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在法国做图画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叶俊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位出版人的经验回顾,一个异乡人的文化思考,一次对所来之路的成长总结。作者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作为编辑和出版人,与作者、画家通力合作的跨文化出版经验,并以富有温度的笔调写下了三十年异国生活的人生体悟。书中还有十四部图画书的策划和做书解读、四篇对书业不同身份从业者的专访,作为读者了解书业的透视窗口。这所有的书写,都透露着作者的人生态度:有爱憎、有思想、有理想,追逐和享用世间美好,怀着感恩的心度过每一天。
作者简介
叶俊良,曾在中国台湾、英国和法国学习过,现居法国。他的寓言故事融合了中国文学传统和现代主题。他也是多部青少年绘本《派、波币口皮埃罗》《兔子去哪儿了?》《世界的另一头》的文字作者。
目录
01 我从台湾来
家人给我自由
文学陪我走上人生路
作品《海角乐园》|《王羲之》
02 法国人教我的事
法语:十年磨一剑
由建筑跨入创作之门
法国新故乡
作品《你记得老魏吗?》
03 为独立出版社编辑童书
作者村与读者村
坐落山顶的出版社
山头林立的独立童书出版社
作品《萝卜回来了》
专访《图书周刊》记者克洛德·孔贝谈法国童书出版产业
04 为原创图画书做艺术指导
对的人:自由选择彼此
艺术指导的第一个责任:决定和谁合作
艺术指导的第二个责任:帮助创作者超越自我
作品《雾中龙》|《爱流汐涨》|《妙画代良医》
专访插画家克莱曼斯·波莱谈创作经验
05 为法国童书读者开一扇窗
读者村住着导读人
窗户和镜子
书末导读和鸿飞书讯
由下而上寻求认同
作品《姑姑的树》|《安的种子》
专访独立书店创办人帕斯卡·德拉沃谈书店经营理念
06 偶然留指爪
书目
格局
观点
作品《小火花的梦》|《花木兰》《团圆》|《中国日常生活即景》
专访 资深童书编辑克里斯蒂安·德米伊谈编辑工作
07 鸿飞那复计东西
芭贝特的盛宴
不怕跌才能学会飞翔
作品《孔子》
序言
我与叶俊良先生初次
见面是在意大利博洛尼亚
童书展上,当时他把新作
《我在法国做图画书》(
台湾玉山社,2017年)
送给我。之前在香港召开
的丰子恺图画书奖评委会
上,台湾的柯倩华女士说
有一位勇敢的台湾人在法
国开了一家童书出版社,
使我很好奇,没想到真的
有机会见到了他。在回东
京的飞机上,我兴致勃勃
地翻开了叶先生的大作,
周翔、余丽琼、朱成梁…
…我多年的老朋友和同行
们的名字不断跃入眼帘,
又让我倍感亲切。后来,
我真正与叶先生有了来往
,是他找到我,说想在法
国出版图画书《萝卜回来
了》,希望我为他介绍作
家方轶群的遗属。
叶先生的热心和彬彬
有礼使我感到他是真心想
做好书的人,而不是那种
时而会遇到的出版投机商
,我当然愿意帮他这个忙

说起来话长,这部作
品最早是松居直先生在法
国发现的,那时日本和中
国还没有外交关系。方轶
群作,村山知义画的《亲
切的朋友》(日文书名)
1965年由福音馆书店月
刊《儿童之友》出版。村
山知义是把欧洲现代文化
介绍到日本的著名文化全
才,兼剧作家、画家、小
说家、导演、舞台美术家
、建筑家、舞蹈家为一身
,而且酷爱中国,从一
L12纪五十年代起多次率
日本进步文化界人士访华
,与周恩来总理很熟悉,
后来周总理还亲自安排他
的家属来中国长期居住治
病。这也是村山知义画的
第一本图画书,我也有幸
与村山一家长期亲密交往

1986年,我随松居直
先生去上海拜访方轶群先
生。方先生在黄浦江的游
船上亲口为我们讲述了《
萝卜回来了》的创作过程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作
为祖国亲人慰问团的一员
前往前线看望抗美援朝的
志愿军战士,听到了一个
动人的故事:慰问团送给
一个连队一箱饼干和糖果
,这个连队的官兵想到别
的战友也许更需要,就转
送给另一个连队,最后转
来转去这些礼物又转回来
了。方先生深受感动,就
用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为孩
子写出了这个故事,他当
时是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的编辑。
松居直先生和我第一
次听作家亲口讲这个作品
背后的故事,都大吃一凉
,又兴奋不已,没想到这
个受到无数孩子喜爱的温
馨故事竟来源于残酷的战
场!当时,我们都流出了
眼泪。
回到日本后,1987年
我们出版了这部作品的图
画书单行本。至今三十多
年过去了,在日本几乎没
有不知道这本书的小朋友
,这是一本“黄金畅销书”
。我一直与方轶群先生直
接联系,处理有关出版的
事宜,直到他2007年去
世后,又与他的儿子方炯
先生交往。两年前,他们
得知我快退休了,担心今
后联系不畅,办理了一次
性版权手续,我也安心卸
下了这副光荣的担子。可
以预见,这部中国人写的
作品会在日本长久流传下
去。
正因为有这些经历,
所以当我得知叶先生要通
过我找到方轶群先生遗属
,办理正规的版权手续,
由法国人作画,在法国正
式出版时,别提有多高兴
了!这部灵感来自朝鲜战
场,深受小朋友喜爱的中
国作品,经由日本,又通
过旅法的叶先生的辛勤劳
动,由华人办的出版社带
给欧洲的小朋友,这是多
么奇妙,又多么令人赞叹
的文化交流啊!这种交流
本身,就反映出童书的真
谛——孩子的真善美世界
里,不应存在国界。
这次,叶俊良先生的
《我在法国做图画书》即
将出版中文简体字版,实
属可喜可庆!策划此书的
柳漾先生约我写点什么,
我想他主要考虑到我与叶
先生有些相似之处吧。我
生长在北京,1983年偶
遇松居直进入福音馆,成
为日本出版界的第一个来
自外国的“正社员”编辑。
说起来,出版是每个国家
的上层建筑,文化顶端,
容忍外国人大显身手的空
间很小。即使到现在,不
论哪个国家,类似的情况
也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
讲,我和叶先生同属“深
入虎穴”“孤军奋战”吧。
拜读叶先生的大作,
使我产生许多共鸣。他三
十八岁创办出版社,我三
十岁进入福音馆,都属于
半路出家。他是学建筑的
,我是学音乐和媒体的,
起步时都没有做童书的经
验。我用日语工作,他用
法语工作,都不是母语。
我们曾经的困惑和失落感
很相似。所以,通过不懈
的努力,我们收获的果实
,得到的喜悦,心中的成
就感也是双倍的。
叶先生的书使我再一
次思考,什么是文化?其
实,养育每个人的家乡、
水土、习俗、家庭、幼儿
园、学校等形成的“文化”
,是一个人的根基,是他
的“名片”,是他难以改变
的“命根子”。拥有中国文
化,或是东方文化背景的
人生活在外国,就是我和
叶先生面临的世界。
我们身处异国,首先
想到能做的事情一向外国
人介绍中国的文化、东方
的智慧。但是,其实纵观
历史可以得知,中国文化
绝非孤立形成的,而是吸
收兼并了各民族、各国的
优秀文化而发展壮大的。
我和叶先生的工作是出版
童书,而童书不似其他行
业,光靠打“中国文化牌”
是行不通的。因为对于幼
小的孩子来说,国籍没有
过多意义,不是挑选图书
的主要选项,孩子的喜爱
和追求不在这里。那么,
我们想向外国人介绍和推
导语
一位出版人的经验回顾,一个异乡人的文化思考,一次对所来之路的成长总结。有爱憎、有思想、有理想,追逐和享用世间美好,怀着感恩的心度过每一天。
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出版领域,你将读到:与作者、画家通力合作的跨文化出版经验、三十年异国生活的人生体悟、十四部图画书的策划和做书解读、四篇对书业不同身份从业者的专访。
思考出版意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书?我们要通过书传递什么?我们要为下一代创造怎样的世界?
触探精神世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过怎样的生活?我们要拥有怎样的内心,才能平和而不失坚定地面对世事人生?
精彩页
我在一个传统的台湾家庭出生长大,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五千金。我的父亲在位于高雄市三多路的唐荣铁工厂文书课上班,负责撰写公文,虽然工资稳定,但是要养活一家人还是很辛苦。我们家的孩子也因此很自然地跟着父母养成了勤俭的习惯。
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在家经营一间小杂货店,街坊邻居经常来买柴米油盐,小学生放学以后也喜欢来买零食、买玩具。虽然我对做生意这类事情从小就耳濡目染,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长大后会自己成立一家公司。
长我十二岁的大姐叶秀惠比我早慧许多,在我进小学的时候她已经是台湾大学商学院的学生,研究所毕业后考取会计师执照,在金融界施展才能。我在2007年与法国朋友黎雅格一起成立鸿飞文化出版社,初期资金不充裕,多亏大姐帮助才得以让这只大鸟顺利起飞。
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法国经营出版社并不容易,有好几次我苦思出路,每每在和大姐分享内心困惑之后才得以带着平静的心重新出发。如果没有她对鸿飞的关注与信心,我肯定走不到现在。
从我懂事以来,我对大姐的印象就是她很少在家,因为她初中毕业后就离家北上读高中、进大学,只有寒暑假回家。那时候我们全家都住高雄,她一个人在台北,家人唯一挂念的就是她。今天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离家最远的那个人早已经变成了我,而且我让家人挂念的时间已经长达二十多年。
每个童书创作者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家世背景,每个出版社编辑也都有他真切走过的童年时光。对和我共事的法国人来说,台湾显得陌生而遥远,但是家和童年形塑了我所成立的出版社的性格和气质。出版社取名鸿飞,难道不已经向读者暗示了那是不停地在东方与西方世界往返的大鸟?
我的外婆住在高雄旗津,那是我母亲出生的地方。母亲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在林园开米店的姨婆带去寄养。她小学毕业后,姨婆不让她读初中,她在家里每天从早忙到晚,一直到十九岁嫁给父亲。随后六个孩子陆续出世,她在家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经营小杂货店。
我是家里的老幺,不和邻家小孩打架,做作业也不用催,但是我有个坏习惯,偶尔会不按时回家。小学五年级时,某个星期六下午,我没有报备就去两个同学家玩耍,等到天色昏暗,我才心满意足地回家,远远地看到站在门前路灯下妈妈的身影。
我上初二时,教育部门临时宣布试行跳级制度,我是班上被推荐越级参加联考的两个学生之一。当时我第一个反应是,大姐初中毕业后去台北考高中,我也要跟她一样。妈妈知道后,久久不言语。后来我第一志愿填的是母校高雄师大附中的高中部。班上有一些从外县市来的同学,我总爱去他们的住处消磨时间,打个电话给爸妈之后整夜不回家是稀松平常的事。其实我不是逃避家人,只是喜欢在外游荡、无拘无束的感觉。
大学毕业,我服完兵役立刻负笈游法学建筑。妈妈很早就知道出国是我人生计划的一部分,没有阻挠。在她单纯的想法里,我只是出门去拿个学位,之后很快就会回来。她不知道的是,我当时的人生计划根本只是一幅未完成的蓝图,图上甚至没有回家的路。于是她等着,耐心地等着,也曾很勇敢地一个人搭飞机来法国和我相聚。
假期结束,我送妈妈搭上回台湾的飞机后,和法国朋友在巴黎的中国餐馆吃饭,席问无意中谈到诗。我很随意地把孟郊的《游子吟》一句一句用法语念出来,念到第四句时,咸咸的泪水早已经洒到碗里面。
虽然我到今天还住在法国为事业而奋斗,虽然妈妈还是会不停地在电话里叮咛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但她心里明白这个浪子已经知道要往回家的路途遥望。妈妈一生都在学习,而我这个不在身边的儿子给了她最艰难的功课。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