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作者?什么是版权?版权是在保护谁的权益?本书围绕着历史上有影响力的版权诉讼案件展开,追溯了18世纪英国版权形成的轨迹,以阐述版权作为一种现代制度的诞生。
从“作者”概念的产生到文学财产权的确立,从公会“仲裁”到法庭之争,作者诠释了近代私法意义的版权制度如何适应版权市场之需而产生,以及如何推动了版权交易的产业化发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版权的起源/书史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美)马克·罗斯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什么是作者?什么是版权?版权是在保护谁的权益?本书围绕着历史上有影响力的版权诉讼案件展开,追溯了18世纪英国版权形成的轨迹,以阐述版权作为一种现代制度的诞生。 从“作者”概念的产生到文学财产权的确立,从公会“仲裁”到法庭之争,作者诠释了近代私法意义的版权制度如何适应版权市场之需而产生,以及如何推动了版权交易的产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 杨明,湖北荆州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问学者(2008-2009学年)、阿克伦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2012年2-3月)、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5年1-2月),致力于知识产权法、网络法、市场规制等领域的研究,出版专著3部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译者序:不应当被忽视的版权史 序言 一 文学财产的有关问题 二 管制制度 三 版权制度的形成 四 法庭上的作者 五 图书销售商的斗争 六 文学财产的确定 七 财产、独创性、个性 八 奇怪的变化 附录A “蒲柏诉柯尔案”相关文档 蒲柏起诉状 柯尔的答辩状 哈德威克大法官的判决 附录B 纳雷斯法官在“唐纳森诉贝克特案”中的投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序言 不应当被忽视的版权史 杨明 人们在论述知识产权制 度的正当性时,通常会以“ 激励创新”作为理论基础, 《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第 8项被奉为体现激励理论的 代表性立法。这样一个“表 述套路”已成为广泛接受、 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逻辑体 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 响。于是,当人们论及版权 法时,很自然地就将之定位 为“促进文学艺术创作”的法 律机制。然而,稍加思考即 不难发现,这种观念似乎有 些不合逻辑:为什么人类社 会的文学艺术创作在没有版 权制度时同样(甚至更加) 灿烂辉煌?难道没有版权制 度的保护,文学艺术创作就 真的会走向衰亡吗?很显然 ,究竟为何会产生版权制度 ?该制度究竟是用来干什么 的?传统的“激励理论”并不 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我 想,这也正就是研究版权史 的意义之所在。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国 学者马克·罗斯所著的这部 《版权的起源》(以下简称 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部 美丽而浪漫的版权文学史, 同时也是一部生动而有趣的 版权制度起源史。从作者概 念的产生到文学财产权的确 立,从公会“仲裁”到法庭之 争,作者诠释了近代私法意 义的版权制度如何适应版权 市场之需而产生,以及如何 推动了版权交易的产业化发 展。版权制度的始点——从 市场出发 与私法领域里的其他制 度不同,版权史长久以来都 不受知识产权学界的重视( 不过近几年来私法制度的历 史研究境况也不妙)。那些 将制度史研究视为“扒故纸 堆”的观念当然毋须理会, 不过也有还算“讲理”的解释 :版权制度产生之初的技术 、交易和市场,与当下情形 已有显著的差异,考察制度 史于现今之法律适用并无多 少增益。但实际上,版权史 的研究就是个“知其所以然” 的活动,即是为了探究“具 体制度之设计为何是这个样 子的”。版权诞生之时的社 会、经济、技术、政治环境 固然与现今千差万别,然而 ,研究版权制度背后的这些 要素,并结合版权保护的对 象和目的来理解制度本身, 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制度与 背后要素之间可以如何进行 相互解释(尽管有不少制度 史研究偏离了这个路径), 从而使制度史研究最终还是 服务于当下所需之制度合理 性的考察及其应然改进。 当前中国正处于版权法 第三次修改的进程之中,实 际上,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五 年有余,而且接下来的进程 仍然难以预期。之所以修法 推进得如此缓慢,很重要的 一个原因就是分歧太多、几 乎涉及“草案”对现行法的每 一处修改,而且观点彼此差 异很大。尽管存在诸多分歧 和争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此次版权法修订中的很多 争论实际上算不得是真正的 理论分歧,很多时候,学者 们不过是在不同逻辑体系下 自说自话,甚至很多所谓的 争论只是概念层面的文字游 戏。学界常常以“无所谓观 点相左,只要能自圆其说” 来“自我安慰”,但在我看来 ,这样的观念对于学术研究 是有害的。很多时候,学者 们对版权法基本概念、基本 制度的不同理解,源于对版 权史的忽视和不了解,其实 只要认真研习概念与制度是 如何形成的,并结合制度演 进背后的经济、思想、社会 、政治基础进行理解,我们 就能正确把握制度为何要如 此设计、应当怎样实施这些 制度以及应如何改进这些制 度。 本书就是一部能够很好 地帮助学者们深刻理解版权 制度发展的著述。实际上, 作者并不是一位法学家,但 其对版权制度的梳理却表现 出了极为深厚的功力,他为 我们描绘了(作为近代私法 意义上的)版权制度在18世 纪初产生的原因、法律实施 给版权市场带来的变化以及 版权司法的状况与变化,借 此我们就能够深入理解,版 权制度所要调整的即是其催 生出的两大利益群体(作者 与出版商)彼此之间以及各 个群体内部的三类“斗争”所 引致的法律关系,从而完成 版权市场中的利益分配。当 然,版权法的立法宗旨和制 度功能是通过利益分配结果 来实现的,而版权法上的那 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即 是利益分配机制的具体体现 。由是可知,版权制度在司 法实践中的适用,不能忽视 “市场”这一重要因素,具言 之,就是将具体制度和条文 置于特定的市场结构之下进 行解释和分析,否则我们无 法回答“为什么需要这个制 度、为什么要如此设计”之 类的问题,从而陷入立场导 向的解释论之争。正是应当 从“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才能准确理解版权法中 的一系列核心问题:版权为 什么是私权——从管制走向 市场机制?“作者身份”为什 么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概念? 作者人格权的法律属性是什 么?版权法如何在版权人、 传播者与社会公众之间完成 利益分配?等等。 ……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 得出判断,独创性与财产( 无论是物质的抑或是非物质 的)之间的逻辑连接点一个 是价值,另一个是个性,而 个性又是价值的基础。创作 就是个人对自然的个性反应 ,换言之,不体现出独创性 的表达行为不能称之为创作 行为,诚如德国学者费希特 在其《非法重印的证据》一 书中所指出的,“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