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看不见的顶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看不见的顶峰》记述盲人登山者张洪从出生到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生旅程与心路历程,是一部聚焦亲情与梦想、展现力量和温暖的纪实性自传作品。张洪出生于重庆,二十一岁失明,但他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希望,矢志寻找自身生命的价值与方向。四十岁起,张洪凭借自己不屈的人格、坚韧的意志,在家人与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勇敢登山。2021年5月,张洪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及亚洲首位登顶珠峰的盲人。 目录 1 失明以前 一 游家湾的岁月 二 初中时光 三 成都求学 四 初识夏琼 2 接纳失明 一 彻底失明 二 成都开店 三 辗转上海 四 成为父亲 3 格桑花开 一 定居拉萨 二 结识洛则 三 登山生涯起点 四 第一次与死神擦肩 4 中年奔走 一 人生若飙尘 二 追寻云与冰 三 超越雪线 四 相逢皆善意 5 训练与告别 一 回到拉萨 二 成都集训 三 从高山到大海 四 在家乡的离别 6 初见珠峰 一 异国徒步 二 大本营见闻 三 通过昆布冰川 7 窗口期等待 一 5·16叫停 二 达瓦的劝说 三 胆囊炎复发 四 新冠疫情重压 五 和强子的“交锋” 8 珠峰高光时刻 一 冒险出发 二 氧气瓶泄漏 三 希拉里台阶 9 下山之后 一 云端之险 二 下撤危局 三 滞留尼泊尔 四 回到家庭港湾 10 光环之下 一 与自我和解 二 两副面孔 三 走近盲人 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珠峰 序言 登山和跳水一样吗? 一 登山和跳水一样吗? 我的回答是一样。 在读完这本书的很长一 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张洪 先生的回忆录里,久久不能 平静。 作为一个运动员,我很 难不被其中的艰辛困苦所感 动。8岁开始接受跳水训练 ,漫长的岁月里,我面对的 总是跳台和淡蓝的水池,为 了让一次又一次跳跃、翻腾 和多样化的动作更加流畅和 准确,我需要在空中保持平 衡并精准地控制身体姿态。 这是艰苦的、克制的,也是 一种延迟满足,但我的内心 一直笃定。 我想张洪也一样。他形 容自己失明后的世界不是黑 暗,是虚空,他看不到脚下 的路,不知道珠峰凹凸不平 的岩石是什么形状,不知道 冰爪底下的冰雪到底有多厚 ,他可以仰赖的唯有听觉和 触觉,在一次又一次的艰苦 训练和一步又一步的持续向 前中,他克服了恐惧,靠着 极强的意志力抵达了孜孜以 求的顶峰。 登顶的那个高光时刻, 是张洪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 笔。我在夏尔巴向导拍摄的 视频中看到,远处云层翻涌 ,五颜六色的旗帜在洁白的 雪地里随风招展,那一刻的 张洪是那么耀眼,但这一切 他都看不到。张洪说:“我 看不见世界,但可以让世界 看见我。”是的,这一刻, 夏尔巴向导看见了,替他拍 下了视频;身为读者的我看 见了,他跨过雪线,越过裂 缝,攀冰而上,冲破极限, 站在世界之巅的身姿永远激 励着我。 跳水和登山一样,我们 都要在这个过程中,克服自 身的惰性,挖掘自己的潜力 ,一步步去探索,我们到底 能走多远。张洪不断向上攀 登,就像我每一次在跳台上 的奋力一跃,我们都在不断 刷新自己的天花板,所谓“ 人生不设限”正应是如此。 跳水和登山一样,我们 都要学会和遗憾和解。因为 氧气瓶泄漏,摄影师没有跟 着他上到峰顶,没能记录下 这珍贵的一刻。我想,可能 对任何一个人,它都是一个 遗憾,但张洪却说:“我们 通过眼睛能看的始终受限, 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 不见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 即将上映的同名纪录电 影《看不见的顶峰》拍摄素 材长达300多小时,但这 300多小时只是张洪生命中 的一小部分。对我而言,也 是一样。大家见证竞赛场上 我夺得奖杯的那一跳,可是 在此之前,那不计其数的心 血和汗水,并不一定都能被 记录。高光时刻是稀缺的, 转瞬即逝的,更多的时候, 我们需要在看不见的地方默 默努力,才能最终绽放。 荣耀终究会过去,人不 可能一直停留在顶峰。那么 剩下的时间我们可以做什么 ?我走入家庭,抚育下一代 ,积极做公益,也为中国游 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张 洪说他未来要致力于盲人事 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传递 力量最好的方式。如何从高 处下撤,回归正常生活—为 社会去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是每一个有过顶峰体验的人 的必修课。 二 攀登过程艰苦卓绝,但 也充满温情。 作为一个妻子,我看到 了别样的爱情。张洪的换位 理解,大爱无声;夏琼的无 私付出,水滴石穿。张洪年 轻时离开家乡,心怀志向, 却在风华正茂的21岁忽然失 明,瞬间坠入低谷。幸好, 他遇到了不离不弃的夏琼。 这样的爱情平平静静却掷地 有声,最能叩开人的心门。 在他正式攀登珠峰前,一个 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一直钢 铁一般坚硬的张洪止不住流 下眼泪,他说一直想为夏琼 做一件事,因为这些年,是 夏琼告诉他路边每一朵花的 颜色,也是夏琼为了他的梦 想咽下了许多委屈。听到这 里,我的内心泛起了一层波 纹,他之所以能无所畏惧, 一路向前,是因为他们共同 闻过的爱的芬芳在源源不断 地滋养着他,造就了他坚固 的内心堡垒。 大海和高山是可以在一 起的,这句话出自夏琼。张 洪去珠峰之前,带夏琼前往 深圳看海,满足了夏琼的夙 愿。夏琼初见大海时的万般 欣喜,如精灵一般的“拍手 呼喊”“赤足而行”,令我瞬 间动容。在即将启程的重要 时刻,张洪道出了深藏内心 的真挚独白:“假如我能回 来,我会为夏琼做得更好。 ” 这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 爱情。好的爱情,是你通过 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 三 那么,普通读者能从张 洪的经历中获得什么呢? 我想是目标感。那也许 需要像愚公,像阿姆斯特朗 ,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 多。我们来人间走一趟,要 留下什么印记?张洪在思索 ,在追问,除了按摩,他想 去拓宽人生的边界。他说, 只要从黑暗中向前迈出一步 ,也许就是星辰大海。目标 不一定是伟大的,也可以只 是平凡而简单的小事,但无 论是什么,一定是你内在动 力的源泉。 有了目标感,就有了行 动力。张洪说,你在意什么 ,什么就是你心中的珠峰。 珠峰绝对不只是海拔 8848.86米的世界最高峰, 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于张 洪而言,珠峰是那个他愿意 倾其所有的应许之地,他日 复一日地爬楼梯,一级一级 ,虽看不到希望,但绝不愿 放弃,在煎熬中循环往复, 和水泥地做伴。 从单调里积蓄力量,本 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品质,对 于社会上存在的短视心态和 浮躁 导语 本书分为“失明以前”“接纳失明”“格桑花开”“中年奔走”“训练与告别”“初见珠峰”“窗口期等待”等十个篇章,主要从梦想、亲情、极限运动三个维度展开,讲述作者作为一个健视者在双目失明后,如何通过刻苦训练成功登顶珠峰的经历,表现了作者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对广大青年读者有正向激励价值。 后记 山就在那里 2018年冬日的一天,我 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说有 一位盲人想登珠峰。朋友说 我是纪录片导演,也许会对 这个故事感兴趣。我的职业 敏感告诉我,这有可能是一 个难得一见的好题材。很快 我和这位盲人取得了联系, 并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 。直到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 ,2019年春节的大年初一 ,我和张洪在成都的一家咖 啡馆第一次见面。他给我讲 了他的故事和自己登珠峰的 想法,我听后问他:“你什 么都看不见,为什么要去登 珠峰呢?”张洪平静地回答 :“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 了,但我希望这个世界能看 见我。”那一瞬间,我觉得 像被闪电击中了,我相信, 一个非凡的故事就在我眼前 。 拍摄一部盲人攀登珠峰 的纪录电影,这是历史上从 未有人做过的事情。这意味 着我们要提前一年开始跟踪 记录他的生活、训练、筹款 ,直到抵达珠峰大本营乃至 最后的冲顶。这期间会发生 什么,拍摄能否顺利进行, 没人能预测,就像张洪说的 ,别人攀登珠峰是从地面到 顶峰,而他是从地狱到顶峰 。幸运的是,欣欣向阳作为 一家专门出品纪录电影的公 司,董事长宁欣然先生从一 开始就认定这个故事蕴含着 强大的时代精神,他立刻拍 板开机。大家都说支持纪录 片的是有情怀的人,而在宁 先生的身上你能看到的不 纪录电影《看不见的顶 峰》拍摄将近两年。在这两 年时光中,我每天都能通过 生活中的小事感受到张洪的 执着和坚韧。对这位特殊的 登山者而言,登珠峰不只是 体力与意志的挑战,更是心 灵的淬炼。作为导演,我深 知,想要将这令人震撼的攀 登真实地呈现,其拍摄难度 不亚于要攀登一座纪录电影 的“珠峰”。 我常想起正式攀登珠峰 前在罗布切峰拉练中的一个 小插曲。那是摄影师丁丁和 向导强子之间一次充满火药 味的交谈,同时也让我对之 后的拍摄充满了焦虑和疑惑 。那天傍晚,我们刚结束拍 摄,大家一起在悬崖边的雪 地里休息聊天。丁丁突然一 本正经地问了强子几个问题 :为何要帮张洪穿冰爪,而 不让他自己动手?这样会不 会把张洪的珠峰挑战变成一 次“保姆式”的攀登?若变成 这样,张洪攀登珠峰的意义 何在? 面对如此尖锐的提问, 强子也不甘示弱,他回应道 :高山向导的本职就是把控 安全,尽可能给攀登者最好 的登山体验,如果不能做到 这一点,就背离了自己作为 向导的核心价值。丁丁冷嘲 热讽地补充了一句:“其实 是因为商业环境就是如此— —你们若不这样辅助‘客户’ ,便会损失一批需要被‘服 务’的客户吧?” 其实,在高海拔的地方 ,在身着硕大的连体羽绒服 时弯腰给笨重的高山靴“穿 冰爪”,这件事不论是对盲 人张洪还是其他人,都是一 件很有难度的事。然而对有 经验的攀登者来说,这却是 一种有仪式感的行为,就像 亲自披上战袍一样,而缺乏 经验的攀登者往往会忽视这 个环节。在那些希望最大限 度保存体力的攀登者看来, 向导帮自己穿冰爪似乎已经 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无疑, 这样一个小小举动,和全球 登山界所推崇的“攀登精神” 有着明显的矛盾。丁丁有自 己的立场,强子有自己的理 由。他所面对的,到底是“ 客户”还是“攀登者”?在商 业攀登快速发展的今天,俨 然是各方都要深刻反思的一 件事。 而旁观了整个争论过程 的我,内心却跌入了更深的 焦虑和恐惧:假如张洪在接 下来正式攀登过程中,出于 安全、速度或任何其他考虑 ,对向导产生过度依赖—— 比如,让夏尔巴人帮他背给 养装备,利用直升机直接下 撤——那这部纪录电影无疑 将陷入巨大的道德困境。 拍摄过程中,我们面临 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多。高 原反应、极端天气、艰危路 线、电源短缺、设备损坏等 问题层出不穷,摄制组每个 成员都在为这部电影付出自 己从未想象过的辛劳与牺牲 。好在后来张洪的整个攀登 过程让我十分欣慰。在为期 一个半月的攀登季里,张洪 在强子和其他夏尔巴向导细 心但绝不过分的帮助下,依 靠自己的力量与决心,一步 一步登上珠峰峰顶,而后顶 风冒雪,一步一步下撤回到 大本营。从三号营地拉练到 最终冲顶,张洪四次通过极 度危险的昆布冰川,直到最 后抵达人生的巅峰,他踏踏 实实地走完了全程。团队下 撤抵达大本营的那天清晨, 我一宿未眠,翘首以待。当 我远远看到张洪的身影从大 本营的乱石子路上渐渐靠近 时,我对这次攀登的复杂担 忧终于落下。 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张 洪!在电影粗剪完成后,我 们邀请了各届朋友观看提意 见,大家看了都很受感动, 也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但 电影受限于只有一个多小时 的时间,很多攀登中精彩的 故事和动人的细节以及背后 的故事都无法完整呈现。按 照欣欣向阳的纪录电影发展 战略,对于好的现实题材故 事,在拍摄纪录电影的同时 ,还要通过图书、剧情片等 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和传播。 于是,欣欣向阳制定了图书 、纪录电影、音乐剧、剧情 片四个阶段、四种形式来讲 述张洪的故事。这就有了这 本书的出版。 《看不见的顶峰》图书 精彩页 一 游家湾的岁月 1975年,中国登山队经过十天十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 这一年的山城重庆,天气较往年更阴晴不定。10月10日傍晚,在东部长寿镇云集乡,蜿蜒的山路上遍布石头,四个高大的男人抬着两根滑竿,一路小跑,奔向乡医院的方向。 两根滑竿用绳索绑在一起,上面躺着我的母亲—一体重不足70斤。因为骨盆缩小导致难产,她的身体瘫软如案板上的面团,脸色惨白,汗珠滚落。两小时的颠簸、一小时的手术后,我终于在镇医院呱呱坠地。 此刻,我的父亲正拄着一根磨得发亮的竹竿,探出左脚在河石步子上摸索。当他气喘吁吁赶到医院门口,听到我的哭声时,长时间紧绷的双腿松弛下来,瘫坐在地。一行眼泪从他的眼角滑落。 在我之前,36岁的他已经埋葬了两个夭折的孩子。我的这声啼哭,终于如他所愿,续上了家族的“香火”。 这就是我出生时的故事。这个故事奶奶给我讲了很多遍,以至于每有人问起,我的眼前总能清晰地浮现出以上这些画面,如同自己亲眼所见。 我们家不过五口人,是奶奶把我带大。 村里人一提起我们,总是摇着头说“造孽”“造孽”。在重庆话里,“造孽”就是“可怜”的意思。 造不造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很小的时候起,我家就和别人家不一样。 我的母亲只有1.4米,和将近1.8米的父亲走在一起,常常引得路人回望。奶奶告诉我,母亲在娘家受欺负,脑子受到刺激,经亲戚介绍,远嫁给当时已经失明的父亲。父亲和叔叔一样,都是天生的盲人,他们少言寡语,有时在门前活动,走着走着就撞在一起。好在周围没有什么人看见。 从我家出发,要翻过另一座山丘,再跨过河沟、经过龙门桥,才能到达重庆市长寿镇云集乡游家湾村。我只有挑水,或者买盐买针线时才会去到村里。从村里挑水归来之时,水桶里的水,往往会因为颠簸只剩下一半。那时候,我才五六岁。 村里住着二三十户人家,他们都姓游。我们是为数不多姓张的人家。 我们唯一的邻居是一对李姓母子,那位母亲走起路来左脚有些跛。我们两家被“隔离”在这座孤零零的小山丘上,远离游家湾。 我喜欢这座山丘。它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和远处的山丘相连,绵延不绝,直通向我看不见的远方。我喜欢它波浪一样的轮廓,尤其喜欢看它在朦朦胧胧的晨雾中披上一层轻纱。我常在山丘上奔跑,每看到嘴里呼出的白气和这层薄雾融在一起,就觉得自己 我们的屋子是游家湾村生产队废弃的保管房,之前存放粮食、种子和农药。屋内摆着四张床、一张桌子、一台录音机。墙壁上是一道道蚯蚓状的裂缝,墙角有被雨水冲刷出的深色痕迹,一股发霉的味道常年在屋里飘荡。 房子是土坯房,光线从墙缝射进房间,带入远处山峰的轮廓,父亲和叔叔出门,我便独自坐着。往往这时,才是我看山最多的时刻。我也会透过墙缝,看归来的父亲和叔叔一步一步走近—我们的房屋没有窗户。 没有窗户,屋内的照明全靠桌上摆放的一盏煤油灯。 我记事后的每个清晨,父亲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点亮那盏灯,而是在黑暗中一边来摸我的脑袋,一边轻轻喊着:“小洪!小洪!” 小洪是我的小名,我的大名叫张洪。 很多时候,我已经醒了,但故意不应声。每当我闭上眼睛时,门口那根两米长的竹竿,总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这根竹竿用来牵引父亲和叔叔。我抓住它的前端,父亲抓着它的中间,叔叔抓着它的尾端。每天天亮后,当母亲和奶奶去生产队干活时,我便带着父亲和叔叔,向镇上的方向走去。 从家出发,到任何一个有人的地方,都需要走上一两小时。薄雾笼罩下,山丘连着山丘,梯田垒着梯田,跨过一条小河还有另一条小河。去镇上的这条路,是我最熟悉的,我在童年走了无数遍。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