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郑洞国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郑建邦//胡耀平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郑洞国将军是一位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正直军人。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思想局限,他在痛苦和彷徨中,与曾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并肩战斗过的共产党人分道扬镳;1948年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他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这次重要抉择,使他从此获得政治上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洞国将军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中,直至生命终结。
作者简介
郑建邦,1957年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现任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执行副会长。曾整理其祖父郑洞国将军的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著有《铁血忠魂: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与章戈合著《黄埔忠魂---郑洞国传》,主持编辑《邓小平论祖国统一》,主编图文故事集《台湾记忆》和征文集《情系海峡,缘结两岸》。担任过《论台独》、《再论台独》、《一国两制与台湾前途》、《民革祖统工作读本》等书的策划和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
目录
序言
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
第一章 投奔黄埔
第二章 东征北伐
第三章 宁汉对立和二期北伐
第四章 讨桂、讨冯、讨唐战争
第五章 中原大战
第六章 平定石友三叛乱及宁粤对立
第七章 进攻鄂豫皖苏区
第八章 长城抗战
第九章 江西“剿共”和西安事变
第十章 浴血保定城
第十一章 徐州会战
第十二章 武汉会战和长沙文夕大火
第十三章 血战昆仑关
第十四章 扼守长江
第十五章 受命赴印
第十六章 缅甸战争的缘起和兰姆珈训练营地
第十七章 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之役
第十八章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里
第十九章 卷入东北内战
第二十章 首战四平街
第二十一章 再战四平街
第二十二章 陈诚到东北后的“杰作”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内在东北撤守战略上的纷争
第二十四章 困守长春的煎熬
第二十五章 兵败卸甲 走向光明
第二十六章 参加新中国建设
第二十七章 家庭生活
第二十八章 身后哀荣
郑洞国将军年谱
后记
序言
我国抗日名将、著名爱
国人士郑洞国将军的传记《
郑洞国传》一书将由团结出
版社付印出版,作为本书的
作者,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本书的主人公郑洞国将
军,在20世纪初的大革命时
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
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
争,也几度卷入国共内战,
曾是国民党军队中声名赫赫
的高级将领。1948年,他
奉命率领十万国民党军队困
守东北名城长春,最后兵败
卸甲,退出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教育
下,特别是在毛泽东主席、
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
郑洞国将军的思想逐渐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完成了从
爱国主义者到社会主义者的
转变,穷尽后半生的生命时
光,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社会
主义革命、建设和祖国统一
大业。
以爱国始,以爱国终,
是郑洞国将军一生的夙愿,
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郑洞国将军的前半生,
生活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
由于立志救国,郑洞国
将军毅然放弃在长沙商专(
今湖南大学前身——作者注
)的学业,费尽周折赶到广
州报考黄埔军校。由于军校
报名期已过,他只好顶用湖
南同乡黄鳌的名字通过考试
,成为黄埔军校历史上唯一
一名用冒名顶替方式考进去
的学生。
虽然郑洞国将军在黄埔
军校仅仅学习了七个月,却
使他的思想得到深刻的革命
洗礼,也接受到当时中国最
先进的军事教育和训练。终
其一生.“爱国、革命”的黄
埔精神都深深地植根于他的
灵魂深处。
在那个沸腾的革命时代
,刚一走出军校的郑洞国将
军就经历了战争的严酷考验
,他先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
,在激烈的战斗中无数次与
死神擦身而过,也得以在黄
埔学生军中崭露头角。
期间最突出的一次,是
第一次东征攻打淡水城时,
郑洞国将军报名参加“奋勇
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
攀云梯而上,率先登城。北
伐时他参加东路军作战,在
永定、松口诸役中奋勇争先
,战功卓著。由于思想进步
,作战勇敢,郑洞国将军一
出军校校门便先后担任连党
代表、营党代表、营长、团
长等军职.那时的他还不满
24岁。
1933年春,日本法西斯
军队侵入热河,进犯长城各
口。时任中央军第17军2师
4旅旅长的郑洞国将军率部
参加长城抗战,与装备、训
练、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血
战两月余。在战斗最危急的
时刻,他亲自率领身边的特
务排冲锋,巩固住岌岌可危
的阵地。
长城抗战一役,使郑洞
国将军成为我国最早投身抗
日战争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郑洞国将军南北征战,纵横
驰骋,几乎无役不从,先后
参加了津浦路北段的保定战
役、漳河战役、徐州会战、
豫西会战、武汉会战、广西
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第
二次长沙会战,并扼守长江
防线两年多之久。1943年
春,他奉派去印度担任中国
驻印军新1军军长、中国驻
印军副总指挥,协助美国史
迪威将军(后为美国索尔登
将军——作者注),反攻缅
北,重创日军,打通了滇缅
公路。正是在艰苦卓绝、烽
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身经
百战的郑洞国将军才逐渐锤
炼成一代抗日名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郑
洞国将军于抗战后期在印缅
地区先后担任中国驻印军新
1军军长、中国驻印军副总
指挥,是他戎马生涯中十分
特殊的一段经历。
由于蒋介石与中国战区
参谋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
史迪威将军之间矛盾重重,
郑洞国将军作为中国将领,
自然受到史迪威等美军将领
的猜忌和排挤,甚至被剥夺
了军事指挥权。他既要处理
好与美英盟军的关系,维护
中美英盟国间共同对日作战
的大局,又要勇于捍卫中国
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同
时还要妥善维系中国驻印军
内部的团结,任务无疑是极
为艰难的。
据郑洞国将军当时的作
战参谋、后来享誉世界的历
史学家黄仁宁先生回忆,即
便是性情温和、处事稳重的
郑洞国将军也忍受不了美国
人的霸凌,曾两度请调回国
,都被蒋介石强令阻止了。
他只得忍辱负重地工作下去
,最终以自己的敦厚真诚和
卓越军事才干赢得了史迪威
将军的信任和孙立人、廖耀
湘等部属们的拥戴。对中华
传统文化十分熟悉的史迪威
将军曾当面称赞郑洞国将军
“是一位标准的中国军人”,
晚年幽居台湾的抗日名将孙
立人将军,则将郑洞国将军
视为毕生敬爱的两位长官之
一。
在围攻缅北重镇密支那
的战斗中,由于美军将领指
挥失误,导致战役旷日持久
,部队伤亡惨重,史迪威将
军接连撤换了三任美军指挥
官也无济于事,最后派郑洞
国将军到火线上统一指挥作
战。他不惧危险,亲自到距
敌人不到五十米的前沿阵地
上侦察敌情,并与中国驻印
军第50师师长潘裕昆等中国
将领们反复研讨,最后决定
采用陆空协同轰炸,地面掘
进突击并举的战术,一举全
歼了顽强固守、垂死挣扎的
密支那日军。
中国驻印军在印缅地区
与美英盟军并肩作战,取得
了辉煌的胜利,这是中国抗
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的一部分,意义十分重大
。这其中郑洞国将军在维系
印缅反法西斯盟军之间的团
导语
本书生动、真实地向世人展现了抗日名将郑洞国的多彩人生,以及他所生活的波澜壮阔的时代!
本书全面、客观、真实、生动地展示一代抗日名将郑洞国的成长历程、作战印记、思想转变及爱国情操。通过一幅幅珍贵图片,再现精彩纷呈的历史瞬间,令读者走进传主传奇奋斗的人生世界。
后记
我们撰写的《铁血儒将
郑洞国——中国抗日名将郑
洞国图传》一书自去年由团
结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受到
广大读者朋友们的热情关注
和厚爱,使出版社不得不在
很短的时间内几次加印。同
时,这部拙作还被中国传记
文学学会评为第五届中国传
记文学(长篇)优秀作品,
中华读书报也将其列为
2018年20种不可错过的历
史和文学类作品,作为为本
书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作者,
我们真是十分高兴和欣慰。
受到读者朋友们和社会
各界的鼓舞,我们决定在这
部拙作的基础上.结合郑洞
国将军本人于20世纪90年
代初撰写出版的回忆录《我
的戎马生涯》相关内容,并
充分吸纳近一时期搜集到的
一些重要史料,将传主一生
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经历都
记录下来,努力形成一部更
加完整而不留历史空白的人
物传记,藉以能比较全面、
客观、真实、生动地展示郑
洞国将军作为一代黄埔抗日
名将的多彩人生,并通过传
主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从
不同侧面为读者朋友们呈现
那一时期我们祖国所经历的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这就
是我们在这里奉献给广大读
者朋友们的一部新的拙作—
—《郑洞国传》。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通
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
在海内外朋友们的鼎力帮助
下,陆续收集到几百帧与郑
洞国将军有关的珍贵历史照
片和历史档案资料,其中有
些绝对是第一次面世,而且
具有着比较重要的历史研究
价值。我们在书中以23万余
文字,叙述了传主的人生主
要经历,并收录了四百余帧
历史照片及历史档案资料,
通过文字传记和图片结合的
方式展示给读者,力图使全
书显得生动直观,方便阅读
,也想以此充分体现这部作
品的真实客观性,为一些中
国近现代历史研究者和爱好
者提供些许帮助。
借此机会,我们要衷心
感谢著名抗日将领曾泽生将
军之孙女曾学锋女士、潘裕
昆将军之外孙晏欢先生、宋
哲元将军外孙唐德良先生、
解放军出版社原社长朱冬生
同志,以及台湾黄埔军校研
究会会长丘智贤先生,四川
的何一立、曹德骏同志,云
南的马子砚、苏蕤夫妇等为
本书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
照片和相关资料,也要诚挚
感谢团结出版社和责任编辑
梁光玉社长、何颖同志等为
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2019年8月6日
精彩页
第一章 投奔黄埔
1903年1月13日(农历壬寅虎年腊月十五日)凌晨,湖南省石门县南岳乡(今为磨市镇)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有位名叫陈英教的中年孕妇即将临盆。
窗外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孕妇于阵痛迷蒙中,梦见一条身披鳞甲的蛟龙从老宅屋后的水井中凌空而起,直冲云霄。少顷,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一时风停雨歇,鸡呜声声。产妇的丈夫郑定琼,有感于妻子产时梦蛟,便将“蛟儿”的乳名,赐予这个刚刚出生的幼子。
陈英教是位体弱多病的中年产妇,于产前的阵痛迷蒙中产生一些幻觉,原在情理之中。室外暴雨雷鸣,也属自然巧合。但是在这个偏僻闭塞的山村中,这件事从此便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直到今天,这个神话般的传说还在石门一带乡间流传。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被唤作“蛟儿”的婴儿,后来成为一代叱咤风云的中国抗日名将。
他,就是我们的祖父郑洞国。
石门属常德府管辖,地处湘西北山区,与今天闻名中外的张家界风景区相邻,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南岳乡位于美丽的商溪河畔,这条母亲河的河水清澈甘甜,远近闻名,素有“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之誉。(仙阳、渡水,皆为石门县境内的水系。——作者注)
商溪郑氏一族源远流长。
据《郑氏族系大典》记载,商溪始祖郑南琰公,“生于江西吉水大栗树郑门望族。宋末助文天祥起兵抗元,奉谕南来采木。及归,元兵入境,家乡陷落,遂怀南岳铜佛,携妻带子,卜居龙溪焉。(龙溪即今商溪——作者注)公乃湖南石门始祖。”
由于史料匮乏,以前我们对湖南石门商溪始祖郑南琰公并无更多了解,虽经多方探究,几无所获。近年来经江西吉安史志专家周小鹏先生等人深入考据,始知南琰公系唐代名士郑勗的后裔。
《永乐吉郑氏族谱》载云:“郑勗,字勉叔,隐居不仕。值朱泚、李希烈相继僭乱,解宦归。于唐德宗贞元乙丑(公元785年),相率由侯官入永泰,再迁莆田,居南湖十二丘祖坟侧,构湖山书房讲学,闽化开焉。尊为南湖先生。莆田之有郑,始于此。”
郑勗公之后郑淑,鸿学五经,唐荐不仕,游学于豫章之鄱阳郡葛阳县火田市,居历数载,复徙居庐陵(今吉安——作者注)。郑淑公定居的梅坑梧茶树下,成为周边县乡郑姓的发源地,到北宋时期繁衍为永丰乐安吉水等地郑氏望族。
周小鹏先生等人考证,郑南琰公应系郑勗公第二十五世孙,郑淑公之后郑德宜公十五世孙,原籍地在吉水螺田塔坪上(原郑坪)。
周小鹏先生等人还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研,进一步考据,南宋末年(应是公元1275年正月),元兵大举南侵,文天祥奉诏在家乡江西庐陵、赣州一带起兵抗元,郑南琰公作为吉水本地望族率众相随,成为丞相文天祥身边的将领,大概担任军器监一职,负责军队军需事宜。
后来,南琰公奉谕率部回家乡吉水采伐树木,中途闻南宋已亡,文丞相兵败被俘,随后家乡亦遭元军践踏。为躲避元兵追杀,南琰公只好遣散部众,安排家人逃亡到当时渺无人烟的湘西北山区商溪南岳。自己则因是南宋将领身份,为躲避元兵四处通缉,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家乡吉水的龙泉禅寺剃度,穿上僧衣,怀揣佛像,手持寺院的“通关文牒”,一路辗转到商溪河上游芦竹湾一带,与家人会合并定居下来。
由此推断,南琰公的名字,也是他逃亡到商溪前后改的。这也就印证了为何至今在江西吉水的郑氏族谱上找不到他本人的踪迹,而南琰公定居商溪后,郑氏族谱虽注明源自江西吉水油榨滩大栗树,却语焉不详。南琰公以下几代人的生平也极简略,人明后家谱中家族记载方渐详尽。个中原因当是逃避当时元朝政权对南方汉人极其残酷的血腥镇压,保护家族的生存安全。
从南琰公定居商溪以来,经过七百余年的生息繁衍,商溪郑氏一族枝繁叶茂,至今拥有五万余众,主要分布在湖南石门、桑植、慈利、临澧、常德县,和湖北监利、公安、松滋、荆门、五峰、恩施、巴东等地。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38:08