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泥塑布制艺术/幸福拉萨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
出版社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着重介绍泥塑技艺本身,提到了泥塑文化的历史源流、艺术性,以及历代藏族人民对泥塑艺术的规范与审美;中篇主要介绍雪域梵泥的特性,讲述了泥塑的制作工艺,以及泥塑与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联系;下篇侧重布制面具的传神表达,并侧重展现手艺人对面容的诠释、对色彩的运用,以及对夸张艺术表现手法的精准拿捏,做到有张有弛,总体和谐。 目录 序篇 泥塑的信仰 泥土体验着生命 人神兽的奇幻世界 上篇 泥塑篇 第一章 天降泥塑 雪域泥香,至纯至简 广纳百艺,各放异彩 泥塑罹难,异地突起 渐臻成熟,形神兼备 精雕细琢,繁缛华丽 继往开来,尽情造美 第二章 盛开在雪域的花朵 最珍贵的艺术遗产 大昭寺的塑像 格鲁派三大寺的成绩单 千年的泥塑遗风 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三章 形与神的艺术 献给佛陀的仪礼 把信仰揉进香土 点拨香泥化身成佛 好品质源于千锤百炼 人靠衣饰佛靠金装 第四章 规范与审美 规则的美与创意的束缚 泥塑佛像的理想之美 虔诚重于灵性 或静或怒,殊途同归 一切形象,皆为象征 夸张与变形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藏在丑恶外形下的别样之美 凝固而丰富的人性色彩 中篇 雪域梵泥 第一章 一花一世界,一土一如来 藏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舶来品还是原生艺术 从传说中走来 穿越千年的生命力 第二章 方便的修行 小“擦擦”中的大文化 信仰的力量 漂亮的泥巴也有等级 丰富的题材,深奥的哲理 第三章 泥土上的工巧明技艺 “擦擦”之美,源自模具 好土方得真如妙色身 破泥而出,入模成型 一“擦”一佛陀 浓缩在泥土里的大千世界 一尊“擦擦”,一部度量经 第四章 梵尘妙相,莲花盛放 掌上佛国,雪域瑰宝 精微中的博大 不只是一块泥 变化的形式,不变的精神 当庄严的艺术遇上世俗的生气 内在的神灵,外在的艺术 高原绽放的艺术之花 第五章 造微入妙,藏海淘珍 物以稀为贵 拥有生命的泥塑 深巷中的“擦擦”馆藏之旅 火眼金睛,土里淘金 收藏亦为功德 下篇 人鬼神的另类表情 第一章 千古神韵,万相生辉 神灵的面孔 从历史中漫步而来 万物之中信手拈来的艺术之美 内容繁杂、自在造型的面孔 挂在脸上的神灵脸谱 融入民间民俗中的拉萨面具艺术 第二章 匠心绘就鲜活的生命 荟聚泥土的芳香,绘就千百神灵 绽放在指尖的非遗之花 工匠精神,千年如一 第三章 色彩斑斓中的怪异与和谐 猛看吃惊、细品真切的夸张性 丰富多义、五彩斑斓中的象征性 艺术与精神融为一体的装饰之美 刚柔相济,形神兼备 造型独特,别具一格 丑与恶的表情讲述的狞厉之美 后记 匠心传承,筑梦未来 八廓街的泥塑佛像定制店 走出艺术生态之路 朴素的艺人,不朽的技艺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泥塑布制,雪域天工 圣城拉萨,是西藏历史 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数不 清的藏传佛教寺院,还有丰 富多彩的建筑、绘画、雕塑 和舞蹈等特色文化艺术。其 中,不可忽视的还有泥塑和 布制艺术。 拉萨人民普遍对土地有 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泥 土可塑性强,加工造价低, 故而泥塑备受拉萨人青睐。 泥塑佛像是拉萨一种重要的 造像形式,在藏族雕塑中泥 塑造像最多,几乎随处可见 。泥塑工艺在公元前2世纪 就已经产生,是藏传佛教造 型艺术中数量最多、捏塑上 彩水平最高的雕刻艺术门类 ,其总体水平、艺术影响与 金铜佛像、唐卡不相上下。 矗立在拉萨各寺院殿堂里的 泥像千姿百态,反映了天国 人世、佛陀鬼魅、法王祖师 等各类题材,铭刻了现实的 、幻想的、生活的和心灵的 方方面面,极大拓展了雕望 艺术领域。 从藏文献记载看,真正 属于艺术门类意义上的雕望 始于佛教传入西藏、尤其是 佛教密宗为雕塑艺术提供了 发展机遇,极大地丰富了雕 望手法及技巧、形成了以佛 教思想观念为主的审美特征 。其在发展中形成了程式化 、身份化、象征化、人兽一 体化的特征,没有更多个人 想象空间,自然而然地引入 了佛教世界。佛教艺术与佛 教文化逐渐结合,并形成本 地风格。 拉萨的泥塑大多都是泥 塑佛像和泥塑而具。拉萨的 泥型像,大到殿堂的儒像, 小到农家的神像、随处可见 。拉萨的寺院中大多都供有 泥塑佛像。这些儒像的背光 、莲座、频弥座上的人物、 花草鸟兽等捏塑得非常精致 。目前,保存较好的泥望作 品有布达拉宫的松赞干布和 文成,赤尊二位公主的泥塑 像,以及大昭寺的松赞干布 和文成公主等的泥塑像、历 代法王塑像,造型古朴,惟 妙惟肖、皆有独到之处。还 有一种泥塑,叫石胎泥塑。 顾名思义,这种泥塑胎是石 质的、外面用泥再进行二次 塑造。石胎泥塑盛行于公元 5~6世纪。 还有一种被称为“擦擦” 的泥质浮雕,即用泥制作的 各种小佛像、小佛塔,比大 型泥望佛像更普及。“擦擦” 是梵语Tsa-tsa的音译,《 元史·释老志》记载“有作“ 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 。可见“擦擦”是佛、菩萨等 造像的缩微小泥像。虽然“ 擦擦”是缩微小泥像,却极 其传神。那一个个只有方寸 大小的“擦擦”,竟有成千上 万种图案,哪怕只有一二厘 米见方,也能从其眉眼间传 出神来,堪称精美无比的艺 术品。有的“擦擦”甚至只有 用放大镜才能欣赏到它的精 雕细刻。著名学者刘栋称其 为“藏族艺术中颇具典型的 代表”“千年藏族科技史缩影 ”。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 擦擦”既是生活化的藏族文 化艺术品、便携式的佛教圣 堂,更是具有文化历史考证 价值的珍宝。“擦擦”展现了 造型精美的各类佛塔样式和 佛、度母、菩萨、金刚的造 像。“擦擦”源于泥土,又有 佛像圣迹,被赋予了神灵的 象征,为异彩纷呈的拉萨民 间文化艺术增添了一份诱人 的芬芳。 泥塑艺术中,还有一种 被称为布制艺术的面具制作 艺术,在拉萨十分流行。面 具模型是用泥制成的,做好 泥质模型后,让它彻底风干 ,在干后的面具模型表层敷 上掺有树胶、面粉熬制而成 的糊状物,再用小布块仔细 将泥模包好,裹贴严实,再 敷上一层这种糊状物,再贴 布,反复四五次。裹好的面 具模型在自然干透后,用棍 子敲出里面的泥模。这样, 成型的就只有原先裹上的衬 布和胶状混合物。这种用布 、树胶和面粉做成的面具, 藏语称为“热赛”。这道工序 完成后,即可施彩绘,涂清 漆,“热赛”面具主要用于各 种民间表演活动。 神奇、幻梦般凝重与豪 放的布制而具艺术是藏族悠 久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无论是大型的藏传佛教佛像 泥塑,还是微雕脱模泥塑“ 擦擦”,布制面具艺术,其 创作的目的都在于创造出广 大、浩瀚、崇高又使人畏怖 的宗教气氛,渲染出震撼人 心的强大力量,从而吸引信 徒。人们普遍把美术创作当 作一种修行手段,以极其虔 诚的心来苦修他们的这一善 业,而这种善业是一种严格 规范下的复制。“三经一疏” 最后成为藏传佛教艺术的最 高艺术及其特征规范。 拉萨泥塑和布制艺人经 年累月地专注塑制一尊佛像 、脱模制作出一张张泥塑面 具,经年累月地打造着“擦 擦”,从泥里请出一尊尊造 型各异的神、菩萨……他们 创造的不仅是一件物品、一 项手工、一种艺术,还是一 种精神与信仰的承载体。这 些充满生命的泥塑艺术品, 其整个制作过程就是一次礼 佛的过程。 有着浓郁民族和地方特 色的拉萨泥塑和布制艺术, 顽强地走过了几百上千年。 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诱人的艺术魅力,引 起了诸多专家、艺术家、收 藏家的兴趣,特别是艺术界 ,更奉其为至宝。这体现出 它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高度价 值,对继承和发扬拉萨泥塑 和布制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 当下,正值西藏各地艺 术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 ,拉萨市高度重视这些非物 质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近几年来,拉萨泥塑面具制 造技艺、林周泥塑制作技艺 、奔孜苏巴泥塑制作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