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工作是对清代前中期历算家书信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初步研究。旨在充分发掘历算家书信在清代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价值,探究诸多未被关注的重要方面。搜集清代前中期历算家书信九百余封,从中选出涉及历算交流的代表性书信,进行句读,校订内容,建立编目,探索一套适合于历算家书信的分类方法,并就书信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展开初步研究。考证书信所涉历算交流内容,分析通过书信交流形成的清代前中期历算学术圈。学界目前未见此类深入系统研究,不存在著作权问题。我们编辑出版该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向同行介绍近年来在清代科学技术史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请同行批评指正;另一方面是鞭策和鼓励本单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在这一领域做出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赵栓林,1979年9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人。理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讲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会员。九三学社成员。主要从事本科生通识课和研究生学位基础课教学,以及清代科技史、数学史、科技翻译史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在《中国科技史杂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国家大型典籍丛书《中华大典》,任《数学典·会通中西算法分典》代数总部主编。博士学位论文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20年)。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代前中期历算家书信整理概述 第一节 清代历算家的范围 第二节 清代前中期历算家书信的收集与整理 一、文集中的书信 二、著作序跋中的书信 三、尺牍集中的书信 第三节 清代前中期历算家书信的分类 一、分类标准的确定 二、以历算交流为主 三、以学术社交为主 第四节 清代历算家书信的基本信息考证 一、书信收信人考证 二、书信写作时间考证 第二章 书信中的算学交流 第一节 勾股及勾股测量问题 一、黄百家致陈訐书与陈訏《勾股述》 二、焦循论勾股测量的书信 第二节 勾股与三角关系的讨论 一、梅文鼎与戴震书信中的勾股与三角 二、焦循与凌廷堪等关于弧三角的交流 三、罗士琳回应陈杰所问 第三节 算学著作的形成 一、方中通致梅文鼎书与《数度衍》 二、从王元启书信看《勾股衍》 第四节 算学著作的刊刻 一、清代前中期算学著作刊刻的整体情况 二、历算家书信中的著作刊刻信息 第三章 天文历法的宏观理解 第一节 宇宙的层次 一、“九重天”与分野说 二、论日地大小 三、七政诸轮 第二节 中西历法比较 一、主张“西学中源” 二、钻研西历,推崇西学 第三节 历学著作与历算功用 一、王锡阐、梅文鼎书信所涉历算著作 二、许宗彦、毛岳生书信论及历算功用 第四章 天文历法的微观阐释 第一节 四仲中星 一、清初学者对中星问题的认识 二、孙星衍与江声关于中星的往复讨论 第二节 日月食、调日法与置闰 一、关于日月食的讨论 二、调日法与冬至日躔 三、年根置闰 第三节 历史年代学 一、关于“武王伐纣”年代的讨论 二、关于太岁、太阴、岁星纪年的讨论 三、《问字堂集》钱大昕赠言考释 第五章 从书信看清前期历算学术圈的形成 第一节 王锡阐与梅文鼎各自交游及历算著作 一、王锡阐之交游情况及历算著作 二、梅文鼎之交游及历算著作简述 第二节 王锡阐与梅文鼎书信情况比较分析 一、王锡阐书信的整体情况及历算学术圈 二、梅文鼎书信的整体情况与梅氏历算学术圈 第三节 从书信看王锡阐与梅文鼎的学术交流 一、王、梅二人与潘未的书信往复 二、梅文鼎与李光地、杨作枚的学术联系 第六章 从书信看清中期历算学术圈的形成 第一节 从戴震书信看其多面人生 一、戴震学术活动及历算工作简述 二、戴震书信统计与分类 三、书信中之注经与古算书整理校勘 第二节 钱大昕的书信世界 一、钱大昕交游及历算工作简述 二、钱大昕书信统计与分类 三、从书信看《三统术衍》及其他历书校勘 第三节 谈天三友学术圈的形成 一、谈天三友的三种版本 二、谈天三友之生平及书信概况 三、谈天三友的学术交流 第四节 清中期历算学者关系图谱 第七章 历算学者书信案例研究 第一节 书信历算内容的深度解析——焦循复江藩信 一、江藩致焦循信原件、释文及注解 二、焦循答江藩信抄件的两种版本 三、江藩致焦循信提出的问题 四、焦循复江藩信中回答的问题 五、江、焦历算书信解读的意义 第二节 书信中展现学术关系的形成 一、梅文鼎书信中的“秦二南”考 二、焦循与李锐的学术交流 第三节 从书信看著作刊刻——梅文鼎《方程论》的刊刻 一、现存《方程论》的版本 二、李光地上谷所刻梅氏书与《方程论》 三、《方程论》的最早刻本 四、从梅文鼎书信看《方程论》刊刻时间 五、梅文鼎重视《方程论》之原因试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咐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