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系列教材:中国近代经济史》以现代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近代经济史实为依据,以改革开放的需要为切入点,将1840年~1949年这109年间的经济发展史划分为12个专题,专题的内容涉及近代经济的各个主要方面,如工业、农业、金融、外贸等,另外增加了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市场化、国民收入分配等与经济理论和当前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增加了政府职能方面的内容,从制度的角度引导学生多方面地了解经济现象及其根源。为避免专题论述缺乏时间顺序的概念,《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系列教材: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门设计了一章,将近代的109年作了纵向描述和阶段划分,并且在其他章节的专题论述中尽可能地体现时间概念。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经济史与经济学 第二节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中国近代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840年~1911年 第二节中国近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12年~1936年 第三节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停滞阶段:1937年~1949年 第三章人口与资源 第一节人口数量及其分布的变动趋势 第二节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第三节矿产、森林及水资源 第四章传统农业的转变 第一节土地制度的变化 第二节农业生产力的综合考察 第三节农村商品化程度的考察 第五章工业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近代工业的兴起(1840~1894) 第二节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1894~1949) 第三节近代手工业的发展 第六章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节不同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比重 第二节不同产业之间的劳动力转移 第三节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城市近代化进程 第一节近代城市的崛起 第二节近代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近代城市的辐射功能 第八章政府职能的转化 第一节工商管理机构的改革 第二节近代经济立法的演进 第九章金融市场的形成 第一节金融体制的变化 第二节金融市场的构成 第三节金融市场的特点与作用 第十章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外国在中国的投资 第二节进口与出口贸易 第三节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第十一章国民收入分配 第一节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剩余向资本的转化 第三节资本生成机制的障碍 第十二章市场化测度 第一节区城市场的划分 第二节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 第三节相对价格运动 第四节总需求变动的一般趋势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