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雅录(宋代士民的生活美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作者 孙寒波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在大量文集、诗词和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宋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欧阳修、郑毅夫、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杨万里等人的文学书写,以文化随笔的方式来介绍宋代士大夫生活美学的各个层面,勾画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休闲娱乐等。他们身上那些真实的风雅生活,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历史与文明的想象。
作者简介
孙寒波,湖南邵阳人,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前湖南卫视资深媒体人。现为电影编剧。编剧作品有《蒸汽城市·二见钟情》《银河系上学指南》。抖音读书博主“孙老莲”;业余时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工作。
目录
一、衣
熏衣,把香气“穿”在身上
奔放的宋人,竟然喜欢内衣外穿?
竹好堪延客,溪清欲浣衣
逢年过节,万饰从“头”起
二、食
临水斫脍,以荐芳樽!
宋人消夏有点“冰”
宋徽宗的“荔枝自由”
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
像斗牛一样斗茶
熬成熟水趁新汤
我有一枝花,斟我些儿酒
“四司六局”24小时在线
打成寒食杏花饧
花开有“食”
宋朝厨娘:寻常人家用不起
三、住
床帐生香——宋人的优雅养生之道
宋词里的中国庭院,真想住进去!
多插瓶花供宴坐
纳凉神器——李清照用了都说好
床上屏风——宋代御寒防风利器
“挂画”这件雅事
新开小室:长着香薰一架书
鸟度屏风里
四、行
宋人出行仪式感满满
在宋朝,这样过端午节!
簪花,宋代男子的真香之路!
望门投刺——宋代门前的礼仪
裙带写新诗
“快递小哥。我寄胭脂泪”
宋朝七夕图鉴
宋代也有“出租车行”?
花笺小字,宋时雅趣
要结婚了吧!不如借鉴下宋人的婚礼
五、玩
春风里来看花局
花朝节,最浪漫的节日
雅集——宋朝朋友圈的打开方式
斗草这些事儿
谁说坐船无聊?那是因为你没上对船!
给猫“下聘礼”?
作词“侑欢”
团扇——一种游走在宋朝的艺术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止于仁——宋仁宗的“风雅”
后记
参考书目
序言
彩虹非常美,它呈42度
的圆弧状,而且红色在外,
紫色在里。但这个世界上非
常复杂、非常美丽的现象的
背后是麦克斯韦方程式。宇
宙结构的终极就是一组方程
式,包括牛顿的运动方程式
、麦克斯韦方程式,以及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式、狄
拉克方程式和海森伯方程式
。这几个方程式就“住在”我
们所看见的一切里,所谓“
大道至简”,宇宙结构都受
它们的主宰。它们是造物者
的诗篇,所谓“天地有大美
而不言”。
造物者用最浓缩的语言
,掌握了世界万物包括人的
结构、人的情感,世界上的
一切都可以浓缩成“诗”。商
觚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
双曲线”。商朝人当然不知
道什么曲线轮廓,可是直觉
告诉他这是抽象的美,是从
心里了解到了自然界的美。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
一瞬”,西晋陆机用诗性的
语言阐述对于宇宙结构的了
解,传达出一种大美。
中国古代美学,到宋代
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
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
单纯。宋朝人用墨画画,烧
单色釉瓷器。现在讲极简,
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越简
单,越难。北宋范宽《溪山
行旅图》里一座大山,人只
是走在大山大水里一个小小
的存在,这是很了不起的天
人合一观点,也是后来欧洲
人谈的环保观念。宋朝人知
道,人不能自大到认为可以
征服宇宙,我们只是宇宙的
过客,所以,用“行旅”,不
是“旅行”。人要尊敬自然,
要留下谦卑。正如麦克斯韦
方程式,看起来很简单,可
是真正了解它的威力之后,
会心生敬畏。
一千多年前的文化为现
代人追捧,背后实则是文化
自信——宋朝是中国历史上
经济最繁荣、文化最昌盛、
艺术最高深、科技最发达的
朝代,“文物之盛跨绝百代”
。而宋代生活美学的独特之
处在于它既是以雅文化为背
景的中国文人士大夫生活美
学的高峰,又是市井烟火味
浓厚的民间俗文化的兴盛:
它既体现在器物、家居、园
林等物质方面的极致精美,
又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清
静淡泊的思想。小友孙寒波
的这本书里,不仅有焚香、
点茶、插花、挂画“四般闲
事”这种大雅文化,也有《
清明上河图》里充满了人间
烟火气的勾栏瓦舍、茶坊酒
肆、车马络绎、商贾往来这
样的大俗文化。也许,这正
是开启宋代美学的正确打开
方式。
王耀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导语
本书是一本关于宋代士大夫生活美学的作品。通过诗词史料探索宋代士大夫的生活史,也是该书的重要特点,即通过他们的诗词来对其“闲适生活”进行精描细画,努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本书不仅有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四般闲事”这种大雅文化,也有《清明上河图》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勾栏瓦舍、茶坊酒肆、车马络绎、商贾往来这样的大俗文化。
后记
这本书纯粹是一个偶然
,一个意外事件,它滥觞于
一年前我在抖音做的一个关
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账号“孙
老莲”,账号的更新时断时
续,但是我对中国古典文学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
爱始终不曾断绝。当然,要
说更早的因缘,当是很多年
前第一次读到《世说新语》
时的那种震撼,“王子猷居
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
,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
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
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
,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
尽而返,何必见戴?”“性之
所至,率性而为。”王徽之
的这种“因感而发”,我想并
非矫揉造作,而是表达了一
种深刻的性情之美。正如《
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
谓性,率性之谓道……”
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
文化风流,它是中国文化的
一个高峰。宋代士大夫和我
持有一样的看法,而且,他
们做得更加极致。宋朝是文
治的时代,“八荒争凑,万
国咸通”,市民文化兴起,
生活气息浓厚。宋代士大夫
业余生活丰富,生活品位高
:抚琴弈棋,宴饮集会,踏
春赏花,带雨种竹,汲泉煮
茶,古鼎焚香……他们活得
诗意优雅,又热气腾腾;他
们带着无限的希望,努力耕
耘;他们永远满腔热情,不
自怨自艾;他们依心而动,
热爱珍惜每一天。宋朝人,
千年前已活成我们理想中的
样子——把日子过成诗。我
甚至一度想发明一台时间机
器,回到宋朝。
与我一样对宋代生活方
式生出无限向往的还有郑新
文先生、唐琎先生、温湘婷
先生、袁醍先生、尹知己先
生、赵天奇先生和莫梅锋先
生。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
中国工程院王耀南院士的指
点和帮助,在此谨向王耀南
院士表示感谢!没有他们的
支持和帮助,这本书不可能
顺利面世。正是他们的鼓励
,让我在每日枯燥的“搬砖”
之余,凭着与宋人一样,在
心灵深处与“魏晋风度”的共
鸣而咬牙码完全部篇章。这
实在是一个颇有些痛苦的经
历,但是,在此过程中,我
亦“温故而知新”,对于魏晋
风度、宋代士大夫生活美学
的内在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
认,它实际上是将中国传统
文化中“道优于器”的高深哲
学理念,演绎成一种具体的
人生实践过程。从这个意义
上,它可以滋养我们的人生
态度和生活方式。也许这正
是我和我的朋友们心向往之
的吧。过着“宋瓷一样精致
的生活”,这事想想就激动
精彩页
熏衣,把香气“穿”在身上
衣袂飘香,是从古至今追求的一道“嗅觉风景”,比如现代人,喜欢营造“氛围感”,每个女孩的梳妆台上都少不了一瓶香水。中国的古人,让香气随身的方法有很多。在这方面花费的心思、对细节和精致感的追求,与现代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宋代的刘过有一次和友人一起去探访有阵子没见的女孩,结果扑了空,只能隔窗窥看一下闺房。或许那个女孩闺房内的日常小景让刘过印象深刻,他用一首词把这次探访记录了下来,即《竹香子·同郭季端访旧不遇,有作》:
一琐窗儿明快。料想那人不在。熏笼脱下旧衣裳,件件香难赛。
匆匆去得忒煞。这镜儿、也不曾盖。千朝百日不曾来,没这些儿个采。
透过阳光照亮的花窗,刘过看到熏笼内暗香幽微,笼面上则摊满了伊人的衣服,虽然并不是新衣,但每一件都熏得香气扑鼻。一旁的梳妆桌上,圆月一样的明镜倚在镜架上,没有来得及放入镜奁,女孩想必是匆忙化好妆后就出了门,以致没归置妆台。这首词十分准确地揭示了宋代女子对于衣香的注重,以及她们对于举手投足间要随时“香出衣”的孜孜追求。在宋代,在熏笼上摊开衣服加以熏香,是贵族女性的一种日常行为。当时,香气不仅是贵族女性服饰的一部分,还是她们彰显自己身份的一种方式。
人人都爱熏衣
宋代女性对芳香之物有本能的偏爱。“苏合熏衣透体馨”,无论家居还是外出,她们都喜欢穿在熏笼上熏过的衣服。“莺锦蝉彀馥麝脐”,和凝在《山花子》中描绘的这个女子身着彩锦、薄纱的衣裙,经过浓熏,就散发着贵重的香气。周彦邦曾在元宵的热闹时节里,遇到满路飘香的逛街女性,“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在宋代,熏衣用的熏笼常称“香篝…‘熏篝”‘衣篝”等,黄升《木兰花慢》云:“欹枕困寻药裹,熏衣慵讯香篝。”彭元逊《汉宫春》云:“熏篝未断,梦旧寒、浅醉同衾。”吴文英《天香·熏衣香》云:“珠络玲珑,罗囊闲斗,酥怀暖麝相倚。百和花须,十分风韵,半袭凤箱重绮。茜垂西角,慵未揭、流苏春睡。熏度红薇院落,烟锁画屏沉水。”吴文英从情人身上衣香联想到熏衣香的情景,春日和煦,人倦欲卧。伊人珠饰绣衣,半掩酥胸,与他斜倚床上。她的手中拿着绣囊,两人互评香囊的优劣处,从她的身上还不时散发出一阵阵浓馥的香气。“沉水”,系沉香的别称。室内用沉香熏衣,香气不但弥漫在画屏上下,还透过门帘,顺风飘过紫薇院向外扩散着。
《金瓶梅》“妆丫鬟金莲市爱”一回中,潘金莲来到西厢房,“瞧了瞧旁边桌上,放着烘砚瓦的铜丝火笼儿,随手取过来,叫:‘李大姐,那边香几儿上牙盒里盛的,甜香饼儿,你取些来与我。一面揭开了,拿几个在火炉内。一面夹在裆里,拿裙子裹得严严的,且熏爇身上。”’这天是正月初九,天气寒冷。这个火笼儿放在桌上,可见不是放在地上的烤火盆。甜香饼儿也不是吃的,而是用于熏的香饼。火上烘烤着一块砚台状的瓦片,香饼投到瓦上,加热融化,香气氤氲开来,金莲罩在裙子底下,连肌肤带衣裙,全身香透。这熏香的火笼子,铜丝是固定支架,又是提手,放在桌上支撑火笼隔热,不会烫坏桌面;烤火时又保护衣裙,不会落入火中。在“郑月儿卖俏透密意”一回中,妓女郑爱月儿躺在西门庆怀里,“他便一手拿着铜丝火笼儿,内烧着沉速香饼儿,将袖口笼着熏爇身上”。爱月儿手扶铜丝火笼儿,把一缕香烟顺着袖筒牵入体内。她用的是沉速香饼儿。
当然,熏衣并非女性的专享,很多文人士大夫都有熏衣癖好,在生活中经常熏衣,不少人有专门熏衣房,专人负责日常熏衣。陆游《雨中作》云:“积润画图昏素壁,渍香衣帻覆熏笼。新晴不用占钟鼓,卧听林梢淅淅风。”宋祁《送张元安肃知军》云:“星闱几罢日熏衣。”张镃《醭栉》云:“三熏衣润乘沉麝,一沃汤柔和芷辛。”黄庭坚《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石博山》云:“熏衣作家想,伏枕梦闺姝。绝城蔷薇露,他山菡萏炉。”《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次日,颜俊早起,便到书房中,唤家童取出一皮箱衣服,都是绫罗绸绢时新花样的翠颜色,时常用龙涎庆真饼熏得扑鼻之香,交付钱青行时更换。”龙涎庆真饼,就是用抹香鲸肠内分泌出的一种香料制成的香饼。“行走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兰陵笑笑生曾这样描写孟玉楼身上的香气。
“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的传说脍炙人口,但宋代优雅男士的相关轶事,相比苟令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北宋名臣赵抃天生面黑,并且为人刚正,在朝堂上弹劾权贵时毫不避忌,如此刚正的清官,一定生活简朴吧?事实却是,这位钢铁直男喜欢熏衣到了痴迷的程度!叶梦得《避暑录话》载:“赵清献公好焚香,尤喜熏衣。所居既去,辄数月香不灭。衣未尝置于笼,为一大焙,方五六尺。设熏炉其下,常不绝烟,每解衣投其间。”在赵扦的住处,设有一只特制的超大号熏笼,直径达五六尺,笼下放置一只熏炉,终日香烟不灭。他常穿的衣服从不收人衣箱,每次脱下衣服,就直接平铺在熏笼上,接受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