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角落里的精彩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精心选择二百多个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经典小故事呈献给读者。这些作品,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先讲述故事原貌,并加以注释补充,同时以极具特色的“郭家言”板块对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和蕴含的教育意义进行点拨和评述,既滋味鲜活,又真实可感,方便读者直接阅读和欣赏。通过短小精悍的“小品文”形式,让广大读者在欣赏富有趣味的历史故事的同时,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目录
1.六尺巷
2.驴叫悼友
3.诸葛三思
4.董遇“三余”
5.孔融见李元礼
6.陶侃节俭,竹头木屑
7.斗胆茅焦
8.允之有智
9.钟毓兄弟
10.罗母烧袍
11.孙叔敖与庾亮
12.儿时王戎
13.豫让不怀二心
14.元方对客
15.顾安康画像
16.占卜坚胜心
17.荀巨伯探友
18.景真眼辩
19.九岁杨童
20.神农
21.养生名言
22.乐羊子之妻
23.骨肉之亲
24.相思树
25.羲和生日和常羲生月
26.莼鲈之思
27.王裒(pou)泣墓
28.程门立雪
29.“四知”杨震
30.伯俞泣杖
31.司马越教子
32.天才王勃
33.画框明志
34.日与长安
35.囊萤映雪
36.苟唏杀弟
37.孔仅荐苟变
38.夫妻情深
39.匡衡读书
40.戴渊投剑
41.王经忠孝
42.苏公论佛
43.真实的谢安
44.桓妻劝衣
45.晋元帝幽默
46.忌名讳
47.北宋赵普
48.驴马顺序之争
49.丁谓造宫
50.东阳之廉
51.艾子教孙
52.程氏教子
53.太宗怒拍
54.太上侍中
55.越人溺鼠
56.舍命陪君
57.许允之妻
58.母猿爱子
59.泰山之力
60.搏击状元
61.书橱陆公
62.王思政封金
63.五品药商
64.张融的智慧
65.长安易居
66.虞世南
67.张躁(zao)画松
68.张芬与西蜀客
69.艺人高崔嵬
70.郁林太守
71.王锷“散财”
72.新旧“太公”
73.李崇吝啬
74.老虎报恩
75.崔光取绢
76.得意失意诗
77.以瓜祭灵
78.正房之主
79.能诗免死
80.天外有天
81.佛像流汗
82.李勉遇盗
83.人生如戏
84.狄仁杰认错
85.乐师罗程
86.当庭理争
87.苏世长归顺
88.宋濂正直
89.元方卖房
90.太祖节俭说
91.马后宝说
92.太祖大度
93.太祖轻财
94.诗鬼李贺
95.獭祭鱼
96.趁锅煎饼
97.处世如戏
98.江宁织造
99.痴人说梦
100.司马芝遇盗
101.功人萧何
102.明初“乡约”
103.徐孺子赏月
104.大力美姝
105.法外之法
106.神童庄有恭
107.明年同岁
108.戴嵩画牛
109.裴度大度
llO.刻削之道
111.主考崔沆(hang)
112.董叔攀权
113.终身食鱼
114.“苍鹰”郅都
115.陈遗孝报
116.偏枯之药
117.黄允修借书
118.千万买邻
119.阴差阳错
120.米汤大全
121.草稿黥刑
122.孟母三迁
123.史妻忠烈
124.高皇画像
125.汉寿亭侯
126.闽人种荔
127.梅询之感
128.林广射敌
129.王雾(pang)答客
130.正午牡丹
131.驯养鹧鸪
132.孝子之门
133.耿直如筷
134.不记人过
135.太祖弹雀
136.寇准忆母
137.王明收财
138.滕子京与岳阳楼
139.李梦登罢官
140.天宁寺住持
141.字据在心
142.吴中羞愧
143.李纲遇劫
144.东坡还宅
145.一肚子不合时宜
146.张咏肃贪
147.王素谏色
148.修正自己
149.包拯廷争
150.宋庠兄弟
151.韩琦大度
152.安民刻碑
153.伯修射雁
154.文从免死
155.朱熹被骗
156.今天不杀羊
157.苏轼说文
158.风水之地
159.苏掖吝啬
160.大盗伏法
161.朱动秀袍
162.叶衡问死
163.张齐贤罢相
164.史天泽染须
165.不可妄杀
166.技不同用
167.李想用人
168.李封治县
169.杨大年应对
170.吴起三问
171.皇上也不能痛快
172.杨大年作文
173.胡旦放言
174.廉希宪拒宝
175.公主认错
176.廉希宪尊儒
177.不以名花求媚
178.乞丐养猴
179.不易忠节
180.韩休为相
181.南霁云之义
182.荣辱不惊
183.“钱”本草
184.太宗论弓
185.盲人坠河
186.贫女无烛
187.三杯为界
188.赵普巧谏
189.“四了”歌
190.张氏教子
191.画马不画毛
192.报功之弊
193.元世祖伐日
194.林西仲治徽
195.沈稽中挺辩
196.患难之交
197.宗定之母
198.上官桀养马
199.戒石铭
200.太宗遗宝
201.平天冠
202.人有五官
203.陈宗训奉母
204.族谱作假
205.玉带之祸
206.薛家婆婆
207.汪直失宠
208.诸葛事必躬亲
209.最好的兵械
2lO.明代琉球
211.整容匠升官
212.邻家校尉
213.苏颈读书
214.虚有其表
215.物有短长
216.烛邹养鸟
217.孔子论交往
218.拔钉钱
219.牛角挂书
220.孙亮破矢
221.依法定罪
222.苻融审案
223.严刑判案
224.诬告杀牛
225.盗锁易钥
226.孙登比丸
227.名有所增
228.太祖批奢
229.狂草张旭
230.渐离击筑
231.高祖还乡
232.汉初三杰
233.张说调任
234.杜预立碑
235.蔡确击钟
236.慧卿遭讽
237.枯树之赋
238.丰乐宴游
239.富有二子
240.杨震逐鹤
241.屠城升官
242.愿为良臣
243.问卦福寿
244..庭式践约
245.养马终老
246.陈鹄说文
247.河间游僧
248.文避方言
249.不营私第
250.太祖厚赐
251.拒关赐布
252.不授郎官
253.留纳戒奢
254.毁巢纵鹊
255.望陵毁台
256.剪须配药
257.遇物教储
258.啖饼惜福
259.敬受母教
260.解裘赐将
261.戒女衣翠
262.不喜珠饰
263.夜里烧羊
264.轸念流民
265.万里前程
266.羽冲读书
267.少年勤学
268.薛奎之感
269.三场状元
270.宰相奉诏
271.厕上读书
272.曹彬判案
273.王旦识人
274.王旦识玉
275.监会亭仓
276.小吏碎盏
277.擅离职守
278.帝不拜佛
279.不扩旧宅
280.改造弓弩
281.拒
序言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如同一部辉煌的巨著。要想
一下子读完它,那是不可想
象的。于是有不少读者把阅
读的精力投向了正史,也就
是二十四史中那些历史的经
纬之作。这些正史往往只是
大角度粗线条地记载了历史
人物(帝王将相或社会精英
)和历史史实。然而,还有
很多历史的精彩沉淀在古人
生活(大部分是中下层社会
群体)和一些古代文人著作
中。这些精彩广泛散落在鲜
为人知的历史角落,其中有
不少令人震撼的真实瞬间,
这些角落和瞬间呈现出来的
小人物和围绕他们所呈现出
来的故事不乏具有进步思想
和教育意义,这些却往往被
读者忽略或漠视,有的甚至
在时空的变换中被历史掩盖
或遗忘。正是缘于此,我们
从正史、古人著作中精心选
择了365个小故事呈献给读
者。这些小故事选向定位是
不大为人所知,却能给人以
视觉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历史
“小品”。由于这些故事大多
不见于正史,故取名“历史
角落里”云云。每个故事的
名字都是我们在译注时加上
的。
译注这些小故事时,我
们发现许多堪称史粹的故事
,往往不在正史的范围内。
有的纵使在正史上出现着墨
也是极少。例如“孔融让梨”
最先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刘义
庆的《世说新语》之中,正
史《后汉书·孔融传》并未
记载此事,只是李贤注《融
家传》中略有记载;又如西
汉时期匡衡幼时因家贫,穿
凿墙壁引邻居烛光读书终成
一代名相的故事,出自《西
京杂记》(汉代刘歆著,东
晋葛洪辑抄,也有人认为不
是二人之作)这本著作中,
而《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
马传第五十一》中并无匡衡
“借烛”的故事,等等。
当然,由于中国历史的
博大精深,我们只是采撷了
些许历史花絮呈献给读者。
这些花絮没有先后年代时间
之分,属于“随笔”而已。我
们译注这些故事时尽量保留
了原文的鲜活,并用白话文
字描述以方便读者直接阅读
和欣赏。每个故事后面大都
有故事出处以便大家参考指
正,每个故事又以“郭家言”
方式给予解说与评析,有些
故事还以“相关阅读”方式介
绍故事人物和相关事迹或相
关著作,以飨读者。由于时
间有限,学力和笔力亦皆有
限,我们捕捉的历史范围不
大,只能以“文学大餐中的
品味小菜”捧献给读者,乖
漏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
诚此,笔者幸甚。
郭延琪
2014年12月于湖南大学
导语
本书中的小故事选向定位是不大为人所知,却能给人以视觉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历史“小品”。
译注这些小故事时,我们发现许多堪称史粹的故事,往往不在正史的范围内。有的纵使在正史上出现着墨也是极少。
译注这些故事时尽量保留了原文的鲜活,并用白话文字描述以方便读者直接阅读和欣赏。每个故事后面大都有故事出处以便大家参考指正,每个故事又以“郭家言”方式给予解说与评析,有些故事还以“相关阅读”方式介绍故事人物和相关事迹或相关著作。
后记
将365个小故事从历史角
落请出来,潜心笔耕数载,
花镜度数增至400,但不思
悔——了却心愿而已!
完稿后,感觉还有话说
,遂将其整理出,列于下边
,以为跋。
我一生都在企业做管理
,谈的是经营与效益,说话
办事不需要文绉绉的。业余
时间,我一直喜欢和研究中
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但不能
在同事和同行们面前拽文。
同时我也喜欢考古,国家一
有考古新发现我便激动不已
。几次去西安,除心仪兵马
俑、骊山、大小雁塔、古城
墙、碑林外,还特瞩心的是
昭陵、乾陵、章怀太子墓、
马嵬等。从它们身上的历史
和今天看到的实物结合起来
去思考,心灵每每有一种特
殊而且亲切的感触,他们当
年产生历史和推动历史的动
力与张力令我神往!尽管这
些会令与我一起去拜谒的亲
属们颇有微词,但没办法,
我喜欢!因为历史和这些遗
存构成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中
极具璀璨的部分。
退休以后,我有了时间
与空间,得以翻阅二十四史
与大量历史书籍、前贤们的
读书笔记与著作,字里行间
中他们的生活阅历、生活情
趣和智慧,使我激动和感动
,甚至拍案叫绝,甚至为之
流泪至泣不成声。为此,我
产生了将这些古文化请出历
史角落,整理和译注出来,
将它献给为我们祖国站起来
、富起来、强起来至今忘我
工作和学习的各界有志者,
为祖国传统文化学习、继承
和发扬尽我绵薄之力,并以
此慰娱我余生。
这本书从筹划到杀青,
前后几年时间,选择时也像
本书故事“獭祭鱼”那样,不
停在史书的瀚海中游渡,尽
力将那些历史的鲜活一一摆
列出来为书稿所用。搁笔以
后,想起书中一故事说苏东
坡抄写两《汉书》后喻己为
“贫儿暴富”,我也颇有类感

但是本书每写一篇,蒙
妻李淑君为之校勘,自然她
始终是本书的第一阅读、建
议、交流者,她也是辛苦的

郭延琪
2021年底于湖南大学
精彩页
1.六尺巷
六尺巷在安徽桐城县城西后街,巷宽六尺,长约百米。清康熙时,有吴姓与当世宰相(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家争宅地不休,张家便驰书京城,张英回信写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立遵宰相嘱咐拆让三尺,吴家感其义,亦后退三尺,故成此巷。
故事选自《桐城县志》。
郭家言:六尺巷故事流传极广,其意极深。毛泽东主席1956年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曾引用此诗,旨在指明中苏只有遵守和平友好准则,方能推动两国友好发展。国邻如此,家邻亦如此。邻里谦让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六尺巷,其原貌已不存。1999年桐城市政府在其遗址上复原了这一遗迹。直到今日,人们仍然被张家人的心胸宽广与谦和礼让所感染。
张英与儿子张廷玉并称父子双宰相。张英在康熙三十八年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儿子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上书房行走。
2.驴叫悼友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在现场对前来悼念的众人道:“王仲宣(王粲字仲宣)生前喜听驴叫。大家应各学一声驴叫来送他。”于是,墓地响起声声驴叫。
故事选自《世说新语》。
郭家言:王仲宣喜听驴叫,葬时生前好友学驴叫而悼之。 悼念之法与悼念之情可谓千古绝唱!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年)东汉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这七人和曹操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一起为当时建安文学的开创与发展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3.诸葛三思
三国时期,吴国诸葛靓(字仲思)任右将军大司马。一次朝会上,吴主孙皓问他:“你的字叫仲思,那思的是什么?”诸葛靓答道:“在家思孝道,事君思尽忠,交友思诚实,如此而已。”
故事选自《世说新语》。
郭家言:诸葛诞是诸葛靓的父亲,他年轻时性格方正且有才华与声望。公元257年,诸葛诞据寿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司马昭,并派长史吴纲带着诸葛靓入东吴做人质,以求吴援。一年后诸葛诞兵败被杀,诛夷三族。诸葛靓留在东吴,任右将军。
东吴灭亡之后,诸葛靓故主孙皓一众官员被晋俘虏而迁至洛阳。诸葛靓后被召为大司马、侍中,皆不受。后诸葛靓回乡,一直因晋室与他有杀父之仇而终身不向魏晋的洛阳方向而坐。
诸葛靓偶然就自己的字“三思”回答吴主,但他真正是用“三思”的标准来诠释自己一生的。纵观其一生,他终身不仕司马氏,应该是必然的。
三国时期,诸葛瑾在东吴做官(大将军,领豫州牧),弟诸葛亮在西蜀任丞相,堂兄弟诸葛诞在魏为征东大将军,是诸葛靓父亲。
4.董遇“三余” 三国时魏国学者董遇学问渊博,有人向他求教读书的方法,他说,应该自己先读百遍。求教者说,苦恼的是没时间。董遇说可用“三余”的时间去读书。有人问什么是“三余”?董遇回答说:“冬天是一年之余,夜晚是一天之余,阴雨天气是时间之余。”
故事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郭家言:利用“三余”时光读书是三国时魏国大学问家董遇提出来的,董遇本身就是一位勤学苦学的倡导者,而且是一位力行者。《魏略》中说他不善言辞但好学,战乱之时,他与哥哥捡拾野稻子去卖而维持生计,就这样他也常带着儒家书籍抽空就拿出来读,哥哥因此笑他,但他读书依旧。
以此看来,古代的大学问者,都是天赋加恒持加苦读而成。我们今天虽不主张苦读,但要学习古代人读书的精神,而且还要注重实践与书本的结合。
董遇,字季直,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他对《老子》很有研究,并为该书作了注释;他对《左氏春秋传》见解颇深,并根据心得写成《朱墨别异》这本书。他曾官至郡守。魏明帝时为侍中、大司农。几年后,病死。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