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受过专业艺术教育的父母才可以做孩子的艺术启蒙老师吗?普通的父母没有受过艺术教育就不能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以及怎样做才合适?这正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本教家长对孩子的艺术启蒙进行引导的指南,阅读本书,家长可以学会如何在家带孩子上艺术课,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和艺术鉴赏力。
本书适合想要更好地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家长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艺术的觉醒(家庭美育必修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只有受过专业艺术教育的父母才可以做孩子的艺术启蒙老师吗?普通的父母没有受过艺术教育就不能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以及怎样做才合适?这正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本教家长对孩子的艺术启蒙进行引导的指南,阅读本书,家长可以学会如何在家带孩子上艺术课,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和艺术鉴赏力。 本书适合想要更好地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家长阅读。 作者简介 李晶(莉莉安),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2015年女儿出生,创立自媒体“清华妈妈的美育课”。全网最早提出“爸爸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美育老师”理念,真正让美育走进千万普通家庭中。在此前,也曾是朝九晚五职场人,在品牌营销、影视策划、互联网、新能源等多个行业拥有超过十年的管理经验。 目录 第一章 爸爸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美育老师 艺术启蒙是启蒙什么? 孩子的画你真的看得懂吗? 孩子的画画的是什么? 为什么父母在家庭美育中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章 家庭中的艺术启蒙 点、线、面和色彩 光、空间与材质 各年龄段孩子的艺术启蒙方法 一步步发展孩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家庭艺术空间的基础画材和工具 第三章 自然美育从这里开始 大自然是孩子五感的天然训练场 人类最初的审美感动来自大自然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提升感受力 0~9岁孩子的自然美育建议 爱上自然从速写开始 第四章 美术馆中的艺术启蒙 孩子的艺术养成过程 孩子应该怎样看待艺术? 利用位艺术家来串联孩子的艺术启蒙 如何带孩子参观美术馆 第五章 把生活过成诗 仪式感是爱的能量 一餐一饭皆是艺术 相互尊重从好好说话开始 让音乐在心中流淌 亲子阅读中的艺术 序言 “大家好,我是莉莉安。 ”这是我每次在自媒体发布 视频中的开场白。 像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安 排,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幼教 专家的我,如今却坐在这里 写这本美育书。想到这里, 我真的是既荣幸又紧张,如 果能通过这本书将我这7年 的家庭美育历程和经验,以 一位妈妈的视角分享给更多 的家长,让更多家庭走近家 庭美育、感受艺术的魅力, 那将是我这7年来最大的收 获了。 为什么要做家庭美育? 说起艺术对一个人的影 响,我的亲身感触最为深刻 。在我小时候,父母都很忙 ,家里最多的“玩具”就是书 和画笔。我喜欢带着妹妹在 家里到处乱画,但父母无暇 “欣赏”我们的“作品”,我就 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开画展” “开图书馆”,因此家里常常 一团乱……上学时,我也没 少因为在课堂上画画而被请 家长,幸运的是父母从没为 此责罚我。就这样,绘画伴 我长大,但我直到上初二时 才开始系统学习绘画。第一 次正式学习绘画的经历让我 至今难忘:初二暑假的一个 下午,我被同学拉去了一个 画室,那个设在北京樱花西 街普通居民楼地下室的画室 。坐在画架前,我看到一束 光透过狭窄的窗户洒下,刚 好照射在一组石膏静物上, 那组静物就像被定格在时空 中,周围飘浮着被光束照亮 的星星点点的灰尘,静穆而 美好。那一次我因为画那组 石膏静物太投入而忘记了时 间。完成绘画后,我一个人 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有一 种从未有过的充实感,还觉 得自己不一样了,反正和路 上的其他人不一样了。到现 在我都很难解释,在那个时 刻,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组 石膏静物可以让我如此投入 。于是在之后的每一次人生 选择上,我都会用那次绘画 后的感受作为我“心之所向” 的判断依据。多年后我在英 国教育家肯·罗宾逊的《让 天赋自由》一书中看到了答 案:“获得天赋还需要更多 的激情,找到天赋的人会在 他们所做的事情中获得深刻 的喜悦和快乐。”因此,在 我绘画的时候,在我选择去 分享家庭美育的经验后,我 总会满怀激情和力量,并不 断收获喜悦。 我真正开始做艺术启蒙 是在当了妈妈之后。孩子最 关键的早教时期是在3岁之 前,对新手家长来说,那段 时光是幸福的,也充满了挑 战。我的女儿艾霖在那段时 间里飞快成长,其间发生的 各种状况经常让我措手不及 。她在带给我惊喜的同时, 也让第一次当妈妈的我看到 了自己的“力不从心”。如何 在艾霖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 她支持,成了我新的必修课 。那时国内儿童早教大多由 机构开展,以英文启蒙与大 动作锻炼为主。老师们带着 家长和孩子围坐成一圈,做 出示范动作,引导大家进行 亲子游戏。在早教机构中, 针对孩子的绘画课要到3岁 之后才会开设,自行在家中 进行艺术启蒙的家长也很少 。我查看了很多国外早教资 料,发现艺术启蒙在国外已 经非常流行了,不过虽然内 容丰富,但缺乏系统性,也 不适合中国家庭的情况。直 到今天,国内大部分家庭还 停留在孩子绘画需要系统地 学、需要专业人士教的认知 层面,没有充分意识到家庭 美育及儿童艺术启蒙的意义 。 尽管已经从清华大学美 术学院毕业多年,但我一直 保持着画画的习惯,之前经 常加班时,我就会用这样的 方式让自己放松。当了妈妈 后,我也会在艾霖睡觉时画 画,这也算是我的一种休息 方式。有一次艾霖起床后看 到我的画笔,于是就在我的 画上继续展开“创作”,让人 又好气又好笑。从那以后, 我就让艾霖和我一起画画。 慢慢地,我尝试把艺术和日 常的游戏合而为一,我和她 都很享受做绘画游戏的时光 和状态。孩子在感受力、灵 性、直觉和生理上有成年人 不可企及的优势,他们的热 爱也会以某种方式展现出来 ,而家长是否看得到取决于 他们是否可以专注地陪伴、 观察孩子。家长只有充分了 解孩子,才能给予孩子真正 适合他们的引导和教育。 我也看到过很多成年人 终其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热爱 的事物的那种迷茫,这样的 人成为家长后,往往会依据 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教育下一 代,结果往往扼杀了孩子的 热爱却不自知。这方面的感 触让我突然找到了一件更有 意义的事情。2018年,我 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美育 内容,希望通过艺术启蒙引 导更多孩子找到自己热爱的 事物,促使更多的家长去了 解孩子。每一次分享都会让 我重新找回初二暑假那个下 午的感受,没错,就是那种 让我甘之如饴的满足感。 什么是儿童艺术启蒙? 家长结合自己孩子各阶 段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 与孩子共同进行与艺术相关 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从小 爱上艺术,懂得欣赏美,培 养孩子拥有良好的修养和美 好的品格。 为什么一说起儿童艺术 启蒙,也就是儿童“美育”, 大家的第一印象就仅仅是儿 童绘画呢?这其实是因为大 家没有清晰地理解“艺术”和 “美育”的概念。我们首先要 厘清一个概念:艺术是什么 ?大多数人一听到“艺术”, 最先想到的就是博物馆、美 术馆里那些被装裱在画框中 的大幅油画,或者是音乐会 上衣冠楚楚的艺术家。其实 ,艺术 导语 儿童艺术启蒙美术教育,宝妈育儿指南幼儿审美提升。爸爸妈妈才是孩子的美育老师!致力于引导父母重视孩子的美育培养,让父母在陪伴中提高孩子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家庭为孩子的艺术滋养提供土壤,父母的审美与品味激发孩子的艺术种子发芽,待他们的五感被打开,艺术的种子才能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莉莉安的美育书让我们认识孩子的艺术启蒙不仅需要家长的用心陪伴,还需要家长守护孩子的创作热情与天马行空,做孩子最好的美育老师。 书评(媒体评论) 清华美院先贤吴冠中先 生主张提高国人美育水平, 本书的作者莉莉安作为清华 学子传承了这一文脉精神, 并在自己的探索中,总结拓 展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认知 方式,为成长中的儿童开启 了一条美育认知的专业启蒙 升华道路。 ——郭业斌 清华校友总 会美术学院分会副秘书长 艺术是心灵的光。培养 一个心灵有光的孩子,需要 妈妈能真正能潜入孩子心灵 ,润物细无声地倾听、共读 、旅行、画画……建立生活 的艺术。希望通过莉莉安的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如何通 过艺术与孩子建立连接,让 父母和孩子成为心灵之交。 ——渡渡鸟 《妈妈是什 么》作者、教育博主 当今很多父母都在拼命 抓孩子的考试分数,而不是 唤醒孩子体验世界美好的心 智。本书助力父母引导孩子 拥有一双发现“真”的眼、一 颗感悟“善”的心、一双描绘 “美”的手,提高孩子对美的 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一旦孩子的艺术灵魂悸动、 觉醒,孩子的世界将变得美 妙无比、色彩缤纷不同。我 推荐该书,这是本不读会后 悔的书。 ——郑继红 海亮国际教 育创始人、小红书教育博主 、“阳光校长” 从小学开始,许多孩子 为了成绩拼命学习,始终处 于升学的竞争压力下,很少 有“美”的训练,而体会生活 中的美、自然中的美,是孩 子幸福生活的保证。莉莉安 的这本书,能带着爸爸妈妈 给孩子做好艺术启蒙,把生 活过成诗。 ——写书哥 畅销书《费 曼学习法》作者 艺术,可能是人与人之 间的“最大公约数”。孩子不 一定懂得方程和算法,但一 定天生喜欢美。每个家庭, 都需要懂得美与爱的爸妈, 才能告别美盲和爱盲。未来 时代,教育需要诗情画意, 需要美与爱的流动。 ——晴天妈妈 《21天积 极养育计划》作者、亲职帮 创始人 精彩页 艺术启蒙是启蒙什么? “直到我进入了艺术学院,我才开始了解历史、哲学、政治、艺术之间的联系,在那之前,我认为艺术只是做出好看的图像,其实艺术是与生命连接的。” ———因卡·修尼巴尔(Yinka Shonibare)英国艺术家 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艺术? 舞蹈、音乐、戏剧表演、绘画、雕塑、书法,这些都是艺术,离我们的生活更近的,比如身上穿的衣服、手机的界面、书籍的封面等也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不仅是人类情感的表达,还让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没有艺术,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在繁多的艺术种类中,视觉艺术发展到现在,正以自由包容的姿态不断打破边界,不断融合、变化。由于不受场地、空间、时间和技能的限制,视觉艺术尤其适合孩子。因此我将以视觉艺术为主要视角,带领家长和孩子开启一场艺术启蒙之旅。 有人问,为什么谈到艺术启蒙,我总在强调0~9岁,而不是更窄或更广的年龄范围?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从10岁开始,孩子们将完全依靠逻辑思考问题,其发散思维能力和感受力将逐渐弱化。同时,孩子在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学校教授的内容会让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加强。因此,9岁前是激活孩子想象力,调动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的理想时期。 孩子9岁前认识世界的方式与9岁后完全不同。你是否还记得,刚学会爬的幼儿是如何认识一个新玩具的?他们通过啃、摇、抓、扔、咬、摸。它有声音吗?是软的还是硬的?是什么味道的呢?他们通过感官体验直接、快速地对手里的“小玩意儿”有了了解。当然,他们“大胆”的尝试举动常会让父母担惊受怕,但你别想用说教的方式去阻止一个幼儿对外界的探索。9岁之后,孩子则主要是从书本和课堂上获取知识了。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玩和学对立起来:把孩子探索和自由体验的过程称为“玩”,比如唱歌、画画、做手工、做户外游戏;把在教室里由老师教授的识字、算术、读书称为“学”,并且认为“学”是更有益处的。家长们还很喜欢用花钱的方式来“搞破坏”:一看到孩子画画、踢足球,就惦记着找个培训班让孩子学一学;去野外游玩时,恨不得让孩子立刻记住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他们把孩子的兴趣搞砸,使原本可以生动活泼的游戏沦为课堂教学,然后还总抱怨为什么自己花了钱和精力,孩子却这么快就没了兴趣。其实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成年人不同,在9岁前,孩子就是通过玩来认识世界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帮孩子把计划填满,而是要学着“留白”,给他们留出自由探索的时间。 父母都知道在3年级之前帮孩子把学习习惯培养好的重要性——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高年级高难度的知识的学习。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最基本的认知基础——孩子是依靠五感的体验拼凑对象来实现认知的。 五感是孩子认识万物的基础,对孩子来说,五感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他们认知能力的高低。就好比修建大厦时,需要把底座和根基修建得足够扎实才能让整个建筑足够稳固,足够雄伟。五感也是获取知识的工具,只有把工具打磨得足够锋利,孩子才能涉猎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五感还有助于强化记忆,成年后的我们回忆童年时记忆会如此清晰,正是幼年时期强大的五感在发挥作用。五感还能够帮孩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一直保持敏锐的五感,就将展现出卓越的智力与情商。因此,在0~9岁这个阶段的美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孩子的五感。 借助艺术来打磨孩子的五感,把艺术作为孩子认识世界的桥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去探索体验,还可以串联起更多有趣的知识,形成孩子探索的自驱力。 艺术启蒙让孩子拥有对幸福的感知力 “幸福来自对平凡生活的体察,简单的一碗白饭、一碟小菜也能吃得有滋有味;幸福来自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向往,让我们可以有足够的能量拥抱不断变化的现实。” 其实幸福不等于快乐,也不等于成功的事业。 说到快乐,当下人们获得快乐的方式很多,最快捷的当属吃甜食、打游戏。你一定有过坐在沙发上大半天不停玩手机的经历,它让你兴奋到停不下来,即使作为成年人也很难抗拒这种诱惑。 同样,你周围也一定有这样一群人,终日不得闲,忙得像个陀螺。工作的充实感让他们兴奋,因为他们害怕一旦停下来,内心的空虚就会把自己吞没。我有个女性朋友,她在职场中可以说是成功女性,但一想到迟早会退休,她就充满了无奈和彷徨,不知道自己将如何面对无聊的生活,因为她的生活中除了工作没有其他。 P16-1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