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城市空间增长问题,将城市建设活动和城市规划活动置于社会整体经济活动内进行认识和分析,以城市规划专业活动为基础,运用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和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空间资源配置和城市空间增长的相关问题。
本书适于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师生及从业者参考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朱猛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城市空间增长问题,将城市建设活动和城市规划活动置于社会整体经济活动内进行认识和分析,以城市规划专业活动为基础,运用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和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空间资源配置和城市空间增长的相关问题。 本书适于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师生及从业者参考阅读。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中国城市空间快速增长的现实性和必然性 1.1.2 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现象与问题引起普遍关注 1.1.3 城市空间增长需要多学科综合研究 1.2 主要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城市空间增长相关概念辨析 1.2.2 研究的主要概念定义与内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研究综述 1.5.1 国内外城市空间增长研究阶段与主要内容 1.5.2 国内城市空间增长的驱动力和驱动机制的研究 1.5.3 城市空间增长制度环境的研究 1.5.4 城市空间增长的建设主体行为研究 1.6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逻辑关系构成 2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框架 2.1 城市空间配置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城市空间与其经济属性 2.1.2 城市空间配置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传统 2.2 经济学理论对于空间配置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经济学理论对空间配置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 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市场、政府与规划调控 2.3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框架 2.3.1 制度的内涵、功能、体系 2.3.2 制度与行为的相互关系及行为的秩序观 2.3.3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空间增长的制度环境研究 3.1 城市空间增长的制度环境 3.1.1 城市空间增长的制度环境构成与作用 3.1.2 中国城市治理制度改革历程概述 3.2 行政区划与行政治理制度 3.2.1 行政区划层级设置与行政治理 3.2.2 分权化改革与纵向权力配置特征 3.2.3 基于行政区划的城市空间治理策略 3.3 城市土地制度 3.3.1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逻辑与进程 3.3.2 产权制度与城市空间增长 3.3.3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与城市空间增长 3.4 城市空间规划制度 3.4.1 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构成与改革历程 3.4.2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规划的主体 3.4.3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制度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空间增长的主体行为研究 4.1 城市空间增长行为主体构成与价值偏好 4.1.1 中央政府 4.1.2 地方政府 4.1.3 企业 4.1.4 居民 4.2 行为主体相互关系与利益博弈 4.2.1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行政权力与空间资源配置 4.2.2 地方政府之间:空间资源分配的过度竞争 4.2.3 地方政府和企业:增长同盟与利益分歧 4.2.4 政府和公众:治理权与参与权的博弈 4.3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机制和增长模式 4.3.1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城市空间增长机制 4.3.2 地方政府主导空间增长模式 4.3.3 企业主导空间增长模式 4.3.4 居民主导空间增长模式 4.4 本章小结 5 制度与行为视角的重庆城市空间增长研究 5.1 重庆城市空间增长制度环境演变 5.1.1 重庆行政地位的演变 5.1.2 重庆城市土地制度演变历程 5.1.3 重庆城市空间规划制度改革历程 5.2 重庆城市空间增长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关系 5.2.1 地方政府行为与重庆空间增长的发展动力 5.2.2 重庆新城、工业园区与大型居住区建设 5.3 重庆空间增长演进与空间布局主要特征 5.3.1 重庆市域城镇体系的演进分析 5.3.2 重庆都市区空间增长演进历程 5.3.3 重庆都市区城市空间布局主要特征 5.4 本章小结 6 重庆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 6.1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的内涵与研究进展 6.1.1 城市空间配置中的供给与需求 6.1.2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的相关研究 6.2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 6.2.1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的目标及原则 6.2.2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2.3 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案设计 6.3 重庆市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 6.3.1 指标获取与标准值确定 6.3.2 评价结果及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重庆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策略建议 7.1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目标 7.1.1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含义与目标 7.1.2 城市空间管制观念重构 7.2 构建空间增长管理的制度供给与控制系统 7.2.1 城市空间管理制度供给 7.2.2 制定空间增长管控系统 7.3 重庆空间增长管理政策建议 8 结论 8.1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8.2.1 研究的不足 8.2.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序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的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建设取 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城市建 设作为城市政治、社会、经 济活动的空间投影,深入探 索其背后的动力机制和发展 规律,成为城市规划与相关 学科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 重要课题。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 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 发展等方面的制度环境转型 ,使得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 机制不断变迁。相比于西方 国家缓慢、渐进式的“改良 性”转型过程,中国经历了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同时伴随着全球化、城市化 、信息化等多种力量的影响 ,-在创新发展和道路探索 的过程中,伴生出现相关矛 盾和问题凸显。环顾世界, 当前尚缺乏现成的系统理论 ,能够完整解释和回答中匡 l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社 会相互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中国的城市发展,体现出 中国特色的基础构成和思维 方式,探索和总结中国城市 发展道路和范式,成为一个 时期世界范围内城市研究中 的前沿问题。 本书是朱猛在博士学位 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朱 猛进入山地人居环境团队较 早。2001年,他还在本科 三年级的时候,就跟随团队 ,与大家一道参与各种力所 能及的学术和社会实践工作 ,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以及 团队众多老师和师兄们对他 的学术指引。随后,通过自 己的学习努力,顺利获取建 筑城规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 生的学习资历,并取得好成 绩。在硕士阶段,他较好地 完成了以《三峡库区迁建城 市(镇)规划与实施调查研 究》为题的硕士论文,作为 主要研究参与人员,在老师 的带领下,与师兄弟一起, 共同完成了《三峡库区人居 环境建设10年跟踪研究》一 书。 在博士研究生阶段,立 足于山地人居环境团队学术 发展方向的拓展,老师曾与 朱猛讨论,让他着眼于城市 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探索当 前城市发展的机制和规律问 题。论文方向确定以后,朱 猛努力进取,经历了大量的 文献阅读和路径探索,并与 导师和团队的老师和师兄弟 多次讨论,深入研究框架和 研究内容,在反复调研、资 料吸取和深化修改中,形成 论文,顺利通过评审和答辩 。 本书聚焦于中国城市空 间增长的过程,基于新制度 主义的视角,构建“制度环 境与主体行为”的分析框架 。在制度变迁方面,梳理了 与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紧密相 关的行政等级和行政区划制 度、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城 市空间规划制度等制度环境 变迁过程;在行为主体方面 ,探讨了中国当前城市建设 主体构成与行为特征,对作 为城市建设主体的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 价值取向和空间利益的博弈 进行分析。论文在评审阶段 ,听取了评审老师的建议, 增加了重庆市的案例研究, 分析了重庆城市空间在制度 环境变迁和主体行为影响下 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与主城区 城市空间增长演变特征,并 建立城市空间增长配置效应 评价方法,展开重庆市的城 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的实证 研究。 目前,朱猛博士在四川 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 院任教,继续进行人居环境 方面的研究、教学与实践工 作。朱猛有较高的学术志向 ,理论阅读广泛,思考深入 ,学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 ,好学不倦,谦虚踏实;经 过多年在山地人居环境团队 的培养和工作中的经历与实 践,在社会认识和治学能力 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 高。我很高兴看到朱猛博士 的著作《制度与行为视角的 城市空间增长研究》问世出 版。希望朱猛能够坚守目标 ,建立信心,拓展视野,进 一步明确学术方向,在今后 的山地人居环境教学和学术 研究的工作中,更上台阶, 体现自己的学术志向和目标 。 是为序。 赵万民 2023年初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