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音地关系/乔建中文集/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乔建中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音地关系》主要是收录了音乐与地理关系研究的相关研究文论。相信它的出版将带领着中国民族音乐学尤其是音地关系研究领域形成一种广泛参与和研讨的良好氛围,并会让每一位阅读者有所参考,有所收获,有所启迪。 目录 序一 音乐史学思维的拓展与升华 序二 君子有徽猷,金声而玉振 序三 托命于中国传统音乐理想 序四 土地与歌的深情 自序 从四十岁开始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下) 水域文化研究的新开端——首届“黄河歌会”纪略 黄河流域东、西部民歌区的形成及其风格特征的比较 音地关系探微——从民间音乐的分布作音乐地理学的一般探讨 走进草原——蒙古族民间音乐实地采录随笔 “下四川”研究 和而不同多样统一——四种北方鼓吹乐的比较分析 论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背景依据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地理特征及中国音乐地理学的建设 音乐地理学(Geography of Music) 中国音乐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刍议 西北传统音乐览胜——兼论其文化价值及生存现状 构建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与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三十年——“区域音乐研究”按语 两点思考,一些问题——简议区域音乐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水域音乐文化研究初见 《晋陕蒙汉族民歌音乐地理研究》序 附录一 年表 附录二 田野考察行迹 后记 序言 音乐史学思维的拓展 与升华 文化始终是文化人的 归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乔建中出版了六部呕心沥 血之作——《土地与歌》 (首版及增订版)、《国 乐今说》、《咏叹百年》 、《乐人行旅》、《乐事 文心》、《乐论杂俎》。 在建中“八十大寿”之际, 已扩充为十部文集,可谓 洋洋大观,令人耳目一新 。这十部新命名的著作为 :《土地与歌》(上)、 《土地与歌》(下)、《 音地关系》、《国乐新说 》、《学术史综》、《乐 人往谈》(上)、《乐人 往谈》(下)、《乐苑文 录》、《序跋辑录》、《 学人丛谈》,均为建中兄 多年积累的旷世力作,喜 怒哀乐集于一体,学术成 果总体汇合,令读者耳目 一新,令人叹为观止。 我和建中1973年相识 于济南,至今将近五十年 光阴。那时我由市歌舞团 调至市博物馆,他从北京 分配至山东省艺术馆,一 次见面,一见如故,极为 投合,遂成莫逆。1978 年暑假,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研究所招收硕士研究 生,他报名考试被录取, 研究生毕业后,他在事业 上有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我在孙继南先生的支持下 于1979年底由市博物馆 调至山东师范大学执教, 他始终不渝地加以支持。 临行前,他将杨荫浏先生 所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上、中册)赠予了我 ,至今记忆犹新。我还清 晰地记得,他回济南度假 时和我一起到孙先生家去 的情景;而若我去北京, 只要他在京,有时间我们 必相聚。 1981年底,乔建中毕 业后留在音乐研究所工作 ,1985年3月至1988年5 月任副所长,1988年5月 至2001年11月任所长。 他任所长的时段是音研所 继杨荫浏、李元庆、黄翔 鹏等前辈之后,极富开拓 精神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的阶段。他对于音研所梯 队结构的建设和形成、学 术研究的资料建设(包括 图书馆资料、音像资料、 成立乐器陈列室和倡议建 立“中国音乐博物馆”等) 、学术刊物的高质量出版 (如《中国音乐学》《中 国音乐年鉴》《音乐学术 信息》的发行)做出了卓 有成效的贡献,特别是策 划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学 术活动,如“中国艺术研 究院音乐研究所建所40周 年系列活动”暨“中国古琴 国际名琴名曲鉴赏会”( 北京,1994年),“首届 全国鼓吹乐学术研讨会” (河北固安,1995年)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9 届年会”(山东曲阜, 1996年),“首届中国旋 律学学术研讨会”(与内 蒙古艺术学院合办,呼和 浩特,1998年),“杨荫 浏与20世纪中国音乐学国 际研讨会”(1999年),“ 第2届中国旋律学学术研 讨会”(与香港大学合办 ,2000年),“唐宋元明 百琴展暨国际琴学研讨会 ”(中国台北,2000年) ,“中国音乐文化展”(中 国香港,2000年),“第4 届全国古琴打谱会”(常 熟,2001年),“中国音 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 际学术研讨会”(与香港 中文大学音乐系合办, 2001年)等。尤其是 1999年在北京九华山庄 举办的“杨荫浏与20世纪 中国音乐学国际学术研讨 会”和2001年与香港中文 大学合办的“中国音乐研 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际学 术研讨会”,他作为主要 策划者,以之大手笔,运 筹于帷幄之中,爆发出惊 人的学术能量。他文章的 出处,每当有几年几月几 日于“思仁斋”的字样,不 知者以为是在何等阔气的 豪宅,殊不知那是他第一 次搬往北京的红庙北里寓 所(1986一1998年), 只有4平方米的厨房餐厅 。无论春夏秋冬,也在那 里于晚间昏暗的灯光下写 出了上百万字的研究文章 。 建中学识渊博,涉猎 广泛,于传统音乐研究尤 为精深,一系列学界经典 之作陆续出自他的笔下, 如《汉族山歌研究》《音 地关系探微》《曲牌论》 《两句体的旋律类型简论 》《时序体民歌与月令文 化传统》《20世纪中国传 统音乐论纲》《杨荫浏先 生与“十番锣鼓”的一段旧 缘》《论传统音乐与传承 人》《20世纪中国音乐学 的一个里程碑——新解杨 荫浏先生“实践一采集”的 音乐思想》《燃烧的生命 ——痛悼黄翔鹏先生》《 两岸学术交流之桥的搭建 者——悼许常惠先生》《 论刘德海对20世纪琵琶艺 术的历史贡献》等论文与 乐评,皆是他文集中的醒 目文字,一些短小的“序” “跋”也写得生动有趣。这 次他的文论重新集结出版 ,实在是众望所归的大好 事。 2001年11月,正是建 中才思横溢、成绩卓然之 时,艺术研究院宣布他退 休,我形容为“风折帅旗” 并不为过。退休后,起初 ,他每年有一学期分别在 中国台湾台南艺术大学( 2002—2004年)、台湾 师范大学(2003年)任 教;后在中国音乐学院上 课带师生做“中国传统音 乐资源数据库”项目,跑 了不少地方;2010一 2013年,任杭州师大音 乐学院教授(荣获“钱江 学者”称号),主持中国 音乐博物馆筹建并教学; 2013年至今,分别被西 安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 院特聘;2004—2016年 ,为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 授,教出6位博士和2位留 学硕士,成果丰硕,不言 而喻。对音研所同事来说 ,这似乎是一个历史性转 折,引发许多学者的“提 前退休热”,在将退未退 之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