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现代生活中工作和教育的压力,让人们渐渐失去对于自我实现的自主性,厌烦情绪增加,工作和学习自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马斯洛所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代表的心理动机,对人类自我实现的意义远超所有人的想象,是时候把自主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人性能到达的境界,取决于你想到达的境界。 在这本书里,马斯洛深度探讨了自我实现与超越、男性和女性的认知、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协同作用。他颠覆性地提出了超越性动机,带你进行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风靡全球,超越了心理学范畴,揭示了人性与自我实现的本质,书中提出的超越性理论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心理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咨询、营销、管理等领域工作者的心理学入门书。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现当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管理学大师、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在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接受教育。在担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之前,他在布鲁克林学院担任教职十四年。1967—1968年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科学心理学》等。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崛起的新的心理学派,冲击着当代西方的心理学体系,相对于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的“第一思潮”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第二思潮”,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引言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第一章 健康与病理学 第一节 走向人本主义生物学 第二节 神经症:个人成长的一种失败 第三节 自我实现及其超越 第二章 创造性 第四节 创造性态度 第五节 创新的总体方法 第六节 创造力的情感障碍 第七节 创造性人物的需求 第三章 价值 第八节 事实和价值的融合 第九节 存在心理学札记 第十节 一次人类价值研讨会的评论 第四章 教育 第十一节 认知者和认知 第十二节 教育及高峰体验 第十三节 人文教育的目标与内涵 第五章 社会 第十四节 社会与个人中的协调作用 第十五节 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 第十六节 锡南浓和优良心态文化 第十七节 优良心态管理 第十八节 关于低级怨言、高级怨言和超级怨言 第六章 存在认知 第十九节 单纯认知简释 第二十节 认知再释 第七章 超越与存在心理学 第二十一节 超越的各种方式 第二十二节 Z理论 第八章 超越性动机 第二十三节 超越性动机理论: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 附录 附录一 对《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的评论 附录二 类人灵长类动物的性行为和支配行为 与心理治疗中患者幻想的某些相似之处 附录三 两种不同文化中的青少年犯罪 附录四 类似本能的判断需求的标准 序言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 洛(Abraham H.Maslow, 1908—1970)是美国著名 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 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 家,也是美国心理学界举 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从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欧 美,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他本人也被誉 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相较于弗洛伊德的精神 分析学(第一思潮)和华生的 行为主义(第二思潮),马斯 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第 三势力”或“第三思潮”的面 貌出现并流行于西方学术 界,其理论核心是“以人为 本”。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对 上述两大思潮的一种挑战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性是 好的,破坏性是派生的, 我们要对人类社会的前景 保持乐观,要以人为中心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 严、人格的完整和自我的 充分发展。这与弗洛伊德 把破坏本能和爱欲本能相 提并论的看法完全不同。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思 想方法,都是围绕着“把人 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 来研究”。马斯洛力图把前 两种思潮中对人类有意义 的部分加以批判性地继承 ,从而提出了一种综合性 的行为理论,其中既包括 行为的内在的、固有的决 定因素,又包括外在的、 环境的决定因素。他认为 仅仅客观地研究人的行为 是不够的,在追求完整认 识的过程中,必须将人的 主观世界加以研究,充分 考虑人的感情、欲望、希 求和理想。马斯洛反对传 统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 和环境决定论,强调人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他指出 ,一个成功的人类行为研 究家,需要更有哲理性、 创造性和广泛的兴趣与直 观,这样才能“看到现实的 全貌”。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 健康人”“自我实现者”和“人 类精英”是一回事,马斯洛 把他们看成“人类最好的范 例”“出类拔萃之辈”“人类中 不断发展的一小部分”,认 为只有他们的“选择、爱好 、判断才能向人们表明什 么是对人们有长远意义的” 。马斯洛和他的人本主义 心理学派追随者们相信通 过对代表人类发展的那一 部分人的研究,可以揭示 和描述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念和行为标准。他们一直 致力寻找一个具有指导作 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始 终不渝地追求的目标之一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便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之 一,书稿由A.H.马斯洛 亲自遴选各章节组成文章 ,并对原稿内容进行全面 修订和完善。然而令人遗 憾的是,正值新书写作启 动之际,马斯洛却因心脏 病突发于1970年6月8日与 世长辞。值得庆幸的是, 他的夫人贝尔蒂亚·G.马 斯洛遵照马斯洛的独特风 格,以论文集的形式编排 了原稿,完成了丈夫的遗 愿,使该书得以与读者见 面。 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中,马斯洛提出了对于 人性的看法,详细阐述什 么是健康人性,并从人性 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神 经症的意义,论述与健康 人性相关的“创造性”和“价 值”的概念,探讨其本人提 出的存在认知与超越性自 我实现的理论以及人本主 义的教育观。马斯洛认为 ,教育的目的即人的目的 ,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自 我实现”,是完满人性的形 成,并促使个人达到所能 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在 他看来,当人的低层次需 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 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超越性的,追求真、善、 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 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 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从“需要层次理论”出发 ,马斯洛要求教育工作把 重点放在引导人的潜能的 实现上;教育者要把对儿 童的爱、赞许和关怀,看 作与满足儿童的饥、渴、 冷等生理需要一样重要的 举措,把儿童学习中即刻 的愉悦体验看作促使他成 长的最佳养分。他强调要 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认为“创造性”并非少数人的 专利,而是“在所有健康儿 童中肯定都能发现它的存 在”。为贯彻创造性教育, 要求教育者从幼儿开始, 使之不怕改变,喜爱新事 物。马斯洛还高度肯定美 育在培养自我实现的人等 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他还强调应把美育内在地 渗透到学校的各门学科中 ,与艺术教育、音乐教育 和舞蹈教育并驾齐驱。他 提出教育者应把儿童的这 种美的体验看作其“高峰体 验”的一个源泉。此外,从 幼儿园开始,教育者就应 通过给孩子以更多的自由 、活动或者在帮助他人中 获得高峰体验,促进儿童 的发展。 《人性能达到的 境界》既是马斯洛需求理 论的补充,又是需求理论 的延伸。马斯洛详尽介绍 了自我实现研究是怎样开 始的,并讨论了趋向自我 实现的八条途径。本书有 助于丰富和深化健康人性 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教育 和社会改良,在更好地帮 助人们达到健康人性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就鸟新洛本人而言,他 的一些珍贵特质和实践行 为对于今天的研究人员而 言也不乏启发和激励意义 。他高瞻远瞩的“哲学化”研 究目光、开阔的学术视野 、扎实严谨的研究态度, 以及朴实无华的秉性和幽 默风趣的字里行间所表露 出来的“真知灼见”,都使人 们保持着阅读马斯洛著作 的兴趣,使他的书备受欢 迎,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