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过时的游戏(竹庵诗文与题跋)(精)
分类
作者 蒙中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以通驭专”。
这种理念不仅贯穿在中国数千年古典教育之中,而且也表现在中国“精英文化”的不同方面,如学术、思想、艺术等。中国学问传统中,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这与西方显有不同。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文、史、哲真的没有分别,而是说,他们都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再彼此绝缘的状态下分途而孤立地追求。所谓的文、史、哲与诗、书、画、印以及金石、书画、文人雅趣与鉴藏等等,便是这样文化背景下文人艺术家所具备的整体素养。而在当今人文、艺术教育背景下,这种以通驭专的底蕴学养,以及背后的常识、逻辑、视野、与志趣,在文化人和艺术家的个体里,已经变得十分稀罕。
本书作者蒙中(竹庵),既有艺术学院的教育背景,又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习与艺术创作的实践。书画入古出新,清雅冲淡,自成一格。2017年邀请哈佛毕业的建筑师一起,参与设计建造其在大理的自宅——“竹庵”。远离尘世,专注其艺术实践,是一位纯粹且有个性,颇具社会影响力的书画艺术家。他在面对当代文化与艺术的思考与实践中,尝试回接宋元明清以来的人文传统,将传统精英文化与其个人生活、艺术实践,放到今天多元文化背景里,去探求某种传承与对话的可能性。这本书中汇集其诗、书、画、印以及金石、碑帖、书画、器物、文人小品、鉴藏雅趣等作品图文,绝大部分首次公开发表。琳琅满目,既能见到个人的学养、志趣、品味,也延续了传统文化里的诸多美好的品格。
作者简介
蒙中(笔名竹庵)重庆人,七〇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做过出版社编辑,现为职业画家。曾在北京、成都、苏州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编著出版有《西域绘画——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精品》等,个人书画作品集《笔墨旧约——竹庵蒙中的书画艺术》《归园集》《尘外集》《竹庵里——诗词、花笺、小楷》《停云》《淇澳》,散文随笔集《银锭桥西的月色》《见南山》等。
目录
自序
题画诗
题《竹庵图》
题《画松》
题《溪山归棹图》
题《山水册》后
题画一首(古风)
题《寒梅图轴》
题《巴山烟雨图》
感通寺后梅花
题《画竹》三首
沙溪白龙潭上作
题《画山水》二首
题《墨梅册》五首
戊戌冬富春江行舟中作
题《桃花册》
题《灵石册》三首
题《水墨山水图》
题《苍山松云图》
题石涛《秋江泛舟》
题《猫儿眠叶图》
书画跋
跋十三岁摹《赵孟頫书梅花诗卷》
自题《临八大山人书轴》
跋《澹轩主人行乐图》
跋林山腴《自书诗卷》
书《临赵孟頫书朱子感兴诗》卷后
跋《临元末无为天师黄庭经宋拓本后题跋》
题自临《魏晋人小楷四种》
跋临帖册后
跋临董其昌小楷《心经册》
跋《周退密诗翰卷》后
跋玉吅章草书《心经》卷后
书叶
题自书《行书卷子》
题自书卷子
论书二则
题《双钩弘一法师联语》
题《双钩吴大澂“群居闭口,独坐防心”联》
跋吴谁堂《蒲草图卷》
跋吴香洲《山水图》
跋大通堂行书《陶诗卷》
跋润松《山水卷》
跋润松《设色山水卷》
跋《双魁堂行乐图》
跋《郑文小像》
跋戊寅秋所临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卷
临王时敏《山水册》
竹庵临戴本孝《黄山册》
竹庵临戴本孝《杜甫诗意册》
竹庵临弘仁《梅花草堂图》
题《洱海泛舟图》
跋《临恽南田山水册子》
题石涛《画祝希哲诗意山水册》
题《疏林秀木图》
题《苏格兰山色图》
题《苍洱山水册》
跋《大理山水册》
题《辋川集》山水册
题《雨后溪山图册》
题画一则
题《龙门箐图》
跋《卧云册》
跋《猫儿图》
题画竹
题《淇奥册》
题《拂云册》后
题《甲午墨梅册》
跋旧作《梅花册》
鉴赏题跋
跋《五代佚名书乞巧帖》
跋《丈雪自书诗轴》
跋《何焯小楷元人诗册》
题《王文治临瘗鹤铭》
跋《成亲王临杨凝式韭花帖》
跋《良宽自书汉诗轴》
跋《于右任书先房太夫人行述》未竟本
跋《晏济元书札》
跋《程邃山水册》
题佚名《寻梅图》
跋《黄易拟范华原秋景图》
跋方薰《溪桥茅亭图》
跋慕松轩藏本《王居士砖塔铭》
跋张祖翼旧藏《王居士砖塔铭》
跋《旧拓玉版十三行》
跋颜真卿书《茅山道士李玄靖碑》残石拓本
跋《回元观钟楼铭》拓本
跋北朝白石造像拓本
跋新莽嘉量拓本
跋文徵明小楷拓本一
跋张思文造像拓本
跋文徵明小楷拓本二
跋《竹庵麇古录》
跋丰觯拓本
跋唐鱼符拓本
跋叶恭绰旧藏秦诏拓本
跋陈介祺旧藏北朝残石拓本
跋元象年造像座拓本
跋石经幢残石拓本
跋《听风楼金石文字》
跋阮元旧藏金釭拓本
跋《汉君眉寿残石拓本》
跋全形拓
题《唐开元铭瓦残砚拓本》
跋魏武帝残碑拓本
跋《范巨卿碑》
跋北魏《韩显宗墓志》精拓本
跋《龙藏寺碑》
跋《封龙山颂》
题建武泉范拓本
跋《隋李慧达造铁镬铭》
跋御注《金刚经》残石
跋唐褚遂良书《房玄龄碑》
跋董其昌《小玉烟堂帖》
跋周季木藏汉残碑阴拓本
跋周季木藏唐人写经残石
跋无尘书屋藏《陕拓衡鉴册》后
跋《北魏兴安元年残像拓本册》
跋《明拓墨池堂选帖·王献之益州帖》
跋王羲之《追寻伤悼帖》
跋王羲之《适太常帖》
跋王献之《阮新妇帖》
跋《集王圣教序》散叶
跋《石门潘宗伯等造桥阁记》
金农旧藏《郙阁颂》题跋
跋《旧拓善业泥》
题明拓《乙瑛碑》残本
跋《三砚斋金石文拓本》
跋来燕榭本《印存玄览》
跋东雅堂印宋刻《韩愈集》残本
跋影宋本《陶渊明文集》
跋谭吉璁《鸳鸯湖棹歌八十八首和韵》
戏与米芾书
跋《澹轩藏印》

跋谁堂手拓古玉印册
跋《竹庵自用印选》
跋《竹庵印存》
题《竹庵印稿》
跋“雪宽堂”印拓
跋白石老人长寿二字印拓
跋谁堂“十万狂花入梦中”印拓
跋苏文治“家距桃源五公里”印
把玩
题《五湖舟楫图》
题房山石拓本
题《飞出迷楼图》拓本
跋《自嗨录》
跋清人竹刻荷花臂搁拓本
跋周芷喦《春云叠嶂图》笔斗旧拓本
跋《金农罗汉图》臂搁
跋清笔筒拓本
跋自书竹秘阁
跋自书印规拓本四种
题查亨吉《黄山图》套墨
跋《五岳图》墨拓本
跋白岳灵区墨
跋《旧琵琶拓本》
跋邱氏碧玉琴与宋铜箫
题招学庵旧藏玉露篁琴拓本
跋《竹庵手绘花笺系列》
砚与箴铭
跋《程子大鸲鹆砚拓册》
跋谁堂镌刻砚铭拓本
跋谁堂兄刻砚铭拓本
跋自藏古端砚板
题自制端溪水岩砚
题自制松鳞砚
跋明龙尾山眉纹砚板
跋南唐水坑眉子青砚
题米公题壁砚
铭宋歙砚
铭随形高眼端砚
铭明罗纹椭圆淌池歙砚
铭井田端砚
铭琴形端砚
铭虫蚀砚
铭端溪水岩随形砚
铭端溪水岩青花椭圆砚
铭端溪水岩天青随形砚
铭明椭圆池
序言
从童年时,我就对中国
古典文化的精神世界充满浓
厚兴趣,这样的兴趣和热情
延续至今。一本《芥子园画
谱》,几本楷书字帖,是我
学习书画的启蒙导师。写写
画画之余,对画谱和字帖上
的诗文内容也非常感兴趣,
为了读懂这些繁体文言,又
特别留心古汉语的学习,课
余时间,借来不少诗词、文
言经典和历代画论,凭着个
人兴趣去阅读,差不多到念
高中的时候,对于文言阅读
已无大碍。这使我很早就掌
握了进入古典世界的重要工
具。
早年的这点基础,加上
与生俱来亲近大自然的天性
,对生活的热爱,使我在后
来的发展中得以滋养。我从
小在写字画画之外,乐此不
疲醉心于种花,种菜,养鸟
,养鱼,堆假山,制作结构
复杂的风筝,雕刻石像,学
习篆刻,集邮,收集各种好
看的树叶和石头、瓷器、化
石标本、各种模型,甚至还
自己动手点烟造墨、制作毛
笔、刻印笺纸、裱画,等等
。有一年夏天,我还在江边
偶然挖出一小块清代的残碑
,费尽力气搬回家,摸索着
用宣纸将上面端严的刻字拓
下来。这一切全凭兴趣所致
,不受约束,乐在其中。正
是这样漫游于古典的精神世
界与充满机趣的经历,既奠
定了我的人生方向与志趣所
在,也给如今的我能参与到
这样的“游戏”中,埋下了伏
笔。
进入艺术学院,原计划
是系统学习国画。彼时学院
的大氛围,在“八五思潮”的
影响下,西学是主流。因此
在中国画上的收获并不多,
除了系统掌握了学院教学体
系的方法外,更多是对西方
艺术以及当代艺术的学习与
思考。要说中国古典艺术,
诸如诗、书、画的基础,还
是更多得益于早年的那段自
学经历。
毕业后,依旧按照自己
的理解去实践。我对南宗一
路宋元明清文人画下过不少
功夫,对近现代各家的艺术
思路与画法,做过个案研究
与分阶段的学习,也在大自
然中画过大量的国画写生。
于书法下功夫在晋唐帖学领
域多些,兴之所至,偶尔也
写写北碑之类的。而今操刀
篆刻的兴趣,在大学毕业后
就渐淡下来,只偶尔构思刻
几个小印自用,但对这块的
资料搜集、阅读和鉴赏兴趣
依然浓厚。书画之外,于文
、史、哲的学习,多凭兴趣
泛览杂读。于诗文,我喜欢
质朴清通、空灵简淡,有作
者独到见地与态度的,更偏
爱阅读历代的随笔札记、书
画题跋。这其中尤多好诗妙
文与有思想、有灵感、有创
见的东西,加上这样的文体
方式鲜活自由,往往使人获
得不少启发与思考。阅读之
余,我用白话写作,记录阐
述一些生活的感悟与艺术的
体会。我也将一些感发与思
考,用旧体诗和文言随笔札
记的方式记录下来,题在自
己的书画上,或是写在收藏
的字画、碑帖上。
一些朋友或许以为我的
题跋小字还不至于破坏美观
,将珍藏的文房雅玩、书画
碑帖请我画画、题跋。借着
这些机会,也让我有机会更
多去学习和了解,开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虽然这本册
子里的书画、金石、碑帖、
古籍以及自己参与设计铭刻
的文房小品,从收藏的角度
来看,都算不上多珍贵。但
正是这样的东西,经我参与
其中,有我自己的设计创造
以及个人审美情趣与人文价
值的判断存在。因此,人与
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互动与
交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滋养着我的艺术创作而不能
用物质与金钱的视角,去解
读这件事的意义。对于资本
时代,越来越被物化的世界
仅将它们视作投资的收藏品
而言的今天,我以为这样的
形式,要更接近于古典意义
上的“游于艺”、“鉴”与“赏”
的研学方式。我在《自嗨录
》跋文里,阐述了这点思考

书画金石以及文房器物
上的铭文刻辞,历经千年以
来的流变,士人的参与早已
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体形式
,囊括了一个人的学术水准
、修养品格、文学造诣、书
法功力、见识与审美。题跋
位置大小、选择的书体赋予
在艺术品上,诞生了独特的
形式美感。如此参与,于物
之上,更添一层人文的价值
与温度。可视作对当今学院
教育缺失之外的一些补充,
这也是我自认值得将这本小
册子做出来,与更多同好分
享的意义所在。
这些题跋的表述形式,
采用的多是旧体诗和文言文
,词句上尽量避免艰奥晦涩
,但求清通有法,能抒己怀
。我并非单纯地想成为诗人
或某领域的专深研究者。在
我看来,诗文书画在古典艺
术的世界里,本来就是一体
不分的,是书画家应该具备
的基本素养。中国传统的“
精英文化”是在文人士大夫
群体中创造发展起来的,在
艺术方面,最集中的体现,
便在诗、书、画三种形式之
中。这些诗、书、画创作再
加上鉴藏题跋,其中有我的
审美趣好,有我对书画的心
得、对物的态度、对艺术品
的鉴赏考据、对艺术史的看
法,等等。呈现的就是这样
一体融合,更为丰富的精神
世界。我也在这样的契机里
尽情涉猎,拓展了不少相关
的知识领域。涵泳沉浸既久
,在实践过程中,我对艺术
史、对古典人文精神有了更
为整体、深入的体悟。这样
随性而不受约束的旁涉,则
使我深有味乎前人所谓“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余英时先生在《张充
导语
蒙中,这位书画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青年才俊,以其专业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赢得了广大艺术爱好者和专家的赞誉。在浮躁的当代艺术界,他如一缕清风,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与个性诠释。他的作品清雅古淡,既保留了古典的韵味,又充满了个性化的表达与对造化自然的诠释,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创新精神。
本书汇集了蒙中的书画、金石、碑帖、古籍以及自己参与设计铭刻的文房小品,展现了蒙中深厚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其丰富的实践与思考,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巧妙融合,为我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找寻文化根脉与艺术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对于热爱艺术、追求精神生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人艺术之旅。
书评(媒体评论)
竹庵此书,左木难,右
珊瑚,写以品题,吟以诗赋
。衍波十三纸,拾零百数行
;聊作长物之志,实散清秘
之光;书耑沧江虹月,书中
珍珠之船也。
———范景中
清澈,辽远,蒙中的诗
书画里,飘动着接续倪云林
和八大山人的一缕书香。
———白谦慎
精彩页
题《竹庵图》
余性简靖恬淡,自幼习书画,发情忘食,孜孜以求。及长,乃以为业。人世固少经营之能,出世亦乏觉悟之心。微命之躯,因倦尘劳,遂有归园之想。甲午夏,于苍山之下,万花溪畔,赁地筑屋。陋巷深处,紫气东来,植柳墙外,栽花庭中,翠竹窗前,樱花陌上,日日读书、作画、习字,俯仰山水间,卧游图画里,与云霞书卷、笔墨丹青结伴,得以遂吾之志。忽忽至今,已八载矣!白墙村舍,草木扶疏,所见每写人画图中,今作此图并题《卜居》一首:
卜居何笑我,陋巷自蹉跎。
临帖闻花堕,观鱼慕伴多。
雨过云出岫,风疾鸟回窠。
野径无人扫,苍苔织薛萝。
岁壬寅小雪后一日夜灯漫识
竹庵
题《画松》
寄身天涯,容与泽矶。
或延飞鸟,或入翠微。
系马岩畔,云欲湿衣。
徜徉林下,时雨霏霏。
崖悬高瀑,峰敛余晖。
奇松散木,荆关所依。
优游尘外,好风忘归。
笔墨啸咏,无与愿违。
题《溪山归棹图》
不觉日西斜,山中寄岁华。
对帘窥鸟影,扫地落苔花。
云色分平野,松风接远车。
爱他归棹小,咫尺即天涯。
白鸟炊烟穿绿野,竹篱香草绕春禾。
平畴远树入婆娑,日暮谁于陌上歌。
斯境若存摩诘句,江湖白首亦蹉跎。
笔随花落诗能静,人在天涯梦不多。
题《山水册》后
暂寄人间耳,何处不是家?
题画一首(古风)
或为山间水,或为溪上鸦。
或为春天雪,或为湖畔花。
陌上风如约,相与在天涯。
题《寒梅图轴》
自是销魂折一枝,生香腕底几行诗。
孤山深处依稀见,最是西湖雪霁时。
题《巴山烟雨图》
二月巴山雨,南枝未着花。
水流云掩处,遥望是君家。
花未开时山更寂,一声落叶起寒鸦。
感通寺后担当塔,隔岁相邀去看花。
感通寺后梅花
题《画竹》三首

隔窗舒细叶,抱影入虚空。
自带山林气,无须劳画工。

种竹苍山下,门前古柳稀。
微风来燕子,檐角复飞飞。

种竹苍山下,竿癯叶子稀。
映阶成疏影,自在藏天机。
沙溪白龙潭上作
龙潭碧水深,古木入千寻。
安可轻言笑,为之动禅心。
题《画山水》二首

枕上连朝是雨声,卷帘试看雨初晴。
心随云水千山远,家在西南大厘城。

小窗雨打竹枝摧,晴后苍山玉带开。
睡起翻书知纸润,且研旧墨趁新醅。
题《墨梅册》五首
繁华千万树,岁晚渐空枝。
持向风前笑,寥寥也是诗。

寒花堪一剪,疏落小瓶中。
只为经风雪,年年寂寞红。

应许寻常色,春风到井栏。
莫嫌花不好,香袭雪漫漫。

落落疏疏笔,清清淡淡妆。
花开风雪里,岂不识寒凉?

疏疏密密横斜枝,画到生时是熟时。
不教笔端花日短,落英满纸问相思。
戊戌冬富春江行舟中作
富春山下动行舟,雨雪纷纷不胜愁。
画笔寂寥江水冷,烟云入梦旧曾游。
题《桃花册》
帘卷春风在,山桃隔水开。
日高宜独坐,花影入深苔。
题《灵石册》三首

非是处尘外,天生此骨清。
写来须要瘦,纸上亦无争。

石须多逸态,人贵少机心。
混沌初开际,曾聆太古音。

石有璞,质亦坚。
于溪边,枕流泉。
似顽仙,得洒然。
廓尔忘言,天心月圆。
P2-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