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保尔·拉法格(Paul Lafargue,1842—1911)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优秀学生和亲密战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的一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法国工人党和第二国际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作为法国和国际革命运动的天才的、卓越的、勇敢的活动家,他把自己的全副精力都献给了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斗争。 全书共分十章,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评述了拉法格一生的活动和功绩。本书作者通过长期的研究,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借鉴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拉法格研究中的许多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书的出版,为我国读者研究拉法格及法国和国际共运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很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李兴耕,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原副局长。江苏省人,1936年1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掌握俄、德、法文,是研究国际共运史和当代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专家。对法国和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造诣尤深。发表了大量文章和论著,受到学术界好评。 曾参与编译《马恩列斯论巴黎公社》《米勒兰事件》《拉法格文选》等,主编《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与实践》;担任《马列著作编译资料》和《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编委;著有《拉法格传》《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1917—1945)》等。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1.“他的血管里混合着三个被压迫种族的血液” 2.“拉丁区之狮” 3.在马克思的教诲下 4.劳拉——生死与共的爱侣和志同道合的战友 第二章第一国际的积极活动家 1.协助瓦尔兰创建巴黎联合会 2.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3.反对巴枯宁派的阴谋活动 第三章 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之一 1.为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而奋斗 2.参加制定哈佛尔纲领 3.对可能派的批判 第四章 在法国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1.“圣珀拉惹的囚徒” 2.巴黎的“明灯” 3.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论战 4.战斗的文学评论 第五章第二国际的创建者之一 1.为筹备巴黎国际代表大会而四处奔走 2.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 3.在布朗热运动的旋涡中 4.领导法国工人庆祝189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 第六章 社会主义议员 1.因“富尔米事件”再次入狱 2.当选为议员 3.同德莫连论战 4.制定土地纲领 第七章 捍卫唯物主义历史观 1.唯心史观还是唯物史观 2.《财产的起源和进化》 3.《交易所的经济职能》 4.宣传无神论思想 第八章 反对伯恩施坦主义和米勒兰主义 1.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的立场 2.谴责米勒兰的背叛行为 3.“从左边批判康德” 4.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 第九章 争取法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统一 1.参与创建法国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2.《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3.反对战争与军国主义的斗争 第十章 战斗的晚年 1.两条战线的斗争 2.《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 3.批判不可知论 4.对革命导师的回忆 5.“怀着无限欢乐的心情离开人世” 结束语 拉法格年谱 序言 在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 史上,保尔·拉法格(1842 —1911)作为法国工人党的 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积极活 动家和第二国际的创建者之 一,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不仅如此,他作为杰出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发展 史上也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 。列宁在1911年保尔·拉法 格和劳拉·拉法格的葬礼上 致悼词时指出:“早在俄国 革命的准备时期,俄国的觉 悟工人和全体社会民主党人 就懂得十分敬重拉法格,因 为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 有才能、最渊博的传播者之 一。”① 拉法格在青年时代是一 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积 极参加了反对路易·波拿巴 的第二帝国的暴虐统治、争 取建立共和制度的斗争。在 19世纪60年代中期,他开 始投身于工人运动,曾经一 度受到蒲鲁东主义的影响。 但是,自从他在伦敦结识了 马克思之后,他逐渐认识到 :“蒲鲁东只代表过去,马 克思却代表未来”①。在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直接教诲下 ,同时也通过他自己的刻苦 学习和斗争实践,他接受了 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 马克思主义者。此后,他作 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 坚决支持和贯彻马克思的路 线,参与创建了巴黎联合会 ;在巴黎公社期间,他公开 拥护公社的纲领,并且组织 波尔多工人声援公社社员的 英勇斗争;在流亡西班牙期 间,他在工人中进行社会主 义宣传,并同巴枯宁派展开 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在70年 代末80年代初,他为创立法 国工人党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并同茹尔·盖得一起在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起草 了法国工人党的马克思主义 纲领,对可能派的改良主义 纲领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 同奥古斯特·倍倍尔、威廉· 李卜克内西等密切合作,在 恩格斯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 了1889年巴黎国际社会主 义工人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创建了第二国际;在担任 众议员期间,他充分利用议 会讲坛揭露资本主义制度, 宣传工人党的主张,捍卫劳 动人民的切身利益;19世纪 末20世纪初,他在第二国际 内部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立 场,坚决反对伯恩施坦主义 和米勒兰主义;在统一的法 国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 部)建立后,他在两条战线 上进行顽强的斗争,既反对 改良主义,也反对无政府主 义。尽管他也犯了一些错误 ,但是他的这些历史功绩是 不可低估的。 拉法格的学识渊博,兴 趣广泛。他始终如一地努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 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他不 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 学社会主义方面有很高的造 诣,而且对文学、语言学、 伦理学、民族学、人口学、 神话学以及宗教问题也作了 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独 到的见解。他的大胆探索和 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十分可贵 的。 长期以来,在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工作中流 行一种观点,似乎在马克思 、恩格斯二人和列宁之间隔 着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独占统 治的时期。按照这种观点, 第二国际几乎成了机会主义 的同义词,包括拉法格在内 的第二国际时期的一大批革 命活动家和理论家的历史功 绩被抹杀了,似乎在恩格斯 逝世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 内,没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发展作出过有益的贡献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也是 不符合实际的。我们仅仅举 出拉法格在1903年发表的 《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 会和政治意义》为例。他在 这部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垄断 组织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 其后果作了富有独创性的研 究,对帝国主义的某些特征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托 拉斯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 进入了一个特殊的阶段—— 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尽管 拉法格还未能对帝国主义的 性质及其历史地位作出全面 的科学的论述,但是这部著 作无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作出了重要贡献。 拉法格一生走过的道路 是很不平坦的,充满了各种 艰难险阻。由于从事革命活 动,他多次被反动派投入监 狱。他的许多著作是在圣珀 拉惹监狱中写成的。反动派 的迫害,使他不得不长期流 亡国外,先后达14年之久, 到过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 等国。在颠沛流离中,他的 三个孩子都不幸夭折了。他 多年过着十分困苦的生活, 幸亏得到恩格斯的经常接济 才勉强糊口。但是,他始终 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 在去世前留下的遗书中写道 :“我怀着无限欢乐的心情 离开人世,深信我为之奋斗 了45年的事业在不久的将来 就会取得胜利。共产主义万 岁!国际社会主义万岁!” ①这段话表达了拉法格对共 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不移的信 念。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 高理想,他英勇地奋斗了40 多年。他的这种忠于革命理 想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 习。 在写作拉法格的传记时 ,不能不提到他的终身伴侣 和战友——马克思的女儿劳 拉。这是一位高尚、勇敢的 女性。她聪明机智、富有才 华,懂得多种语言。自从她 把自己的命运同拉法格结合 在一起后,就同他并肩战斗 ,同呼吸,共患难,数十年 如一日,为无产阶级解放事 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她 不仅是一位革命家,还是一 位杰出的翻译家,曾把马克 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译成 法文, 导语 本书主要评述拉法格在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作用以及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至于他在其他领域的活动和贡献,只作了一般的介绍。在写作本书时,作者借鉴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中引用的拉法格著作和书信,大部分都核对了原文。书末附有《拉法格年谱》。 后记 拉法格从19世纪60年代 中期转向马克思主义立场, 直到1911年去世,为无产 阶级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了将 近半个世纪,立下了不可磨 灭的历史功绩。概括地说, 他的功绩可以归结为以下三 个方面: 第一,他坚持不懈地向 广大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制 度作了深入的剖析,论证了 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 代替的历史规律,阐明了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 ,坚持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 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他维护 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批判 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 知论,他捍卫了马克思关于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学说,驳 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种 种攻击;他深入探讨了资本 主义垄断组织的产生、发展 及其意义,对帝国主义的某 些特征作了分析,说明了资 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自己的最 后阶段,从而丰富了科学社 会主义的理论。此外,他还 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和方法去研究民族学、语言 学、文学、伦理学以及宗教 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二,他参与创建了法 国工人党,是党的最有威信 的领导人之一。他和盖得一 起坚持党的革命纲领和策略 ,组织和领导法国无产阶级 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 争,捍卫包括农民在内的广 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对 可能派、米勒兰主义者、无 政府工团主义者进行了有力 的批判。1905年法国社会 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建 立后,他是党内的马克思主 义革命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第三,他作为国际工人 运动的杰出活动家,在第一 国际内部坚决贯彻马克思的 路线,同巴枯宁主义展开了 毫不妥协的斗争;在恩格斯 的直接指导下,他参与创建 了第二国际,粉碎了可能派 及其盟友英国工联分子篡夺 国际工人运动领导权的阴谋 。20世纪初,在国际工人运 动中革命派和机会主义派之 间的斗争日趋激化的情况下 ,他没有屈服于机会主义派 的压力,而是继续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总之,拉法格不愧是第 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为数不 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杰出 代表之一,是法国和国际工 人运动的坚强不屈的战士, 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拉 法格在自己的理论观点和实 践活动中,也有这样或那样 的错误。例如,他在理论上 有时还没有完全摆脱无政府 主义的残余影响,在解释唯 物史观时在个别问题上存在 机械论和简单化的倾向,他 的有些用语不够确切(如把 唯物史观称作经济唯物主义 ),在策略上有时表现出左 右摇摆,对布朗热运动的性 质作了错误的判断,在制定 土地纲领时对小农的私有心 理作了无原则的让步,等等 。 拉法格的这些错误,一 方面是由于他还没有彻底克 服旧的世界观的影响,另一 方面也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 和斗争环境的局限。我们应 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他的这些 错误,既不能回避,也不能 任意夸大,而应从中吸取有 益的教训。 拉法格夫妇去世已经七 十多年了,正如列宁所说的 那样,各国的先进工人和革 命者都懂得“十分敬重拉法 格”①。拉法格为了共产主 义理想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 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各国劳动 群众。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 的专著,它的出版填补了我 国在拉法格研究中的一个空 白,为我国读者研究拉法格 及法国和国际共运史提供了 重要的资料,很值得一读。 ——楼均信 精彩页 1.“他的血管里混合着三个被压迫种族的血液” 1842年1月15日,保尔·拉法格出生于古巴圣地亚哥城的一个法国移民家庭。古巴岛位于加勒比海的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当1492年哥伦布率领探险队第二次航行到古巴岛时,曾误认为这里就是马可·波罗在他的日记中记载的那个盛产黄金、珍珠、宝石和香料的地方——西庞谷。他在古巴东北海岸下锚,以为到了中国的一个半岛。①16世纪初,古巴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岛上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遭到残酷的杀戮。圣地亚哥是古巴岛东南岸的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港口城市,1522—1589年曾为西班牙殖民地首府。保尔·拉法格的父亲弗朗斯瓦·拉法格是圣地亚哥的一个箍桶匠,后来经营一个不大的种植园,以后又从事葡萄酒买卖。他的母亲安娜·维吉妮亚·阿尔马雅克出身于一个小种植园主家庭。保尔·拉法格后来在同沙尔·龙格①谈到自己的童年生活时说:“我的童年时代是在各种木料和刨花之间度过的:我的父亲是古巴岛上的一个箍桶匠。他经过漫长的艰苦岁月积蓄了一笔微薄的家产,才能够把我送到波尔多的中学读书。”② 他的祖父让·拉法格原籍法国波尔多,18世纪80年代从法国迁到圣多明各岛③定居。1796—1802年,圣多明各岛上的黑人为反抗殖民主义者的残暴统治举行起义,要求独立。拉法格的祖父在这次起义中下落不明,可能是遭遇了不幸。④拉法格的祖母卡特琳娜·皮浪是圣多明各岛上的一个黑白混血儿,在黑人起义期间逃到古巴避难。但是不久,古巴人民展开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她像所有其他法国移民一样被逐出古巴,带着孩子(他后来就是保尔·拉法格的父亲)前往北美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在那里靠沿街叫卖水果和零星小商品维持生计,直到16年后才回到古巴。 保尔·拉法格的外祖父名叫阿伯拉罕·阿尔马雅克,出身于圣多明各岛上的一个犹太人和法国人的混血家庭,曾在法国受过正规教育,后来成为一个商人。他的外祖母玛格丽特·弗里比埃是牙买加岛①上的印第安人。由此可见,拉法格的血统是极为复杂的。所以,弗兰茨·梅林②在一篇纪念拉法格的文章中说,“他的血管里混合着三个被压迫种族的血液”,黑人、犹太人和印第安人种的血液。③他外貌上的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皮肤黝黑而略带橄榄色,在端正的面庞上有一双引人注意的大眼白。马克思后来开玩笑地称他为“克里奥洛人”④。 拉法格是父母唯一的儿子,在家里特别受到钟爱。他在圣地亚哥当时最好的一所学校里受了初等教育。著名的古巴民主主义诗人弗朗西斯科·姆尼奥·德尔·蒙特是他的老师之一。1851年,当他九岁的时候,随父母回到故乡波尔多居住。波尔多是法国西南部的一个重要港口,纪龙德省的省会,位于加龙河下游,距大西洋的比斯开湾97公里,工商业发达,尤其以酿酒业闻名于世。拉法格的父亲在波尔多继续从事葡萄酒买卖,并拥有一些地产。 拉法格先后在波尔多和图卢兹上学,于1861年在图卢兹通过了中学毕业会考,之后进入巴黎大学医学院学习,以便将来成为一名医生。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