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2023年12月19日,在“长干古城——南京西街遗址重要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权威专家认定,在南京西街发现的“越台环壕聚落”应称“长干古城”,始建于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这是南京历史考古和研究的重大突破。 本书开篇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北图霸业建造越城和长干古城的惊天发现说起,追溯南京文化的源头: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北阴阳营文化、点将台文化到湖熟文化、吴文化,从商周到春秋战国,从太伯奔吴到楚吴争战,从长江到秦淮河,从长干古城、越城到金陵邑,浩浩荡荡,开天辟地,南京像一颗遥远的星辰,在远古、上古时代隐隐闪耀。 然后是秦始皇游秣陵,揭开金陵王气的序幕。从中古到近古,南京屡屡成为龙兴之地,历经东吴霸业,建康风云,南唐偏安,宋元沧桑,大明基业,清代浴火重生,中华民国肇建。在中国的许多历史转折点上,南京都浓墨重彩地登场,成为华夏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沧桑。 除了王气隐显这条主线,本书还重点探索南京绵延不绝的“烟水气”,将文脉绵延、商贸集散及佳丽沉浮等数条历史脉络贯串全书。虽云“人文”,但其中政治、经济、艺术、文学、宗教、建筑、园林、饮食、出版、教育与科举史、城市发展、对外交流、地理变迁等诸方面,大小史事,种种变迁,无所不包,将南京三千年来的沧海桑田——历史与现实、地域与文化、城市的兴废与时代的嬗变、王朝的气运与文化的传承、世道的沧桑与人性的驳杂等——浩瀚而又清晰地呈现于字里行间。 作者简介 薛冰,原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任江苏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城》《盛世华年》,书话集《旧书笔谭》《版本杂谈》《古稀集》,文化随笔集《家住六朝烟水间》《书生行止》《饥不择食》《漂泊在故乡》,专著《南京城市史》《格致南京》《读南京》等五十余部。 目录 序 第一章 从先吴文化说起 第一节 长干古城:千古之谜 越王勾践的雄图霸略 长干古城的发现 改写:城市史与文化史 第二节 史前文明 先吴文化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湖熟人的日常生活 出河越江 第三节 泰伯奔吴传说 太伯奔吴故事溯源 周章与吴国 烟墩山出土宜侯夨簋 第二章 南方三国演义 第一节 春秋诸侯王 楚、吴争战 兵家必争濑渚邑 越剑吴钩 第二节 吴头楚尾 吴国人的缺席 濑渚的商业繁华 范彝何曾到南京 第三节 金陵得名 越国的衰亡 楚置金陵邑 白鹭洲定位金陵城 第三章 秣陵:王气之谜 第一节 金陵成了秣陵 秦始皇到此一游 秣陵多是非 第二节 城头变幻大王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七国之乱与侯国兴废 第三节 孙氏父子 孙坚开拓 孙策崛起 讨逆将军建府秣陵 第四节 奠基秣陵 张纮建计 孙权定策 第五节 自然崇拜的具象化:蒋家兄妹 蒋子文的神化 青溪小姑故事 第四章 东吴:古都初建业 第一节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的后发优势 武昌称帝 多宫制与单宫制 石头城和冶城 第二节 建业水 运河:运输之河 秦淮中支分南北 开凿破冈渎 夹江石头津 第三节 举贤任能保江东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 孙权的深谋决断 不是冤家不聚头 暨艳与吕壹的教训 第四节 商贸繁盛长干里 长干名出《吴都赋》 举国商品集散地 小长干·大长干·东长干 第五节 异物和大钱 岭南交趾多异物 三国屯田各不同 吴、蜀两国的货币战争 第六节 吴歌兴盛于南京 南北文化大交流 远游人歌名西曲 农民之歌与市民之歌 吴歌与西曲 第五章 建康风云 第一节 王与马,共天下 门阀士族与皇权 笼络江东士族 君、相之争 王、庾之争 皇太后褚蒜子 谢氏继起 第二节 皇帝轮流做 桓玄篡夺 刘裕代晋 禅让前史 齐、梁相继 侯景之乱 梁武帝的不肖子 第三节 胭脂井 陈宫风波 平民女儿张丽华 陈叔宝的悲喜剧 南朝的尾声 第四节 “金陵王气” 东吴尚无王气之说 西晋的王者气 “五百年后”天子气 黄旗紫盖 第五节 三朝元老与九品中正 三朝元老 九品官人法 高门与寒士 梁武帝改革官制 第六节 立号都建康 晋成帝营建苑城 军垒拱卫 城市比王朝更长久 第六章 骑鹤上扬州 第一节 侨人与土断 侨县、侨州与侨郡 侨居与置产 侨人的特权 刘裕推行土断 第二节 六朝金粉 经济因商业而繁荣 建康里坊与商街 溯江涉海估客乐 造船业的发达 百工昌盛 第三节 “富贵在钱” 腰缠十万贯 君子爱财 拜金主义两面观 第四节 缤纷南朝钱 混乱的东晋币制 南朝宋钱币多变 梁武帝大铸铁钱 璀璨的钱币文化 第七章 魏晋风流与南朝文运 第一节 服石与清谈 魏晋风流的背后 五石散的功用 清谈与玄学 《兰亭集序》与兰亭诗 第二节 文脉:继汉开唐 山水诗引领新风 诗人世家首推谢 《世说新语》:文学与史学 《诗品》与《文心雕龙》 《文选》选文有范式 《玉台新咏》与宫体诗 艺术的自觉 园林六朝变 第三节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玄、道、佛此消彼长 竟陵八友:文学与佛学 定林寺高僧僧祐 第八章 唐人眼中的金陵 第一节 江外无事否 隋代的短暂统一 唐代的政治贬抑 建康城的命运 第二节 金陵咏怀继文统 怀古与咏今 无情最是台城柳 唐诗传扬秦淮河 长干行 李白纵情石头津 第九章 承唐启宋 第一节 南唐立国 杨吴开创 李昪受禅建南唐 审时度势成霸业 外战与内争 小楼吹彻玉笙寒 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二节 大周后与小周后 金镂鞋 一片芳心千万绪 流水落花春去也 第三节 都城江宁 踞山依水建新城 南唐宫城变迁 经济:商贸与货币 舍利塔与帝王陵 第四节 文脉:承唐启宋 延揽四方人才 南唐的贡举制度 赓续华夏文脉 书画启新风 第十章 宋、元沧桑变 第一节 龙兴之地 宋仁宗龙兴昇国 宋高宗驻跸建康 元文宗继统集庆 第二节 龙盘虎踞 龙盘虎踞新诠释 宋、辽、金三国演义 宋、金大战黄天荡 第三节 沧桑巨变 气候寒冷的重要影响 王安石围垦玄武湖 秦淮河大幅收窄 江心洲渚渐成陆 第四节 围垦江、湖 围湖垦江成风潮 江南围垦与经 序言 拙著《南京城市史》问 世不久,就有读者提出,书 中仅限于城市空间的发展变 迁,对社会人文诸方面未能 充分阐述。 就城市文化研究而言,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十 五年前写《南京城市史》的 初衷,是梳理城市生长脉络 与经验教训,探索面对历史 造就的文化名城如何进行再 度建设问题,初版《后记》 中说:“希望这部《南京城 市史》能成为一方引玉之砖 ,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南京 城市史的铺路之石,也希望 它能够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 划的制订,提供一些启发。 ”因而未能顾及人文部分。 另一方面,当年我涉足地域 文化研究未久,想完成一部 南京人文史,也是心有余而 力不足。 此事成为一个心结。十 几年来,我时时处处留心搜 集南京人文资料,比较文献 ,分析史事,发现问题,梳 理脉络。曾经活跃于南京的 重要人物面目渐渐明晰,曾 经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因 果渐渐清楚,一幕幕活剧时 勃勃于胸间,激发我将它们 写出来。唯一令我犹豫的是 ,这本书的工作量之大是可 以想见的。我已年过七旬, 记忆力与工作效率明显不如 以前,所以久久未能动笔。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 。2020年春节,突发的新 冠疫情,打乱了社会生活节 奏。作为一个老人,自觉禁 足在家,而且不知闭关到何 时,为保持生活充实,需要 有一件持久的工作。谢肇淛 《五杂俎》中说:“少时读 书,能记忆而苦于无用。中 年读书,知有用而患于遗忘 。故惟有著书一事,不惟经 自己手笔,可以不忘,亦且 因之搜阅简编,遍及幽僻, 向所忽略,今尽留心。败笥 蠹简,皆为我用。始知藏书 之有益,而悔向来用功之蹉 跎也。”我决定动手来写一 部南京人文史,但何时能完 成,甚至是不是能完成,当 时都是无从估计的。 “搜阅简编,遍及幽僻, 向所忽略,今尽留心”,正 是我这三年来工作的写照。 庆幸的是,当人们终于挣脱 新冠病毒恐惧之际,我完成 了这部七十余万字的书稿, 可以用这一部新书,作为向 南京建城两千五百周年的献 礼。 人文史是一种新学科, 其内涵界定似乎尚有模糊, 东西方表述不尽相同。形而 上的学科研究不是我的任务 ,我所尝试的,是一个大都 市的人文史书写,也就是涵 括各种城市文化因素的泛指 。与《南京城市史》一样, 这也没有先例可循。早年读 过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 母院》,近年又读到简·雅 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 与生》、彼得·阿克罗伊德 的《伦敦传》、奥尔罕·帕 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他 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成功书写 了心目中的城市。这让我有 信心来试水城市人文史的写 作。文化的发展,就是不断 突破传统和边界,不断发现 既有文化的不足来加以提升 ,在创新中积累,在积累中 创新。 作为一种人文史著作, 本书主要阐述南京城市空间 中的人文内涵。贯穿全书的 四条主线——王气隐显、文 脉绵延、商贸集散、佳丽沉 浮,最重要的就是文脉传承 ,展现南京“世界文学之都” 的风采。书名《烟水气与帝 王州》,正是四条主线的凝 聚。“江南佳丽地,金陵帝 王州。”南朝谢朓这两句诗 ,早已被公认为南京的文化 符号。不同于“金陵王气”的 虚幻,“帝王州”是不可磨灭 的城市印记,也曾是经济繁 荣的重要推手。烟水气则是 文脉的象征。纳兰性德有言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 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 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 饶烟水迷离之致。”烟水气 的朦胧含蓄,意在言外,别 有寄托,正是美学意义上的 至高境界。南京是一个说不 完道不尽的城市,即便编纂 一部通史,也须有所取舍。 一部个人写作的人文史,只 能是选择的结果,在历史的 经纬线上,撷取作者认为不 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思考 成熟、有所创见的命题作为 表述对象。具体而言,凡向 有定论、早成共识的史事, 少讲或不讲,对既往众说纷 纭、歧见频出的史事,尽可 能追根寻源,有理有据地重 新解读,并着重探讨确有价 值而被遮蔽或被忽略的人物 与事件。人物的活动和事件 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 所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 军事以至自然变迁的影响, 人物行为、事件后果又会影 响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所 以在每一时代的开始部分, 简述历史经纬,方便读者了 解相关人物和史事的社会背 景、时代限制及其在历史坐 标上的地位,理解历史人物 做了什么、如何做和为什么 这样做。鉴于一些史事的因 果广涉全国以至全球,也就 不能不从更大的范围进行阐 述。 空间是人生存与发展的 外在条件,特定时空环境是 故事上演的舞台,或多或少 会对人物的思维与行为形成 制约,而城市空间的变化主 要出自人的行为,反映人的 意识,也应是人文史的一部 分。鉴于《南京城市史》中 已做了较为全面、系统、准 确的阐述,并有详备的配图 ,所以本书中尽量减少重复 ,除有新材料、新补充之处 ,只作为人物与事件发生发 展的外在环境,略做介绍, 也不再配图。摄影术至清末 才进入中国,此前人物与事 件的图像多不准确,且可能 引起歧义,所以也不用为本 书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