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路上的祖先/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典藏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熊育群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路上的祖先》是熊育群所著散文集,作者的笔触从自身生活的岭南到西部、再远至欧洲和非洲,将别处人生体验融合个人体悟,以鲜活、优美的抒情语言向读者展示别具一格的散文世界。作者以各处的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为创作线索,结合自身的文学体验和思考,提笔赋诗,在青山绿水、古物故居、异国风景里向读者展现一页页深厚的,动人的地方人文篇章。 作者简介 熊育群,出生于湖南岳阳屈原管理区,历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文学院院长、二级巡视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出版有诗集《三只眼睛》《我的一生在我之外》,长篇小说《连尔居》《己卯年雨雪》,散文集及长篇纪实作品《春天的十二条河流》《西藏的感动》《沉默的风马旗》《罗马的时光游戏》《路上的祖先》《一寄河山——大地上的迁徙》《钟南山:苍生在上》等二十余部。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第十三届冰心文学奖等,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东省文学领军人才、德艺双馨作家等。多部作品在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匈牙利、埃及、约旦、伊朗、日本、英国等国翻译出版。 目录 第一辑 路上的祖先 迁徙的跫音 客都 广府人的南方 水上来的祖先 路上的祖先 第二辑 古老屋檐下 奢华的乡土 京西土炕 边镇茶峒 张谷英的村庄 荒野城村 第三辑 灵视的世界 生命打开的村庄 神秘而日常的事物 怒江的方式 死亡预习 灵魂高地 第四辑 文明的脸 脸 复活的词语 湘西的言说者 山脚趾上的布依 背对夕光而飞 森林边上的巴比松 第五辑 漂洋的思绪 激情溅活的石头 永远的梵高 香艳的欧洲 多瑙河的蓝色旋律 东方的气息 寻找乡村 海滨墓园 被虚拟的行程 荒凉的盛宴 会吼叫的烟雾 重塑散文的文学品质——熊育群答张国龙博士 导语 一套书阅尽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精华,一本书读懂一个作家。历史的尘埃,文化的云烟,让喧嚣从眼前退隐,让浮躁归于平静,与大师的心灵相遇。 本书收录了熊育群的经典作品,包括路上的祖先、古老屋檐下、灵视的世界、文明的脸以及漂洋的思绪五大部分,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会使您回味无穷。 书评(媒体评论) 依托坚实的大地,步向 历史的纵深。开阔的文化视 野、深厚的民族情感和诗意 的艺术笔墨,展现中国各民 族生存状态的当下与过程, 从中传达出深刻的历史记忆 和现实的人文关怀。路上祖 先的足印和现代文明的印记 ,都深烙在我们的心上。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 奖词 精彩页 迁徙的跫音 一 踏足永定的公路,一些路段正在修补,红泥与石头经雨一淋,软硬分明,突出的石头刮到了小车底盘。几次下车,土楼其实早已在视线里。挨路边的一栋土楼塌得只余一角,什么年代的呢? 去年到龙川,今年到永定,一个粤东,一个闽西,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走的都是纯客家人的地盘。自己很明白的一点是,客家人的迁徙一直是记挂着的。粤东,客家人从中原长达一千多年的大规模迁徙,最终于这片土地上止步;永定,是它的土楼——一个外来民系以一种独特的栖居方式在陌生土地上立下足来。 一路上我心里默诵着中原,心里的那条路线渐渐地清晰起来。就像一条路,我踏上了它的路基,立刻,那个端点,那个原来是遥不可及的年代,变得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术语,它有了某种气息。那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一群人走在西北的土地上,那是怎样的沙尘滚滚,怎样的弃下老弱病残,怎样的喧哗声中上路? 一条不归之路!“五胡乱华”,被赶下台的权贵官宦,惧怕株连的魏晋世家大族,还有躲避战乱的升斗小民和流窜图存的赤贫游民,他们结伴而行,出潼关,过新安,一路向着洛阳而来。陪伴他们的是烈日、大雪、泥泞路滑的雨天?他们肩挑手扛,千辛万苦到了洛阳,来不及喘息,就又匆忙南下,沿着黄河向东,抵达巩县、河阴,又转入汴河…… 只要脑子里一出现那群疲于奔命的队伍,就觉得自己走在这样的柏油公路上十分奢侈。秋天,南方的山岭依然绿得葱茏,阳光让漫山草木闪烁出无数的碧色。他们看不到这样的近乎肥硕的绿,他们的子孙抵达这片土地已是大迁徙后几百年。在这几百年的岁月里,他们找不到家园的感觉,他们随时准备着向南方逃去。 二 木梯吱吱声中走上四楼的卧室,时间已是半夜。望一眼深墙外的洪川溪,只有风摇古木声。白昼的阳光,阳光下的土楼,只在想象中了。静,让耳朵本能地寻找声音。不一会,鼾声升起来了,同行者已经入梦。心里叫苦,长时间的辗转反侧,不禁发出一声长叹,只得爬起床来。 土楼第一晚就失眠了。多年来,在南方的山水里行走,还从未曾失眠过。 虚掩木门。院内奇静。圆形的内环走廊在下面画出一个个同心圆。月光似有似无。但深的屋檐和挑廊的阴影却浓得化不开。觉得暗影里有一种久远的目光。视线从青瓦的屋脊望出去,一堵山崖,只有顶端的一小截呈现在土楼后,在望见它的刹那,发现它也在痴痴地望我,灰白相间的岩石突然间有了含糊的表情。心里一惊,低了头,暗影一样浓的静里,眼前的一切像是假寐,暗影里有一种知觉,觉得几千年的岁月醒了,像飘忽的念头被我看见。非现实的感觉,奇异又安详。害怕弄出一点声响,害怕有什么事情发生。 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土著是那些山都、木客。他们身材矮小,皮肤黝黑多毛,披发裸身而行。“见人辄闭眼,张口如笑。好在深涧中翻石觅蟹啖之。”幻觉般的影像,灵魂似的在暗影里倏忽一闪,就不知去了哪里。 振成楼,围起一个巨大的空间,把自己身处的一片崇山峻岭圈在了外面,荒山野岭与匪盗、异族都在炊烟起居之外。院内,依然是耕读人家的生活,是仁义礼教的儒家信条。一百多年,林氏家族就在这封闭的空间繁衍生息。 月光先前是明亮的,也许疲惫了,像一个人失去了精神,它所普照的山川大地也跟着黯淡。村长,一个热血汉子,客家酿酒敬过一碗又一碗。半醒半醉间,手舞足蹈,找来村里的艺人助兴。那个手脚并用,同时演奏扬琴、鼓钹和口琴的艺人,身板那样瘦,像风中苇秆。他在院子中央把阿炳的《二泉映月》拉得异样得凄美。唱客家山歌的老人,一开口,金牙就露在唇外,唱起情歌仍是那样冲动。他们在月华中来,又在月华中去。人一走,月华下的老屋,静得耳鼓生痛。 10年前也是这样的一个晚上,在湘西德夯那片木楼前,我喝醉了酒,躺在吊脚楼里。月光下,一群苗族女子跳着接龙舞,木叶、二胡声里,队伍像波浪一样起伏。只有我一人扶着木椅靠,呆呆地望……人想往事,总是感怀最深之时。月光像退潮的海,黎明前的黑暗覆盖过了千山万壑,像时间那么深、那么神秘。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