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沈阳近代建筑技术为研究对象,依托技术史研究方法。技术史的研究不仅仅是针对技术本身,其目的是了解技术及其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性。建筑技术的研究介于建筑史和技术史之间,在本研究过程中,技术史两大研究观点非常重要:第一,技术不是个体的存在,而是彼此之间,或者同其他过程相联系而存在;技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发展的事物就会有共性和规律,技术史就是挖掘规律的过程。第二,技术是有结构的,任何一项技术都是在一定的技术体系结构下产生,并且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又会影响整个技术体系和结构的变化,因此,研究技术发展,就要将技术置人体系中来分析并关注变化。将近代建筑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系统进行研究,结合协同论的研究方法,不仅展开对具体的技术做法的研究,同时将这些技术作为子系统,通过彼此之间的联系与约束的分析,挖掘在沈阳近代时期某一特定技术存在的原因以及促进其推广与发展的动力,并总结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形成的近代建筑技术体系的特点和演变规律;这同以往以个体建筑为研究对象的技术研究有本质的不同,本书旨在找寻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规律。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呈现“非进化式”特点,沈阳近代时期建筑技术的选择与生命力在不同的城市板块内因为不同的政治需求与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倾向。无论是对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的引人方式、强度还是对传统建筑技术的传承都呈现城市板块间的差异性。 作者简介 刘思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工学博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青年人才库,辽宁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审专家。发表学术论文23篇,参编图书10册,主持或参加国家以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8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东北城市建设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 内外不同背景下的传播动力与发展过程 1.1 外来因素的刺激与影响 1.2 本土内部的变革与推进 第2章 以“建筑师”为媒介的传播途径与方式 2.1 直接导入式传播 2.2 转译嫁接式传播 第3章 新结构与新构造的引入与适应性技术 3.1 新型砖木结构体系的出现及普及应用 3.2 “承前启后”的沈阳近代砖混结构 3.3 与现代建筑同步发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4章 新建筑材料及相关舡工艺的引入与自主生产 4.1 红砖的引入与推广 4.2 水泥(洋灰)与混凝土的现代应用 4.3 玻璃在近代建筑中的应用 4.4 新型装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 4.5 新型建筑材料的引入特点与影响 第5章 近代建筑设备的引入与应用技术 5.1 电与电气设备 5.2 取暖设施 5.3 给水排水设施 5.4 煤气在沈阳的使用和生产 第6章 沈阳近代建筑技术传播与发展的特点 6.1 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特点 6.2 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特点 6.3 启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