》,即西方传统所言《旧约》。本书的研究对象希伯来先知文学,在《塔纳赫》中被称为“耐维姆”,它们是古代以色列历史上重要思潮“先知运动”(公元前8-前5世纪)的文学结晶,影响深远。
作为先知文学的主要编纂者,古代以色列文士借鉴了古代近东丰富的文明成果,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子,完成了先知文学书面文本的整理与编纂工作。因此,若要从源头上把握希伯来先知文学的文本演化模式、成书进程、文学特征与思想观念,文士文化的维度是必不可少的。该视角以文献生产者为中心,重构先知文学从口头传统到书面文本的漫长经历,揭示文士群体的编纂技法、文化身份与思想观念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理解该文类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价值提供可行性研究案例。
作者简介
张若一,男,1988年生,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青年学者”,文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古代与中世纪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与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联合培养文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宗教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希伯来文学、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等,成果见诸《外国文学评论》《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宗教学研究》《圣经文学研究》《基督教文化学刊》《古代文明》等文学、宗教学、历史学A&HCI、CSSCI核心刊物,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
目录
引言
一、本书的研究范畴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价值
第一章 古代近东文士的教育制度、社会身份与文献生产模式
第一节 古代近东文士教育制度与相关文献
一、文字系统与教育制度
二、教育文献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古代近东文士的社会身份
一、初级文士的社会身份
二、高级文士的社会身份
第三节 古代近东文士的文献生产模式
一、史诗《吉尔伽美什》
二、两河流域大洪水神话的流变
第二章 古代以色列文士的教育制度、社会身份与文献编纂模式
第一节 古代以色列文士教育制度
一、反映古代以色列文士教育制度的文献线索
二、古代以色列文士教育制度的建构
第二节 古代以色列文士的社会身份
一、王国时期以色列文士的社会身份
二、第二圣殿时期犹太文士的社会身份
第三节 古代以色列文士的文献编纂技法
一、词句的替换
二、段落的增删与次序调整
第三章 文士文化视阈下的古代近东先知文学
第一节 两河流域文献中的先知文学
一、两河流域先知文学的主要类型与作者身份
二、新亚述先知文学及其影响
第二节 古埃及文献中的先知文学
一、《占梦之书》
二、《易普威尔的告诫》
第三节 古代近东其他文明的先知文学
一、乌加里特占卜文献
二、赫梯预言文献
第四章 文士文化视阈下的希伯来先知文学成书进程
第一节 希伯来先知文学的范畴与文本状况
一、前先知书的范畴与文本状况
二、后先知书的范畴与文本状况
三、《塔纳赫》其他文本单元的相关情况
第二节 希伯来先知文学前先知书的成书
一、前先知书中反映文士技艺的文本证据
二、“申命派作者”的史料、文士技艺与神学理念
三、前先知书历史叙事传统的发生与演化
第三节 希伯来先知文学后先知书的成书
一、后先知书中反映文士技艺的文本证据
二、先知运动及其文本的收集整理
三、后先知书的编纂过程与神学理念
第五章 希伯来先知文学的编纂理念与文学价值
第一节 王国时期先知文学编纂者的理念
一、申命派作者的编纂理念
二、先知门徒文士的编纂理念
第二节 第二圣殿时期先知文学编纂者的理念
一、《以赛亚书》文士的编纂理念
二、《撒迦利亚书》文士的编纂理念
第三节 文士文化视阈下希伯来先知文学的文学价值
一、叙事单元的文学价值
二、宣讲单元的文学价值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序言
张若一博士的专著《文
士文化与希伯来先知文学研
究》付梓在即,希望我能写
几句话作为序言,我就权当
作是对他成果出版的祝贺之
语。这些年来看着他一步步
扎实地推进着自己的研究,
由衷地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
高兴。 《塔纳赫》(也即
学界所称的《希伯来圣经》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享有特
殊而崇高的地位,是世界文
化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经典之
一。关于《塔纳赫》的研究
源远流长,作为世界两大宗
教的圣典,犹太教与基督教
深厚的释经传统自不待言,
近现代学术界的持续探讨更
是触及到这部经典的各个方
面,无论宏观上的整体考察
还是微观上的细致分析,都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
入20世纪后,国际学界逐渐
开始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进行
相关研究,利兰·莱肯
(Leland Ryken)、罗伯特
·阿尔特(Robert Alter)、
梅厄·斯滕伯格(Meir
Stemberg)等一众学者的
研究为揭示这一典籍在语言
风格、人物塑造、叙事情节
、意象隐喻等维度的独到之
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另外
亦有许多学者将文学与文化
批评的各种理论引入这一研
究领域,以富于时代特征的
问题意识对《塔纳赫》予以
阐释。国内的相关研究兴起
于20世纪前期,迄今也已取
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南开
大学的朱维之先生是国内希
伯来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先驱
,希伯来文学研究的传统经
由两代人的努力传承至今,
在国内学界业已形成了自己
的一些研究特色。站在21世
纪的今天回望这一历程,可
以明显地看到当今研究中存
在的两种鲜明倾向:一是继
承古典学术传统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察,
努力在经典生成的原初历史
文化语境中探讨相关问题;
二是从回应当代人类社会面
临的矛盾、困境、问题的角
度,去理解乃至重新诠释这
一古代经典。在我们看来,
对经典的新的阐发并不能脱
离经典自身的特质,而这些
特质的形成显然又与其生成
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紧密相
关。如果说几个世纪以来的
古典学术传统如学界所言本
质上具有历史批评的特征,
那么在希伯来文学研究中将
文学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
法和理念肯定是必要的。国
内学者在与国外相关学界不
断进行对话的同时,已经开
始探索这一经典研究的新路
径,若一博士的新著就是近
年来这方面颇具建树的成果

在希伯来文学与文化这
一领域耕耘的学者都清楚,
有关古代以色列民族生活及
其精神创造的研究要想做得
深入、扎实并有所推进并非
易事。希伯来文学、文化并
不是独立生发的,而是在古
代地中海文化圈、特别是古
代近东地区深厚的文化土壤
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研究
者除了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
语言、熟知《塔纳赫》和其
他希伯来经典外,还要深入
了解以古代近东为核心区域
内的其他民族相关文献,通
过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在希
伯来文本与其赖以产生的母
体文化文本之间从语言、文
类、母题、观念、题材、意
象、叙事结构、抒情模式等
诸方面建立起联系,进而在
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
通过探求影响与超越的复杂
关系来揭示希伯来文学的民
族特质。若一本科就读于南
开大学英语专业,从硕士到
博士阶段连续攻读希伯来文
学,一边学习语言,一边大
量阅读有关的历史文献,博
士期间赴以色列耶路撒冷希
伯来大学进行了联合培养,
博士后时又到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访学,屈指算来他在
希伯来文学研究上已孜孜以
求了近十年的时光。如今他
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成果,
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希
伯来先知文学;研究路径则
是在对古代近东、特别是两
河流域文士文化传统考察的
基础上,将这一传统延伸到
希伯来经典生成、发展、编
纂和成书的进程中,对希伯
来先知文学文本如何形成最
终的形态予以探究,并进一
步揭示先知文学的思想观念
与审美特征及其成因。这是
一个具有前沿性的研究方向
,在国内学界尚未得到充分
重视和真正系统性的探讨,
但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无论从《塔纳赫》先知书卷
文本的结构分析还是从“前
先知书”和“后先知书”所提
供的有关证据来看,这一研
究路径的合理性都能够得到
证明。
先知文学的历史背景是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发生在以色列与犹大王国的
“先知运动”,彼时时局混乱
、社会公义沦丧、文化形态
混杂,社会中坚守民族正统
观念的民间团体“先知”渐次
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奔走于
庙堂江湖之中,以振聋发聩
之声呼吁民众持守正道、重
拾公义,在当时的以色列社
会中引发了极大反响。先知
的言行被其追随者记录整理
,集合成书,最终形成了被
称为“耐维姆”的八卷先知书
。既有研究基本上大多围绕
着上述认识展开,以希伯来
先知的文本为中心予以文学
阐释并论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然而随着最近几十年近东
考古学领域成果的不断涌现
,学界发现先知文学并非古
代以色列独有的文学类型,
先知现象也并非独存于古代
以色列社会。在其文化母体
的古代地中海世界,两河流
域、埃及、安纳托利亚等地
区早在公元前两千纪就已广
泛存在先知文献,这些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