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近100年的历史里,不同国家、地区,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经济问题的困扰,例如l929年美国大萧条、20世纪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等。经济欣欣向荣,一直是各个经济体的孜孜追求。如何应对棘手的经济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实现好的经济? 本书从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底层逻辑入手,详细描述了经济衰退的一般原理,剖析导致投资支出与消费支出不稳定的具体因素,并落脚到解决经济问题的具体措施。 经济不仅仅是各国的GDP数字,它是社会活动的表现方式之一,与社会整体不可分割,因此要把经济问题放回到社会中去,通过协调社会政治、社会心理、人的行为等各个方面去解决经济问题,而不是就经济论经济。 作者简介 马泽昊,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系,博士,高级经济师,曾在《管理世界》《金融评论》《中国金融》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部分 经济与经济危机 一、经济与经济危机 1.1 什么是经济? 1.2 经济危机的内涵 二、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联系与区别 2.1 关于经济危机 2.2 关于金融危机 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第二部分 回顾1929,美国大萧条 一、大萧条中令人费解的经济现象 二、1919-1929,美国经济大繁荣 2.1 100年前,汽车已经成为美国大众的消费品 2.2 华尔街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 2.3 100年前的美国房地产 2.4 消费文化的繁荣 三、1929—1933,萧条带来的痛苦 3.1 股市大崩溃 3.2 银行业危机 3.3 经济进入寒冬 3.4 饥饿的人们 3.5 大萧条时期的文化 四、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4.1 这超出了胡佛的能力范围 4.2 年幼的美联储 4.3 罗斯福新政 第三部分 解释大萧条,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一、市场似乎并不完美 二、凯恩斯的干预主义 2.1 有效需求 2.2 价格和工资粘性 2.3 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2.4 被遗忘的海曼·明斯基 三、奥地利学派的执念 3.1 大萧条源于人为干预 3.2 危机是市场自我清算 3.3 罗斯巴德的解释 四、后危机时代 4.1 货币主义者 4.2 资产负债表衰退 4.3 伯南克的理解 第四部分 经济问题的一般原理 一、对经济危机的基本理解 1.1 价值评判的基本作用 1.2 底层逻辑的不稳定性 二、经济自身的不稳定性 2.1 经济人的行为 2.2 商品交换过程 2.3 “利润”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2.4 经济自我修复能力不足 三、经济的“致病因素” 3.1 货币与实体经济匹配问题 3.2 逃不开的债务危机 3.3 究竟什么是有效需求不足? 四、现代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 4.1 难以提升的社会福利 4.2 天然的两极分化趋势 五、总结 第五部分 如何走出泥沼? 一、修复“交易关系”是经济治理的核心 二、心理治理 2.1 理解“羊群效应” 2.2 消除群体负面情绪 2.3 稳定市场心理预期 三、经济治理 3.1 “生产”是经济的核心 3.2 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 3.3 平衡财富分配 四、金融治理 4.1 金融服务实体 4.2 缓解存量债务矛盾 4.3 信贷管理 4.4 货币政策 五、如何实现好的经济? 5.1 良好的竞争环境 5.2 从零到l的科技研发能力 5.3 将环境成本纳入价格体系 第六部分 一些经济问题的探讨 一、经济问题的本质 二、放任自由还是政策干预? 三、危机对个人的启示 四、结语 序言 刘澜飚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 的国家、地区,都遇到了不 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经济问 题困扰。 回顾美国大萧条的历史 ,从1929年到1933年的时 间里。美国工业产出下降了 37%,价格水平下降33% ,名义GDP下降50%以上, 这不仅导致了美国经济的深 度衰退,而且波及整个世界 ,重新点燃欧洲一战遗留下 的矛盾,为纳粹主义滋生提 供了土壤,最终引发了第二 次世界大战。工业时代后, 理解经济及解决经济问题, 一直是各个经济体的孜孜追 求。 如何应对棘手的经济问 题?如何实现好的经济? 有关经济衰退的文献浩 如烟海,政府、学者、从业 人员对经济问题都有不同的 理解,比如“债务通缩理论” “金融加速器理论”“资产负 债表衰退理论”等。 想要解决问题,需要了 解问题的本质。 首先,本书分析了经济 的本质。经济活动中,人们 利用稀缺资源去生产商品或 提供服务,经济的本质是商 品的生产、交换、消费,这 是经济的底层框架。经济活 动的底层逻辑,是“分工生 产”与“交换消费”,它们是 经济大厦的地基。在现代, 大部分经济体组织上述经济 活动依靠“市场”。经济是一 部复杂精密的机器,它主要 依靠价格信息及一系列“市 场机制”协调个人和企业的 各种经济活动。 其次,关于经济波动问 题,本书给出的解释是:经 济在底层就具有一定的不稳 定因素,比如经济人的行为 、市场自我调节问题等,这 些不利因素都造成了经济循 环不足。例如,经济人的自 利行为不但带来市场有效, 也会带来群体经济低效,甚 至是群体经济紊乱。人们加 大储蓄应对未来,结果是造 成经济的负向乘数,群体的 低效会反作用于个人利益。 又比如,通过货币进行商品 交换,货币作为交换手段, 交易过程是割裂的。当获得 货币收入时,人们并不一定 用于下一期的投资或消费。 经济产生储存货币的倾向( 避险情绪)会导致经济的收 缩。 本书认为经济的底层逻 辑是“分工生产”与“交换消 费”,而这两个方面都存在 内生的不稳定性。社会的演 进导致分工不断发生变化, 当社会对你所从事的产品生 产或服务的需求减小,就需 要进行分工的调整。 此外.债务累积、财富 分化等问题会导致有效需求 不足。以财富分化来说,当 钱都集中到社会上层群体那 里时,普通人的支出就受限 了.贫富差距让社会帕累托 改进难以继续,除非有人刻 意干预。高收入者边际支出 率要明显低于低收人者的边 际支出率,整体支出不足导 致经济循环的弱化。且低收 入者往往具有较少的实物资 本与人力资本,需要将大量 精力放到维持生存上,在未 来难以创造更多价值(换取 收入),分化导致矛盾爆发 。 最后。本书提出了“修复 经济交易关系”的核心观点 ,对于经济体处理经济问题 提供了有力的参考。经济问 题始终是一个循环的问题。 本书汲取了众多学者的 研究思想,认为经济治理既 要借鉴凯恩斯的“有效投资” ,也需要吸收奥地利学派的 市场“自我恢复”理论.也就 是说经济肌体出了问题,既 要用对药、用对剂量,也要 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 经济衰退,永远不会单 单只是经济问题。修复经济 交易关系.需要修复社会心 理,需要通过有效投资带动 合理的预期收益率,需要建 立一个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 。经济不仅仅是冰凉的GDP 数字,它应该是有温度的, 它是社会活动的表现方式之 一,与社会整体不可分割, 因此要把经济问题放回到社 会中去,通过协调社会政治 、社会心理、人的行为等各 个方面去解决经济问题,而 不是就经济论经济。 本书认为,要实现好的 经济,就要在整个社会环境 中综合考虑经济问题,而不 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 联系社会治理及心理治理, 合理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 策推动经济活动;还要发挥 行政调动作用,组建新型的 经济组织,千方百计去吸纳 失业人员。 2023年10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