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哥斯达黎加的高地森林,短短一年便从蛙鸣如鼓变得万籁俱寂;美国西部,松疱锈菌将一片美丽的白皮松林变成布满结节的幽灵树,在此之前,它们已经在恶劣的天气、肆虐的病虫害中顽强地存活了几个世纪;佛蒙特州的山洞里,冬眠的小棕蝠再也没有醒来,锈腐假裸囊子菌引发的白鼻综合征杀死了数百万只蝙蝠…… 霉菌、锈菌、壶菌,我们周围到处是真菌孢子。然而,正是这微小到让人忽视的生物,会对其他生命展开前所未有的围猎:一种真菌杀死一片森林;一种真菌灭绝一个物种;一种真菌引发一场全球流行病。 与此紧密相关的,是生物网的撕裂与裂痕的不断向外延伸,可是我们却对此知之甚少。 真菌的威胁并不是一次性的、单个物种的问题,而是一种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具有潜在灾难性的问题。大灭绝时代,人类如何进行自我的救赎?这本书讲述了5个真菌感染导致灭绝的故事,也讲述了5个人类争分夺秒展开自救的故事——我们或许无法保证未来万无一失,但仍然可以奋力一搏。 作者简介 艾米莉·莫诺森(Emily Monosson),作家、环境毒理学家、Ronin研究所独立研究员、马萨诸塞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多部科普作品,如《非自然选择:如何通过基因改变生活》(Unnatural Selection:How Are Changing Life,Gene by Gene)《有毒世界的进化:生命如何应对化学灾害》(Evolution in a Toxic World:How Life Responds to Chemical Threats)。 目录 引言 第1章 出现 第2章 灭绝 第3章 灾难 第4章 食物 第5章 夜晚 第6章 抗性 第7章 多样性 第8章 修复 第9章 监管 第10章 责任 致谢 注释 延伸阅读 真菌表 序言 佛蒙特州(Vermont)有 一座山,山上有个大洞穴, 一颗真菌孢子静静地躺在洞 穴的地面上。早春之际,当 蝙蝠(主要指小棕蝠)陆续 到达夏季栖息地时,孢子就 出现了。这个洞穴曾是蝙蝠 的冬眠地,在这段食物匮乏 的日子里,洞穴不仅给它们 提供了容身之处,还帮它们 节省了体能。孢子是一种微 型“胶囊”,有轻微的弧度, 有点像葛缕子籽或香蕉,它 们能在洞穴的泥土上存活好 几个月。每当秋季来临,蝙 蝠就会回到这里,它们打算 在此度过严苛的冬季。此时 ,一只早春出生的雌性蝙蝠 幼崽恰巧趴在泥地的水坑里 饮水。它刚从几十英里外的 出生地飞到这个洞穴,在它 喝水的瞬间,翅膀轻轻地拂 过了地面上的孢子,孢子就 顺势搭上了这趟顺风车,准 备开启自己的旅程。不久, 粘在蝙蝠翼膜上的孢子开始 生长,在搜索食物的过程中 长出了菌丝。 事实证明,蝙蝠的皮肤 富含真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 质。真菌以角蛋白为食。虽 然洞穴的温度很低,只有零 上几度,但这种特殊的真菌 就喜欢低温环境。它们会侵 入小棕蝠的翅膀并蚕食它。 真菌在繁殖的时候会释放数 百个孢子和菌丝碎片,因此 ,洞穴的岩壁上、泥地里以 及蝙蝠的身上到处都是它们 的踪迹。雌性蝙蝠幼崽在感 染了真菌后将会死亡。随着 时间的推移,居住在同一个 洞穴里的蝙蝠也会死于真菌 感染。之后,成百上千的蝙 蝠在感染了这种真菌后,大 部分都会死亡(但并非全部 )。 这种真菌便是锈腐假裸 囊子菌,它们会引发白鼻综 合征(White flose syndrome)。这种病是在 21世纪初被发现的,造成了 数百万只蝙蝠的死亡,它们 很有可能是通过落在洞穴地 面上的孢子完成了传播。 春天的空气凉爽而潮湿 ,此时,美国西部山区的空 气中布满了一种叫作“锈病” (Rust)的真菌孢子,有些 孢子会落在白皮松的常绿针 叶上。这是一棵老树,在经 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后, 依然顽强地与命运做抗争, 虽然无情的岁月压弯了它的 脊梁,但它是幸运的。不知 道这样的好运还能维持多久 ,那些落在针叶上的孢子会 引发真菌感染,即松疱锈菌 病(White pine blister rust )。弥散的薄雾让空气变得 阴凉,孢子开始萌发,它们 会侵入松针、小枝丫、树枝 和树干。这棵老树和那只小 蝙蝠一样,都是首次与真菌 抗衡,无论它们有着什么样 的天然防御机能,此时都显 得力不从心。随着真菌的生 长,松针逐渐变黄、枯萎。 几年后,老树枯死了。这样 的场景已经上演了数百万次 ,1个多世纪前,这种真菌 进入了欧洲大陆,它们现在 仍是一个问题。20年前,能 杀死蝙蝠的真菌出现了,现 在它们仍在整个欧洲大陆蔓 延。很多科学家认为,一旦 真菌出现并扎根,它们就不 会“消失”。锈菌会留下来, 蝙蝠菌也会留下来。树木、 蝙蝠及其他受真菌影响的物 种都有灭绝的风险,可能会 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总的来说,传染性真菌 和真菌性病原体是地球上最 具毁灭性的病原体。从20世 纪起,由新型真菌引起的跨 物种(包括人类)疾病的发 病率已经有所上升。这些真 菌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做 才能阻止它们出现? …… 我以生态学家、医生、 生物学家、护林员、政策制 定者和公民的角度来讲述这 些物种灭绝的故事,他们正 在争分夺秒地拯救已知的动 植物和人类。有些人花费了 几十年的时间来培育抗病树 木,但他们在世的时候可能 都无法看到自己的成果。农 业科学家、遗传学家和种子 保存者在作物多样性中寻找 具有抗性的植株,以确保香 蕉或小麦能够幸存。有些国 家试图通过收紧贸易和旅行 政策,开发新技术,从而避 免未来的真菌大流行。大家 一致认为,一旦致病性真菌 定居下来,它们就不会再“ 消失”,因为一些真菌能在 没有宿主的情况下长期休眠 。除此之外,大家还认为, 遗传多样性是确保物种生存 的最佳办法。如果我们的社 会能够对此给予关注,那么 他们的努力就会给未来带来 一线生机。 虽然预防很困难,但也 并非绝无可能。这意味着我 们给动植物搬家时要更加小 心;我们要依赖快速的疾病 诊断技术,制定阳性检测结 果的应急方案;甚至当我们 在全球各地游走时,都要格 外小心。这也意味着我们要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 物栖息地的丧失。一旦预防 失败,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对 抗真菌大流行的另一种方案 ,即保护树木、蝾螈和农作 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潜在 的抗性基因。但是,没人能 确保基因拯救计划万无一失 。当我们消除了物种之间的 自然屏障时,就有可能引发 新型疾病。虽然大多数的相 互作用都是无害的,但偶尔 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有时 甚至还会引发灾难。 本篇提到的这些流行病 ,每种都始于真菌,它们从 原来的环境来到了一个全新 的环境,并找到了一个合适 的宿主。尽管世界上有很多 真菌,但大多数真菌都是无 害的。不过,当它们发现一 种新的、易感染的宿主时, 少数真菌就会引发巨大的灾 难。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便是 阻止潜在的有害真菌与易感 宿主相遇——包括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