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到1910年,舍斯托夫滞留德国弗赖堡,后前往瑞士,直到195年返回莫斯科。在此期间,其著作越来越多地受到宗教与神学的影响。1917年,舍斯托夫被布尔什维克政府俘虏,后被允许在基辅大学教授希腊哲学。本书就是作者在此期间的讲演稿。讲演范围涵盖了从希腊早期爱奥尼亚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到希腊后期伊壁鸠鲁的几乎整个希腊哲学。 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舍斯托夫的视野极为开阔。他的讲演录是以回顾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为开端,作者花去了全书六分之一的篇幅,反思了我们关于哲学的定义,回顾了从柏拉图到康德、黑格尔、尼采的不同哲学主题,强调本讲演的任务是梳理哲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与人类宗教的界限等问题。作者不满足于传统哲学对于哲学史的单纯理性主义假设,提出从苏格拉底开始,西方哲学的理性反思活动其实就已经奠基于对于人的存在论的思考这样一个主题。因此,本讲演录的哲学主线,是理性论与存在论的关系交织的线索,而不是传统的单一线索。
第一讲
哲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二讲
爱奥尼亚思想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赫拉克利特
埃利亚派(色诺芬尼、巴门尼德、芝诺、恩培多克勒、阿那
克萨戈拉)
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派)
第三讲
诡辩论者(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
苏格拉底
第四讲
柏拉图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
第六讲
麦加拉学派、昔勒尼学派、犬儒学派(安提西尼、第欧根尼)
第七讲
斯多葛派(芝诺、克律西波斯、西塞罗、塞涅卡、马可?奥勒留)
第八讲
伊壁鸠鲁学派
按语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