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朝果然很有料(2建文元年1399年至景泰元年1450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小院之观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实行“削藩”,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终攻入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开创的基业基础上积极加以拓展,五次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派郑和七下西洋,强化厂卫制度,编纂《永乐大典》,大明声威播于四海。接下来,明仁宗(洪熙)、宣宗(宣德)两帝都是守成之主,无大偏失,出现了“仁宣之治”。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继位,宠信太监王振,王振逐渐干涉朝政、结党擅权。北方瓦剌崛起,明英宗亲征,发生“土木堡之变”,王振被杀,英宗被俘。景泰帝朱祁钰继位后,任用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打败瓦剌,取得胜利。次年(1450年),英宗被放回,幽禁于南宫。 目录 第一章 “奉天靖难” 朱允炆的昏着儿 告密者 天命 “奉天靖难” 第二章 真定之战 第一关:宋忠 第二关:耿炳文 真定之战 “捧毂推轮” 都督同知 宁王朱权 宁王善谋 第三章 李景隆为何会输 古代是如何攻城的 北平保卫战 战场应激反应 白沟河之战 朱棣的运气 第四章 铁铉坚守济南 为天地立心 战争的真相 第五章 朱棣胜利的真正原因 两个人的较量 斩首行动 镇守武将的态度 如何进入应天 第六章 朱棣清算建文遗臣 朱允炆的命运 报复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第七章 开疆拓土 奴儿干都司 永宁寺 建州卫 第八章 明越战争 安南之役 张辅平定安南 第九章 大明的第十三个行省 西南大开发 朱棣的机会 贵州的“南京人” 第十章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 旷世奇书 解缙的成败得失 缙犹在耶 第十一章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六百年前的壮举 第十二章 迁都北京 迁都 迁都的利与弊 第十三章 永乐扫北 鞑靼的威胁 飞云壑之战 瓦剌的麻烦 第十四章 明朝的锦衣卫 强化法制 北镇抚司 宦官的崛起 第十五章 朱允炆的生死之谜 胡濙的报告 无足虑 第十六章 “永乐盛世” 最后的北征 “永乐盛世” 第十七章 夺嫡之争 谁来即位 忠于太子的人们 朱高炽的表现 张辅的使命 第十八章 明朝皇帝为何普遍短命 短寿的秘密 徐达家族的短寿基因 第十九章 朱高炽的历史评价 “仁政” “仁君” 第二十章 大明王朝的运行曲线 “仁宣之治” 皇权的发展趋势 第二十一章 朱瞻基的集权之路 朱高煦的闹剧 王朝的累赘,高贵的囚徒 收回军权 第二十二章 朱瞻基决策团队的核心成员 朱高炽的遗产 “含弘善断”夏原吉 “简重善谋”蹇义 “明达有为”杨荣 “爱人以德”杨溥 “博古守正”杨士奇 第二十三章 明朝文官的权力 文官的权力 大明第一起废后事件 第二十四章 明朝太监为何那么厉害 如何成为一名太监 司礼监的崛起 第二十五章 全线收缩的治世 弃置交趾 大明北部边防的消极防御 全面收缩的后遗症 第二十六章 明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 玩乐天子 朱瞻基能算个好皇帝吗? 第二十七章 太监王振 第一个大太监 四征麓川 王振的梦想 第二十八章 土木堡之战 可怕的对手 御驾亲征 第二十九章 土木堡之变 明军回师的路线问题 明军为何非要在土木堡扎营 皇帝去哪儿了 “夜不收” 第三十章 力挽狂澜的两个人 是战是守 为什么要当文天祥 朝堂斗殴 于谦的应对 也先的失误 第三十一章 京师保卫战 这个险必须冒 京师保卫战 石亨一战成名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第三十二章 朱祁镇的漫漫回家路 最危险的叛徒 形势的变化 漫漫回家路 也先的宿命 第三十三章 双面诡臣徐有贞 成功洗白身份 徐有贞官运亨通 导语 作者在本书中延续了之前的写作风格,擅长将复杂曲折的历史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将文学性与学术性相结合,轻快而不轻佻,通俗而不媚俗,使本书整体呈现出既轻松典雅又严谨深刻的行文特点。作者深度解读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文化内涵,让读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更具可读性、易读性、耐读性,相比一般的通俗讲史作品,更具持久生命力。 精彩页 朱允炆的昏着儿 决心下定,朱棣开始招募死士,打造兵器,准备造反。 北平城已遍布建文帝的眼线,为了掩人耳目,在道衍的建议下,朱棣在王府挖掘了硕大的地下室,并加厚加高墙垣,在墙根下埋上许多大大小小的水缸,以将发出的异响降到最低。 即便如此,这种事也只能瞒得了一时。很快,燕王有不轨之心的消息如插了翅膀一样飞向全国,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甚至远在四川的一个官员程济也来凑热闹,他上书指出:明年北方(暗指燕王)将有叛乱! 朱允炆听了哑然失笑,明年?明年黄花菜都凉了,于是传下密旨,命北平官员严密监视燕王府异动,只要燕王露出马脚,朝廷将随时进行抓捕。 刀已经架到了脖子上,很多人认为燕王将步周王朱橚、湘王朱柏后尘,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情急之下,朱棣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 建文元年(1399 年)二月,在没什么大事的情况下,燕王殿下突然提出要进京朝觐。按说来就来吧,老实点,也许还能博点同情。可这位燕王居然在众目睽睽下一反常态,“行皇道入,登陛不拜”。 右侍中黄观大喜,他当面弹劾道: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意思是就算你燕王是头猛虎,在殿上也要知道君臣之礼;要讲叔侄辈分,请到宫中。朱棣乱了君臣之礼,按律法是犯了“大不敬”,是要受到处罚的! 许多大臣和黄观的想法相同,既然送上门来了,那还客气什么?就此拿下燕王,省得夜长梦多。 朱允炆想了想,说:“没事,燕王是至亲……” 户部侍郎卓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密奏道:“燕王智略超人,跟先帝很像,至少皇上该把他迁到南昌去以绝祸患。” 朱允炆看罢没说话,把奏章塞进袖子里,第二天他回复卓敬:“燕王是骨肉至亲,不应该这么做……” 卓敬无奈道:隋文帝杨坚和杨广还是父子呢(隋文、杨广非父子耶),不还是…… 建文帝默然良久,来了句:“你快别说了(卿休矣)。” 朱棣平安回到北平,朝中大臣悔恨不已,好在两个月后,机会又出现了。 同年四月,到了太祖朱元璋“小祥”(去世一周年的祭拜)之日,朱棣这次没敢亲自去,打算派世子朱高炽和他两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替他参加。 有人劝阻,说不能把仅有的三个儿子都送入虎穴。朱棣却大大咧咧地说:“这样不正好打消朝廷的怀疑吗?” 齐泰非常高兴,请求将三人扣在京师当作人质。朱允炆举棋不定,请教了一下黄子澄。 黄子澄明确反对:“不行,这样正好让燕王有所准备,我们的行动不就危险了(疑而备之,殆也)?还是把他们放回去。” 徐达长子、朱棣的大舅子徐辉祖一听着急了,他说:“我这三个外甥里,朱高煦是最大的隐患,他非但不会忠于您,连他父亲他也敢背叛,将来必定会成为大患。”意思很明显,朝廷就算不扣全部,至少也要把朱高煦扣下来。 但是黄子澄又认为此举于礼法不合,建文帝则犹豫不决,他决定再听听另外两个皇亲国戚的意见。 这两个人叫徐增寿、王宁。 徐增寿,徐达第三子,徐辉祖的弟弟。要说才干,徐增寿可能并不逊于大哥,史载他勇敢善骑射,曾被朱元璋选为带刀侍从。但他不是长子,又是庶出,自然没有继承爵位的资格。 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徐辉祖袭爵魏国公。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朱元璋作出一个安排,命令徐增寿跟从燕王征讨北元大将乃儿不花。 这一战,时年三十岁的朱棣表现出了出众的军事素养。他率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