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卡尔·马克思(他的人生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德)弗兰茨·梅林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德文版《卡尔·马克思——他的人生故事》的中文译本。《卡尔·马克思——他的人生故事》是弗兰茨·梅林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他逝世以后(1919年)才出版。在这部著作里,梅林以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及光辉革命实践为主线,叙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经过以及马克思与其他学者辩论的过程,包罗着和总结了一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叙述了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立和活动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等。 作者简介 弗兰茨·梅林,德国记者、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著有《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中世纪结束以来的德国史》、《马克思传》等书。列宁评论梅林“不仅是愿意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而且是善于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青年时代 1.家庭和学校 2.燕妮·冯·威斯特华伦 第二章 黑格尔的弟子 1.在柏林求学的第一年 2.青年黑格尔派 3.自我意识的哲学 4.博士论文 5.《轶文集》和《莱茵报》 6.莱茵省议会 7.斗争的五个月 8.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9.婚礼和被逐 第三章 流亡巴黎 1.《德法年鉴》 2.哲学的远景 3.论犹太人问题 4.法兰西文明 5.《前进报》和被驱逐 第四章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办公室和兵营 2.英国文化 3.《神圣家族》 4.社会主义的奠基 第五章 流亡布鲁塞尔 1.《德意志意识形态》 2.“真正的”社会主义 3.魏特林和蒲鲁东 4.历史唯物主义 5.《德意志——布鲁塞尔报》 6.共产主义者同盟 7.布鲁塞尔的宣传 8.《共产党宣言》 第六章 革命和反革命 1.二月和三月的日子 2.六月的日子 3.对俄战争 4.九月的日子 5.科隆的民主派 6.弗莱里格拉特和拉萨尔 7.十月和十一月的日子 8.伏击 9.又一次伏击 第七章 流亡伦敦 1.《新莱茵评论》 2.金克尔案件 3.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分裂 4.流亡生涯 5.《雾月十八日》 6.科隆共产党人案件 第八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 1.天才与社会 2.举世无双的联盟 第九章 克里木战争和危机 1.欧洲政治 2.大卫·厄克特、哈尼和琼斯 3.家庭和朋友 4.1857年的危机 5.《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十章 王朝的更迭 1.意大利战争 2.同拉萨尔的争论 3.流亡者之间的新的斗争 4.插曲 5.《福格特先生》 6.家事和私事 7.拉萨尔的鼓动 第十一章 国际工人协会的创始阶段 1.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2.“国际”的成立宣言和章程 3.同施韦泽的决裂 4.伦敦的第一次会议 5.德意志战争 6.日内瓦代表大会 第十二章 《资本论》 1.阵痛 2.第一卷 3.第二卷和第三卷 4.《资本论》的遭遇 第十三章 国际工人协会的巅峰时期 1.英国、法国、比利时 2.瑞士和德国 3.巴枯宁的鼓动 4.社会主义民主同盟 5.巴塞尔代表大会 6.日内瓦的纷争 7.《机密通知》 8.爱尔兰大赦和法国全民投票 第十四章 国际工人协会的衰亡 1.色当战役之前 2.色当战役之后 3.法兰西内战 4.国际工人协会和巴黎公社 5.巴枯宁主义反对派 6.伦敦第二次代表会议 7.国际工人协会分裂的根源 8.海牙代表大会 9.余痛 第十五章 最后的十年 1.马克思在家里 2.德国社会民主党 3.无政府主义和东方战争 4.曙光 5.暮色 6.最后一年 著者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 1.青年时代 2.黑格尔的弟子 3.流亡巴黎 4.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5.流亡布鲁塞尔 6.革命和反革命 7.流亡伦敦 8.恩格斯—马克思 9.克里木战争和危机 10.王朝的更迭 11.国际工人协会的创始阶段 12.《资本论》 13.国际工人协会的巅峰时期 14.国际工人协会的衰亡 15.最后十年 人物注释 序言 关于这本书的来历,有 一段小小的往事。当时有人 提出要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通信集,马克思的女儿劳 拉·拉法格夫人欣然表示同 意,而征得她的同意则是出 版此书必不可少的前提,但 是这件事还要取决于一个条 件,就是她一定要我作为她 的代理人参加通信集的编辑 工作。她在一份从德拉韦伊 寄出的、定于1910年11月 10日的全权授权委托书中, 委托我对该通信集进行一些 我认为必要的注释、说明和 删节。 然而她授予我的这项全 权我实际上并没有使用过。 在出版者之间,或者更确切 地说是在出版者伯恩施坦— —因为倍倍尔只是挂个名而 已——和我之间,并没有出 现过任何重大的意见分歧, 在没有绝对必要的理由,或 者至少是急迫的理由的情况 下,我既没有理由,也没有 权利,当然我也没有兴趣去 干预他的工作,而这也正合 乎我的委托人的心意。 在编辑这部通信集的长 时期的工作中,我经过几十 年之久的研究而获得的卡尔 ,马克思的形象,在我的心 目中变得更加完善和更为鲜 明突出了。于是,我不由自 主地产生了这样一个愿望, 即用一部传记来刻画这个形 象,尤其是因为我知道,拉 法格夫人将会由此而获得巨 大的喜悦。我之所以能够赢 得她的友情和信任,绝不是 因为她认为,在她的父亲的 学生当中,我是最博学或者 是最睿智的学生,而只是因 为她认为,我是最能够深入 探究他的为人的真髓,并且 知道怎样才能够最贴切地描 述这一切的那个人。她曾经 多次写信或者口头告诉我, 在她看到我在德国社会民主 党史》①一书中,特别是在 马克思的遗著中的描述以后 ,一些多半已经逐渐消失的 有关她的父母亲在世时的家 庭往事记忆,在她的头脑中 又重新变得鲜活起来;她还 说她当年经常从父母那里听 到过的一些人的名字,也是 因为通过我的描述而使这些 人从一种只是影影绰绰的身 形而变得清晰可见了。 遗憾的是,在她的父亲 和恩格斯的通信集能够出版 的时候,这位品格高尚的妇 女在这之前已经去世很久了 。就在她自主选择自尽之前 的几小时②,她还曾经给我 写过一封信,向我致以衷心 的问候。她继承了她的父亲 的伟大胸怀,而我至死都感 谢她能够放心地把马克思遗 著中的许多珍贵的材料托付 给我保管出版,而且,她甚 至丝毫没有打算做任何尝试 来影响我对这些材料做出自 己的批评性的判断。就这样 我从她那里得到了拉萨尔写 给她的父亲的信件,尽管她 从我写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史》一书中已经知道,在拉 萨尔同她的父亲所争论的问 题上,我曾经怎样坚决地多 次为拉萨尔进行辩护,认为 他有权利批评她的父亲。 然而这位妇女所具有的 宽宏气度,在那两位正统的 马克思主义卫道士的身上却 丝毫也没有显示出来。当我 着手将撰写马克思传的计划 付诸实施的时候,他们二位 却义愤填膺地吹响了攻击我 的号角,因为我在《新时代 》③杂志上就拉萨尔和巴枯 宁两个人同马克思的关系问 题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 而没有像理应该做的那样, 对当时党内流行的权威说法 顶礼膜拜、随声附和。首先 ,卡尔·考茨基指责我“敌视 马克思”,这是一般而论, 就细节方面而言就是指责我 “辜负”了拉法格夫人的信任 。当我仍然固执地坚持我的 个人意愿、要把马克思的传 记继续写下去的时候,他竟 然从《新时代》杂志众所周 知的非常珍贵的版面中不惜 割舍出不少于六十几页的篇 幅来刊载达维德,梁赞诺夫 的一篇押击性的文章”。在 这篇文章中,作者对我的种 种指控如同潮水般劈头盖脸 地向我袭来,企图以此来证 明我犯下了最可耻的背叛马 克思的罪行,这些丧尽天良 的指控之用词的肆无忌惮, 以及其论点的荒诞无稽,都 同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出于某种感情的驱使—— 为了礼貌起见,我不愿说出 这是一种什么感情——我听 任这些先生肆意地去谩骂, 不过我有责任要强调说明, 我对于他们这种在思想上实 施的恐怖行径从来都没有做 出过丝毫让步,并且在接下 来的书中,我始终都是严格 以历史的真相为依据来叙述 拉萨尔和巴枯宁这两个人同 马克思的关系的,而完全不 理会党内的流行说法。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我再一次避 免了做任何形式的争论,只 是在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中 ,我对于卡尔·考茨基和达 维德·梁赞诺夫向我提出的 一些主要责难表达了少许鄙 视之意,这对于这个领域的 比较年轻的工作者是有所助 益的,因为这些年轻人现在 正应该被灌输一种信念,即 对马克思主义教区的教士们 的气势汹汹的发作采取完全 置之不理的态度。 如果真像马克思主义教 区的那些教士所赞赏的那样 ,马克思的确是一个循规蹈 矩的乏味模范生,那么也就 永远不会激起我来为他撰写 传记的兴趣了。我的赞美正 如我的批评一样——这二者 所占的比例相等,才能够算 作一部好的传记——是针对 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言的 ,这个人在谈到自己时一向 坦率地承认,人所固有的他 无不具有②,这是他说得最 为频繁,也是他最喜欢说的 一句内心独白。而重新塑造 一个不经过加 导语 在记录马克思生平及其思想的众多尝试中,弗兰茨·梅林的《卡尔·马克思:他的人生故事》至今仍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本次出版,是德文原版直译,且最大程度对书中文字做了保留。作者是马克思的同时代人,语言文字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在阅读中,读者将重回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岁月,走近真实鲜活的马克思。 精彩页 第一章 青年时代 1.家庭和学校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特里尔。关于他的家族世系很少为人所知,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转折时期,战争不断、局势混乱造成了莱茵河流域地区户籍登记簿的混乱不堪,甚至毁坏和丢失。所以,就连亨利希·海涅①的出生年代,至今仍然争执不休,众说纷纭! 当然,对于卡尔·马克思来说,情况还没有糟糕到这个地步,他出生在较为安定的年代。五十年前,他的一个姑姑去世时留下一份被认为是无效的遗嘱,法院为确定合法继承人进行了诸多的调查,但所有的调查也都无助于确定她的父母即卡尔·马克思的祖父母出生和死亡的日期。卡尔·马克思的祖父原名马克思·莱维,不过后来他只自称马克思,他是特里尔的一名犹太教经师;据说他是在1798年去世的,至少在1810年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人世了。他的妻子名为埃娃,娘家姓莫泽斯,她在1810年时还活在世上,据说她死于1825年。 在这对夫妇生育的多个子女当中,有两个致力于有学问的职业,他们是萨穆埃尔和希尔舍。萨穆埃尔作为父亲死后的继任人,也成了特里尔的犹太教经师,而他的儿子莫泽斯则作为犹太教经师的候选人,被派往西里西亚地区的格莱维茨①。萨穆埃尔生于1781年,死于1829年。希尔舍即卡尔·马克思的父亲,生于1782年。希尔舍转向了法学研究,他成了特里尔的一名律师,后来又当上了司法顾问。1824年他接受了洗礼,改信基督教,并取教名为亨利希·马克思,他于1838年去世。享利希,马克思娶了一位荷兰犹太女子,名字叫罕丽达。普雷斯堡。据她的孙女爱琳娜·马克思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在其祖母的先辈中,一连好几代出现了不少犹太教经师。军丽达。普雷斯堡于1863年去世。她同丈夫两个人身后同样留下了许多子女。但是在核实遗产继承人时,在她的这些子女当中只有四个还活在世上,即儿子卡尔·马克思和她的三个女儿:索菲娅是律师施马尔豪森的遗孀,住在马斯特里赫特②;埃米莉住在特里尔,是工程师康拉迪的妻子;路易丝生活在南非的开普敦,是商人尤塔的妻子。有关马克思家族的家谱记载,还要归功于这些遗产调查的文件。 卡尔·马克思父母的婚姻极其幸福美满。除了姐姐索非娅,作为他们的长子,卡尔·马克思十分感恩他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予了他一个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他的“辉煌的天赋”在他的父亲心中唤起了希望,认为有朝一日,他的这此秉性将可以造福于人类;而他的母亲则称他是一个可以把一切都囊括于手中的幸运儿。但是卡尔·马克思既不像歌德那样,只受其母亲的影响;也不像莱辛和席勒那样,只受到父亲的影响。卡尔·马克思的母亲对她的丈夫和孩子们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她尽其所能,维护家人之间的和睦与安详。她一辈子都没有学会说正确的德语,她也没有参与过儿子在思想领域的斗争,她几乎对此没有任何兴趣,除非她以一个母亲的心境操心自己的儿子卡尔,如果他走上正确的道路将会怎么样。在以后的年代里,卡尔·马克思似乎与母亲的荷兰亲属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些,尤其是跟他的一个姨夫菲利普斯。卡尔·马克思多次怀着极大的好感谈到这位“了不起的老男孩”,在自己的生活屡遭困境时,都是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然而有时候,卡尔·马克思的父亲也会看到儿子心中的“魔”,他暗暗地为他最喜爱的儿子担心,不过卡尔过完二十岁的生日之后没几天,他就去世了。折磨他的不是对儿子的辉煌前程的那种家庭妇女式的浅见和无微不至的担忧,而是一种模糊的预感,他觉得儿子的那种像花岗岩一般坚硬的个性,与他自己温和的气质格格不人。作为犹太人、莱菌省人和法学家,这三种身份犹如给他披上了三重张甲,他本该能够抵御住易北河东岸容克地主阶级的诱惑,对他们所谓的优雅无动于衷;然而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普鲁士的爱国者,这不是今天意义上的那种平庸的爱国者,而是老式的普鲁士爱国者,正如我们当中的年长者所熟悉的瓦尔德克和齐格勒那样的爱国者一样,饱受资产阶级教育,真诚实意地信仰老弗里茨①的宜传教育,是拿破仑没有理由不仇视的“思想家”。正是被拿破仑称为“思想意识的疯狂表达”的东西,激发起卡尔·马克思的父亲对这个占领者的仇恨,尽管拿破仑给予了莱菌省的犹太人公民平等权,并且把《拿破仑法典》②推广到莱茵省的各个地区,该法典成为被莱茵地区民众细心维护却遭到旧普鲁士反动派不断攻击的一件珍宝。 普鲁士政府曾经强迫亨利希·马克思改变宗教信仰,以保住他的职位,然而他并没有由此动摇过对普鲁士君主政体是“守护神”的信念。这一点一再被强调,就连那些一向了解内情的人也如此炮制,也许是为了申辩,或者仅仅是为了道歉,为那些本不需要申辩和道歉的事情进行申辩和道歉。即便是从纯宗教的立场来看,一个同洛克、同莱布尼茨以及莱辛一样,公开宣布自己“绝对信奉上帝”的人,实在没有必要再到犹太教堂去寻找什么,倒不如直接到普鲁士国家教会去寻求庇护,并为自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