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为7-12岁孩子打造的原创科普图书佳作。 2.作者团队主要为科学工作者,他们热爱科学,研究着各自领域的科学,更知道如何给孩子们讲科学! 3.采用小读者乐于接受的讲述方式,开启“全科阅读”的通路,兼顾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双重培养,提升孩子多元思维能力。 4.兼顾严谨性和艺术性的手绘插画,童趣而真实地还原了大千世界的纷纭万象,让科学之美跃然纸上。 5.介绍科普新知,并配有科普小贴士,及时答疑解惑,拓展科学视野,培养科学兴趣。 内容推荐 “博物馆里的中国文化”系列属于“少年轻科普”丛书。该系列目前包括《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里的古诗词》《博物馆里的成语》, 7-12岁适读,是具有“跨学科阅读”特点,兼顾博物馆通识和语文素养的综合类科普读物。 《博物馆里的汉字》讲述了鼎、鬲、簋、爵、尊、彝、卣、钟、匜、盘、钺、戈、戟等13种器物与13个汉字,从“字义解读、字形演变、这件器物是什么、关于这件器物的著名典故、博物馆里的珍品代表以及重要历史知识小贴士”等6个方面,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讲述汉字演变、珍贵国宝和历史故事,撷取国宝背后的文字记忆。 《博物馆里的古诗词》从文物与历史的角度读25首中小学课内古诗词。如李白《蜀道难》、杜甫《望岳》等,除了介绍与该首古诗词相关的博物馆藏品,也介绍了与之相关的趣味科普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如范成大的名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就从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新石器时代陶纺轮讲起,给小读者讲述了“绩麻”是利用纺轮捻出麻线的方式,还讲到了为什么是“耘田”而不是耕田?麻是什么?古时候为什么“绩麻”是农家的重要内容之一?诗里提到的“桑阴”其实是农家种桑养蚕织丝…… 《博物馆里的成语》介绍了耳熟能详的26个成语,如“南辕北辙”“叶公好龙”等,除了介绍与成语相关的博物馆藏品,也介绍了与之相关的、趣味性强的科普知识和历史知识。如“买椟还珠”,就讲到了《清明上河图》,如何到1000年前去逛商店?古代也有过度包装?宋朝首饰店的“时尚风向标”是什么?宋仁宗、张贵妃和珍珠首饰又有怎样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